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怎麼防治?

鄉村小水


答,馬鈴薯,又叫土豆,在我的老家叫洋芋。它的塊莖可食用,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同時也是糧食作物。我記得原來在外面打工時,尤其是四川,貴州人特別喜歡吃,他們每次都是一大袋一買。

由於,馬鈴薯營養豐富,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等特點,甚至在冬季及涼爽的季節也可種植。因此,深受種植戶們的喜歡。

那麼在種植過程中,往往有些病蟲害的發生。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馬鈴薯“環腐病”的生與防治。

【一】:馬鈴薯,“環腐病”發生的主要症狀。

環腐病出現後,初期植株葉片向內捲曲,好像乾旱缺水,隨即慢慢萎蔫,後慢慢枯死。有時病株莖部葉片葉尖和葉緣變褐,上生黃綠相間的斑駁,病情加重造成全葉變褐枯死,甚至全株枯死。

如果是塊莖發病,情況輕微時,從外表看不出任何病變。切開病薯,維管束變為,淡黃色或乳黃色,重病薯塊外皮發軟,粗糙,易剝離,維管束變色較深。

【二】:馬鈴薯“環腐病”發病原因。

環腐病,多半是在種薯切塊時,沒有進行刀具消毒,病菌通過切刀帶菌傳染的。

【三】:馬鈴薯“環腐病”防治方法。

(1):選用抗環腐病品種,如萬芋9號。不從病區調運病薯,播種時剔除病薯。

(2):選用無病種薯並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刀切傳病,儘可能進行小薯整薯播種。

(3):選用低毒高效的藥劑進行防治。

以上回答純屬個人觀點,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有用的參考。同時歡迎朋友們留言補充,一起交流學習。


贛鄱農事通


  • 導讀:環腐病是一種破壞馬鈴薯維管束的病害,它與青枯病有區別,但不大,極容易混淆一起,兩種病都危害馬鈴薯的維管束,都能使維管束變黑,但是,仔細觀察青枯病流出的是白色液體,而環腐病是紅色、黃色液體,最關鍵區別是環腐病在芽眼周圍不會出現膿狀滲出物。一定要加以正確區別才能具體防治,下面就環腐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什麼叫馬鈴薯環腐病?

馬鈴薯受環腐病菌感染而形成的,是在溫帶地區反覆發生的病害,

第二,症狀特點

①中後期發生,通常只是一個植株上的些莖枯萎。

②底部的葉片變得鬆弛,主脈之間出現淡黃色。

③可能出現葉緣向上捲曲,並隨即死亡。

④莖和塊莖橫切面出現棕色維管束,一旦擠壓,可能會有細茵性膿液滲出。

④塊莖維管束大部分腐爛並變成紅色,或者黃色。

第三,發病原因

①種薯中過冬,並進行傳播。這是主要傳播方法。

②存活在一些自生的馬鈴薯植株中。在河北燕山東部地區多有發生。

③在容器中傳播。包裝上,袋子上。細菌在土壤中不能存活。

④"切刀傳病",制薯種時,多數在切口處浸入。這種傳播比較普遍。

⑤通過灌溉傳播,以及雨水傳播。!

⑥冬儲時,潮溼就可傳播。

第四,防治辦法

①浸種法。赤黴素和鏈黴素均可,具體辦法如下,把塊莖浸泡在濃度為5~10ppm的赤黴素中10~20分鐘,千萬注意塊莖在休眼狀態下進行。

②選種,在發芽前選中,看表面,並用手捏一下硬度,不合種堅決剔除掉。

③曬種,3~4天,陽光下曬,輕翻。

④第二次選種,摧芽完成後,再進行選種,主要看芽的好壞。

⑤切種時,切刀要隨手隨時消毒。

⑥選擇抗病品種。比如長薯4號,鄭薯5號,中薯3號,晉薯2號等

⑦中後期發生危害的,用12.5%增效多菌靈溶劑

總之,要與青枯病區別對待,判斷準確。正確施藥,環腐病比較好防治,希望我的觀點能給您帶來效益。


英莫問667


馬鈴薯,也就是我們經常吃的土豆,屬於茄科茄屬一年的草本植物,喜歡低溫的種植環境,其種植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種植。




