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天津语文卷作文解读

2018年高考天津语文卷作文解读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这道作文题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开放性。

我们先审读材料。

以“器”为中心词,列举了美器、利器、器量、国之重器等,后面的省略号意味着还可以列举,但对考生来说,前面这些就已经足够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为不同的考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广阔的写作空间。

和全国卷1、全国卷3不同的是,全国卷1和全国卷3必须把所给材料综合起来作整体上的分析概括,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一个写作的中心,这是一种“辐辏”型的思维过程;而本题列出“器”的这么多种含义,尽管这些含义之间有着某种联系,但我们就不能把它们综合到一起,而只能顺着它们各自的含义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写作“点”,这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过程。

但首要的是,要准确理解这些“器”的准确含义,以及它们可引申的意义;要判断这些意义的写作价值在哪里,我们自己可以在哪些范围大展拳脚。


试分析如下:

⑴美器。

美器可以指那些造型美丽、工艺精美的工艺品、艺术品。这些美器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东西。熟悉文玩的同学可以写,其写作价值则要指向审美趣味,赞美人类的艺术创造的智慧和能力;或者写“玉不琢不成器”的哲理。写成散文,以记叙为主,以说明为主,以议论为主,均无不可。

能不能再引