在種植馬鈴薯時,種植的帶病薯塊是環腐病的主要誘發原因。環腐病會對馬鈴薯的葉片產生侵害,使其萎蔫脫水,造成植株葉片捲曲,長勢衰退,枯萎而亡。更嚴重的是收穫的馬鈴薯在貯藏後還會繼續病變,果實腐爛,對農戶造成不小的損失。

那麼,馬鈴薯的環腐病是如何產生的,它的發病原因有哪些?這其實跟我們種植地塊的溫度、環境息息相關。下面我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

馬鈴薯環腐病發病原因

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因素如,對薯種進行切塊,薯種本體帶菌是馬鈴薯環腐病的主要發病原因。種植後結出的馬鈴薯果實同樣帶病,以此循環,環腐病蔓延範圍越來越大,防治難度也隨之增加。

馬鈴薯環腐病的病種通常在薯種內越冬,在溫度達到20-30攝氏度時活動頻繁,當土壤溫度超過31攝氏度時,病原體就會受到抑制。在陰雨連綿的季節,或者排水不良的地塊,溼度過大時馬鈴薯環腐病發病嚴重。

通常,重茬地和地下害蟲較為猖獗的田地也是環腐病的高發區。同時,播種時間過早或者過晚,春季氣溫低時,施肥不足,氮肥量較少的地塊環腐病的發病比例也相對嚴重。


馬鈴薯環腐病的預防措施

【1】挑選種植抗病,對土壤,溫度,水分適應性強,優質的馬鈴薯品種。如抗病性較好的鄭薯4號和高原3號等,都是比較受市場認可的品種。

【2】控制好馬鈴薯種植時間,注意季節的變化。儘量選擇無重茬,肥沃,光照條件良好的地塊進行種植。避免在潮溼,光照差,蟲口多的田地中種植。

【3】在種植馬鈴薯的管理過程中,儘量減少薯種的損傷。嚴格輪作、繁殖,保留優良薯種。規模化種植時,儘量避免留種。


【4】在種植薯種切塊時,做好預防措施,防止刀切傳染。切薯種的刀具需要提前消毒。可以用5%石碳酸液將刀具進行除菌。同時,也要防止馬鈴薯種植場地的農具傳染。

【5】播種前每100千克馬鈴薯種用36%的甲基託布津懸浮劑800倍液對薯種進行浸泡。或者用75%的敵克松可溶性粉劑280克結合細土拌種,都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6】馬鈴薯環腐病發病初期,可以用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者47%的加瑞農可溼性粉劑對馬鈴薯進行灌根防治,每棵馬鈴薯的用量為0.3-0.5L,每隔10天進行一次,連續次即可防治。


要點總結:薯種切塊操作不當是引起馬鈴薯環腐病發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種植馬鈴薯時,一定要嚴格管控,從薯種到管理,都要按照科學嚴謹的方法,防止環腐病的發生。


鄉村小名


馬鈴薯的環腐病的發病原因:

主要由於薯塊受損,細菌從傷口入侵。所以,切塊種植馬鈴薯的模式,容易出現這種病害,而經過脫毒苗生產,或者小型種薯種植的馬鈴薯,幾乎不被這種馬鈴薯細菌侵染。環腐病的細菌,即便在土壤中存活,想要感染馬鈴薯,需要藉助外力,使得馬鈴薯受損以後,才有機會侵染薯塊,比如地下蟲害和田間勞作造成植株或者薯塊的機械性損傷。而且馬鈴薯環腐病的細菌,在沒有寄主的情況之下,很難在土壤中長久存活。那麼,我們該從哪幾方面入手,減少這種細菌帶給馬鈴薯的危害呢?

病原為密執安棒桿菌馬鈴薯環腐致病變種或稱環腐棒桿菌,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大小0.8一1.2×0.4—0.6(μm),無鞭毛,單生或偶而成雙,不形成莢膜及芽孢,好氣性。在培養基上菌落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澤,人工培養條件下生長緩慢,革蘭氏染色陽性。菌體短桿狀,大小0.8~1.2×0.4~0.6(um),無鞭毛,單生或偶爾成雙,不形成莢膜及芽孢,好氣性。在培養基上菌落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澤,人工培養條件下生長緩慢,革蘭氏染色陽性。

發病症狀:

馬鈴薯環腐病的病苗,主要在植株和維管束內發展,細菌使得組織腐爛。此病的發病症狀,通常在馬鈴薯開花前後比較明顯。發病植株會有枝莖縮短,由於主莖輸送組織受到細菌的破壞,那麼,葉片會營養不良發生枯萎凋零,葉片組織主要表現為,葉脈變黃,葉片產生黃褐色斑塊,葉片邊緣微微向上捲曲。薯塊被環腐病細菌侵染以後,嚴重的病薯會腐爛一圈,最明顯的表現是馬鈴薯的皮和肉,用手按壓輕易就會分離,分離部位呈棕紅色。

傳播途徑:

主要就是馬鈴薯的薯種和土壤中的病殘體。這兩大寄主,是此病原賴以生存的源頭。它們在合適的情況之下,比如說切塊種植,或者馬鈴薯收到蟲害嚴重的時候,土壤有存活此細菌,才能從馬鈴薯的損傷之處侵入,使得馬鈴薯患染環腐病。如果沒有病原菌的寄主,這些細菌在自然狀態下的土壤中,存活時間很短,經過晾曬的土壤,環腐病的細菌幾乎不會對整薯種植的馬鈴薯構成威脅。

農防措施:

1、輪作可以有效減少土壤之中的細菌。在我們發現田間有病株的時候,及時清除,並對汙染土壤進行消毒。在我們收穫以後,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殘體,不給細菌留下寄主,它們就會很快死亡了。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認真防治好馬鈴薯的地下蟲害,比如地老虎和蠐螬等地下害蟲,它們帶給薯塊的損傷,是環腐病細菌侵染的主途徑之一。

2、實行脫毒苗生產無病種薯和小型種薯種植,可以有效減少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生。如果切塊種植,我們在挑選薯種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把關,淘汰掉病薯。在切塊的時候,給切刀進行酒精或者火焰消毒。能過杜絕薯種帶病,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

3、專業種植戶,有條件的可以自己建立無病種薯培育基地,嚴禁從病區調用薯種,防止這種病害的蔓延擴大化。

藥劑防治措施:

田間發病初期,可選用72%農用鏈黴素4500倍液,或者2%春雷黴素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者25%絡氨銅水劑400倍液,均勻噴施,間隔8天施用一次,連續2~3天。

總結:馬鈴薯環腐病預防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不用帶病薯種,二消除土壤害蟲,三,減少土壤中病殘體。控制好這三方面,防治馬鈴薯環腐病,就是很簡單的事了。


三農的高度


更多農業養殖和種植技術,請關注三農種植通,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農業知識。

馬鈴薯也叫做土豆,很多地區的叫法也是不同,現在馬鈴薯也是我國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馬鈴薯在我國也是種植面積比較大的一個國家,每年的馬鈴薯產量也是非常的高,馬鈴薯的種植價值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馬鈴薯也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一種蔬菜,除了當成蔬菜吃以外,馬鈴薯的澱粉每年的使用量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說現在種植馬鈴薯也是一項比較好的種植創業項目,對於在種植馬鈴薯的同時,由於馬鈴薯是一種塊莖在地下生長的作物,那麼就難免出現病害,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馬鈴薯常見的病害“環腐病”的發病原因和治療技術,希望能幫助廣大的種植戶。

什麼是馬鈴薯環腐病

馬鈴薯的環腐病在我國種植地區每年都有發生,但是在發生環腐病的地區,幾乎在感染了環腐病以後,都有不提高程度的減產,只要是種植去感染了環腐病,最低的減產量在20%-30%左右,有的嚴重還可以達到60%以上,之所以那麼嚴重,主要是因為環腐病發生的比較迅速,只要有零星的病害發生,病害就會快速的蔓延整個園區,環腐病在馬鈴薯的生長週期內都會出現,尤其是苗期的危害更大,在幼苗發生病害時,幼苗就會快速的死亡,環腐病是一種喜歡低溫高溼的一種病害,在防治上也是種植戶比較棘手的一種病害。

馬鈴薯環腐病危害為什麼那麼厲害呢

馬鈴薯環腐病的病害是一種細菌性的病害,細菌屬於棒狀桿菌,這種細菌生存力也是的頑強,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0-24度左右,最高的溫度能承受到30-35度,最低的溫度在1-2度都可以生長,但是對於低溫這種細菌還是比較喜愛的,對於高溫就是有抑制它的作用,在溫度50度的時候,細菌就會死亡,當園區的溫度在18-25度的時候,病害發生的比價頻繁,一般在土壤PH值7-8.5之間細菌活躍度比較高。環腐病發生後,會侵害馬鈴薯的植株部分和地下塊莖部分,主要的傳播渠道是通過帶有細菌的馬鈴薯進行傳染,一般在馬鈴薯播種的時候和收穫的時候,細菌會在播種的時候,細菌在切塊後的馬鈴薯塊莖上,在收穫的時候細菌會寄生在盛放馬鈴薯的包裝箱或者其他工具上,然後細菌就會快速的蔓延發病。

馬鈴薯環腐病危害的症狀有哪些呢

1,病害侵害到地上植株部位:這種侵害到植株的部位一般都是屬於枯萎類型,尤其是在馬鈴薯在開後後,植株上部的複葉就會出現枯萎的情況,然後葉片就會快速的捲曲,捲曲的葉片出現脫水的情況,然後發生病害的葉片以下的健康葉片也會陸續發生病害,發生病害後,健康的葉片也會出現捲曲的情況,然後整株的葉片都會發病後,葉片全部枯萎後導致整株出現死亡。對於在發生病害的時候,我們從葉片的顏色和形狀上就能判斷出來,葉片發黃變色,葉片捲曲就可以認定為環腐病。

2,病害侵害到地下的塊莖部位:環腐病是一種維管束類的細菌病害,主要的是先從葉莖上發病,然後細菌通過維管束的內部開始向下發展,一直到馬鈴薯的地下莖塊部位,前期馬鈴薯的莖塊發生病害時並不明顯,後期馬鈴薯的塊莖表皮上就會變得比較暗,然後表皮上會出現深褐色,有的馬鈴薯在感染病害後,表皮上會出現裂縫,塊莖內部會變的發黑,然後莖塊內部和外部會出現壞死後腐爛的情況,壞死腐爛的部位會成環形,也是環腐病的得名,尤其是馬鈴薯內部會出現類似黏液的菌膿,用手擠壓後就會出現菌膿。

馬鈴薯環腐病都是如何感染的呢

1,馬鈴薯播種的時候,沒有認真選擇沒有細菌的馬鈴薯莖塊,造成部分細菌會在種塊上,這樣一旦播種後,病害就會發生的比較迅速,同時在前期種植時,在馬鈴薯切塊的時候,沒有消毒切塊的道具,造成細菌滋生,同時在種植切塊的時候,刀具上都會有細菌,所以這種也是屬於交叉感染。

1,發生的環腐病的病害多數在低溫高溼的環境發生,主要的表現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病害發生的比較頻繁,當溫度在18-25度的時候病害就會出現的非常快,同時在種植區,土壤裡的PH值酸鹼度不平衡也是造成發生病害的原因,前期種植馬鈴薯的土壤沒有及時的進行土壤的處理,造成播種後的馬鈴薯處於危險的地帶,一旦細菌感受到土壤的酸鹼度比較適合,那麼發生的病害就比較快。

3,對於在田間管理也是導致發病的一個因素,種植密度過大,造成馬鈴薯之間缺乏有效的通風距離,一旦有一株馬鈴薯發病,其餘健康的馬鈴薯就會感染髮病,後期發病時,沒有及時的清理出發病的病株,造成發生病害的植株成為感染源,水肥管理也是很重要,前期沒有施足量的底肥,後期追肥時,氮磷鉀肥的用量不均衡,造成偏肥的情況發生。澆水的時候水量過大,溼度過高,容易出現病害。

發生環腐病後如何快速的進行防治呢

1,發生病害後,要及時的清理出發生病害的植株,然後在植株的穴坑內使用氯溴異菌脲酸進行消毒,然後對於發病輕的植株使用72%農用鏈黴素400倍進行噴灑,或者是25%銅醫天下可溼性粉劑500倍,88%合黴素可溼性粉劑1000倍,0.1%硫酸銅溶液進行噴灑,8-10天一次,連續2-3次。

2,在馬鈴薯種植前,一定要選擇抗病害高的品種,對於一些易發病害的品種不宜種植,尤其是發生病害的園區禁止留種,對於使用盛放馬鈴薯種塊的工具一定要先消毒後在進行盛放種塊,然後使用切塊的刀具在切塊前也要進行消毒,一般使用高錳酸鉀或者是酒精進行消毒,切塊後的馬鈴薯使用春雷黴素進行浸泡後,然後使用葉枯唑進行拌種。拌種後進行催芽在播種。

3,對於種植時選擇的地塊,一定要使用新的地塊,避免使用重茬地進行種植。連作地輪作3-5年以上,對於種植地要選擇土質肥沃,通風性良好的地區,能及時的排水,對於土壤酸鹼度不平衡的地塊,要及時的進行調節,在土壤種植整地的時候,施入100公斤石灰進行土壤調整酸鹼度。

4,整地時要一次性的施足量的底肥,然後最好使用馬鈴薯專用的肥料,種植時要避免種植密度過大,防止出現病害,留出足夠的播種距離,後期追肥時要注意多使用磷鉀肥和專用肥,然後在收穫的時候,盛放的用具一定要消毒徹底,避免儲存器的土壤發生病害。


三農種植通


馬鈴薯環腐病,這是一種讓種植戶談之色變的嚴重病害,得之難治,甚至無治,是非常非常令人頭痛的病害。那麼,環腐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病呢?它的發病原因是什麼?該如何進行防治呢?



一、環腐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環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的病害,可以說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品種,只要染上環腐病,那就是無治之症,像人類癌症一般的難治。

種植的馬鈴薯染上環腐病後,葉片發黃,植株矮小,下部葉邊緣或葉尖部位出現褐色斑點,然後葉片逐漸乾枯,但不脫落。生長初期,病株仍能正常生長,但植株稍矮,半邊植株或全株萎蔫。上部葉片向上捲曲,下部葉片多數枯黃,但莖仍為綠色。莖基部的維管束,未變色或變成淺褐色,用手擠壓,有乳黃色或乳白色黏液流出。



二、環腐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環腐病的發病原因是因病菌感染而起,主要傳播方式有兩種:一是塊莖傷口,二是刀切塊莖的刀具。

1、環腐病的傷口傳播:環腐病的病菌存在於病薯之中,不能在土壤中越冬。在貯藏中與播種時,整薯的傷口傳播、感染病菌而發生病害。帶病種薯播種後,隨著幼苗的生長,病菌往上攀沿至莖枝,影響水分輸送,導致植株萎蔫;隨著根莖的結果,又蔓延至塊莖,呈棕紅色,用手擠壓,薯肉與原皮層分離。

2、環腐病的刀具傳播:這些年在種植土豆過程中,多有刀切塊莖種植的習慣,這樣能節省種薯,經濟上會省不少錢。但有一個重大安全隱患,那就是環腐病的傳播。刀切帶病薯塊後,病菌黏液會傳播給其它健康薯塊,即使發現病薯馬上對刀具消毒,但病薯中的病菌黏液附著在其它薯塊、竹簍等裝載工具上也會傳播。一傳十、十傳百,傳播力度非常之大。環腐病病菌的生命力很強,即使帶病黏液乾燥了,病菌也可以存活幾個月。

3、環腐病的發病條件:環腐病的發病條件,主要與田間溫度、土壤PH值有關。

a、環腐病的發病溫度,最高33℃、最低1℃都能發病,其中大田最適宜發病溫度18~24℃,貯藏溫度20~23℃,在這些溫度範圍,環腐病發病非常快。

b、馬鈴薯播種後,如果土壤PH值在6.8~8.4之間呈中性、鹼性,則最容易發病。



三、環腐病的防治方法是什麼?

環腐病重在預防,得病後非常難治,俗稱馬鈴薯中的“癌症”,所以防治工作必須放在首位。

1、播種時儘量整薯播種,避免切塊。

2、嚴禁病區調運、引進病種,種薯要選擇當地健康無病的品種。

3、如果從經濟角度考慮必須選用刀切塊莖種薯的話,那麼首先必須選擇健康種薯,剔除病薯不要;其次必須給刀具消毒,切塊過程中進行多次消毒;再次是切塊過程中發現病薯,馬上清除乾淨,杜絕病菌傳播。

4、選用兩年未種植過馬鈴薯的地塊,建立無病種薯田,培育無病種薯,通過培育無病種薯,徹底消毒馬鈴薯環腐病。



好了,關於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原因、防治方法,今晚就分享到這裡。願馬鈴薯種植都能避免環腐病的侵染,都能達到豐產豐收!


貴州山妹妹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 選種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我們都知道馬鈴薯的選種基本上都是從一個馬鈴薯上進行切瓣的。但是需要注意,必須將帶有嫩芽的那部分留下當種子,這樣的種子非常利於存活,而且發芽成功率極高。相反,一些不帶有嫩芽的切瓣就不是良好的種子,一旦栽培的話,很有可能出現種子發育不良,甚至是根部腐爛等現象。所以說,馬鈴薯的選種環節,可謂相當的重要。

2. 適當的澆水、施肥和除蟲;馬鈴薯幼苗生長出來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到乾旱而導致葉子泛黃,而適當的澆水卻可以緩解這個現象的發生。但是如果澆水量太大的話,也會造成根部腐爛。此外適當的施肥和除蟲,不僅會保護幼苗的生長,而且還會為馬鈴薯根莖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使其不易遭到倒扶等現象的發生。

3. 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前邊我們講過,關於馬鈴薯的種植是需要掌握一些農業技術的。並不是每一個人種植的馬鈴薯都能夠得到豐收,關鍵還在於種植期間的各項管理,這就需要農民來投入進行學習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馬鈴薯秧苗座果的時候,很有可能一顆主秧苗上含有好幾顆秧苗,這個時候就需要把其他幼苗拔掉,僅僅留下主秧苗,這樣馬鈴薯的果實才會更加成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這裡是海南


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原因

馬鈴薯的環腐病抑被人們稱之為“黃眼圈”、“轉圈爛”,是一種維管束病害,而引起這種病害的正是馬鈴薯環腐病菌,此種病菌會在種薯當中過冬,這會使得一些攜有病菌的種薯成為感染源,另外存放過含有病菌馬鈴薯的容器上面也會有這種病菌成為感染源,而“切刀傳病”則是其進一步感染其它正常馬鈴薯的途徑,因為病菌通常情況下只會在馬鈴薯的“傷口”上邊侵入,如果是在潮溼的情況下也會有可能由馬鈴薯的皮孔侵入。

另一方面在已經出土的病芽當中,病菌也會隨著管束上下擴展引起地上部分植株發病,而在馬鈴薯生長的後期當中病菌也可以沿著頸部莖維管束侵入新生的塊莖,如果其中的染病之後的塊莖被用作種薯的話那麼又會成為下一季的感染源了。

但是各位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此種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不會很長的,所以在一片土地上連作並不會使其染病,而且通過害蟲傳播影響也不大,只是有可能會通過氣流灌溉水或者雨水液可能會將病菌傳給正常的馬鈴薯或者塊莖上邊造成感染。



馬鈴薯環腐病的防治

關於作物的病蟲害防治現在有很多品種的作物都是根據其病害研究出來的抗病品種,這環腐病也不例外有很多抗此病的品種的馬鈴薯,比如說像是中薯3號、晉薯二號、荷蘭3號、津引8號、鄭薯5號以及長薯四號等都是抗病品種,如此一來選取抗病的品種做到中薯當中沒有病菌那麼也就可以在根本上達到防治馬鈴薯環腐病的目的,所以有關馬鈴薯環腐病的防治的第一點就是要選對品種。

剛才上邊也已經提到了,要想根本上防治馬鈴薯的環腐病,種薯的選擇非常重要,要儘量選擇無病的種薯,可以通過選種曬種的方式催芽根據症狀挑出病薯也可肖尾檢查維管束顏色來淘汰病薯,另外環腐病菌並不會侵染種子所以可以利用自交或者雜交實生苗所結的薯塊來獲得無病種薯。

上邊兩種都是講的在根源上防治,下邊再來說一下在傳播途徑上的防治,通過了解其發病原因我們可以知道馬鈴薯的環腐病的主要病因就是環腐病菌的感染而“切刀傳染”又是其主要的途徑之一,所以對切刀進行消毒處理很有必要,另外就是盛過病薯的容器也會出現病菌也要對其進行消毒處理。



最後一種防治方法就是藥物防治了,可以用鏈黴素等藥劑浸薯由於這一方面我就不是很瞭解各位有意使用此種方法的人可以去賣藥的地方諮詢一下或者通過電話詢問了解一下,我在這就不做具體描述了。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各位能夠有所幫助!!!


雞毛話三農


馬鈴薯環腐病又稱黃眼圈,轉圈爛,病原菌為棒狀細菌。目前已遍及全國各馬鈴薯產區,而發病率高的地塊大幅度減產。那麼馬鈴薯種植該如何巧防環腐病?發病症狀、原因、防治措施有哪些?

一、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原因

環腐病菌在種薯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來源。病菌也可以在盛放種薯的容器上長期成活,成為薯塊感染的一個來源。病菌主要靠切刀傳播。

環腐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很短,但在土壤中殘留的病薯或病殘體內可存活很長時間,甚至可以越冬,但第二年或下一季其再侵染的作用不大。收穫期是此病的重要傳播時期,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觸傳染。在收穫、運輸和入窖過程中有很多傳染機會。

二、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症狀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主要分佈在夏季較涼爽的地區,國內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

1、馬鈴薯感染環腐病會出現植株生長遲緩、節間縮短、瘦弱、分枝減少、葉片變小等症狀。

2、染病薯塊經過貯藏後,薯皮會變為褐色,病株薯尾部皺縮凹陷,環腐部分也有黃色菌膿溢出

3、薯塊皮層與髓部易分離,常致軟腐病菌二次侵染,使薯塊迅速腐爛。

三、馬鈴薯環腐病的防治措施

1、從無病田選留無病薯塊,播種前進行嚴格挑選並進行消毒處理,使用草木灰加新高脂膜拌種後在行下種,可減少病菌侵染。

2、生長期及時鬆土、培土起壟、澆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噴施地果壯蒂靈,提高土豆吸水吸肥能力,增強免疫性,保障土豆高產優產。

3、發病初期應及時噴施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同時應及時拔除病殘體,帶出田外集中燒燬,以減少田間病菌源。

4、提倡小整薯播種。先整薯催芽後切,切刀嚴格消毒。小整薯生命力強,抗病性好,同時避免環腐病菌等交叉感染,也避免切面癒合不好和腐生菌的入侵。

生產上提倡優先選用小整薯作種薯。需切薯時提倡先整薯催芽,播前現播現切,以避免切面與切面長時間接觸。催芽前嚴格挑選、剔除病薯。切薯時每人儘可能多準備切刀,切刀先進行必要的酒精或火焰消毒,切時觀察切面,發現切面有維管束變為乳黃色至黑褐色時,首先剔除病薯,再換切刀,切前先把切刀放入50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10分鐘以上。

5、與非茄科蔬菜輪作兩年以上。

6、選擇抗病品種進行栽培,選擇透氣性較好的土壤進行種植,合理密植。結合中耕鬆土,及時拔除病株,攜出田外集中處理,病穴處撒生石灰消毒。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並集中銷燬。





黃勇在新農村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危害輸導組織的細菌性病害,常造成死苗、死株,甚至引起爛窖,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可發病。馬鈴薯環腐病發病會出現哪些症狀?發病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治馬鈴薯環腐病?

一、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症狀?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主要分佈在夏季較涼爽的地區,國內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

1、馬鈴薯感染環腐病會出現植株生長遲緩、節間縮短、瘦弱、分枝減少、葉片變小等症狀。

2、染病薯塊經過貯藏後,薯皮會變為褐色,病株薯尾部皺縮凹陷,環腐部分也有黃色菌膿溢出。

3、薯塊皮層與髓部易分離,常致軟腐病菌二次侵染,使薯塊迅速腐爛。

二、馬鈴薯環腐病發病原因:

環腐病菌在種薯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來源。病菌也可以在盛放種薯的容器上長期成活,成為薯塊感染的一個來源。病菌主要靠切刀傳播。

環腐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很短,但在土壤中殘留的病薯或病殘體內可存活很長時間,甚至可以越冬,但第二年或下一季其再侵染的作用不大。收穫期是此病的重要傳播時期,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觸傳染。在收穫、運輸和入窖過程中有很多傳染機會。

三、如何防治馬鈴薯環腐病?

1、建立無病留種,淘汰病薯

在馬鈴薯開花期,對薯田進行嚴格檢查,對長勢健壯的植株,要進行合理的標記,以便將來收穫和儲藏,同時還可以將其作為種薯進行預留,以供來年種植。淘汰病薯,剔除爛薯塊,播前在較高溫度下催芽,使病薯出現較顯的症狀而淘汰。或在播種前把種薯先放在室內堆放5-6天,進行晾種,不斷剔除爛薯。

2、整薯播種

為了避免切刀傳染,採用小整薯播種的辦法,連續實施3年可大大減輕危害。小整薯播種比切塊播種減輕發病率50%~80%,提前出苗率70%~95%,增產20%~30%。小整薯要用上一年從大田中選擇的抗病、農藝性狀好的品種,在開花後到收穫前選擇和標記健株,收穫時單收單藏;或從無病區調入。

3、水肥管理

播種後應及時噴施K多維·轉運蛋白(塊根莖專用)葉面肥,防止病菌侵入。根據馬鈴薯生長需求及時鬆土、培土起壟,並適時澆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在馬鈴薯開花前、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適時增施K多維·轉運蛋白(塊根莖專用),以控制地上部旺長,促進地下塊莖膨大,增強植株抗禦蟲害能力。

馬鈴薯環腐病發病會出現哪些症狀?發病原因是什麼?如何防治馬鈴薯環腐病?馬鈴薯環腐病問題不可忽視,一旦發現就要立即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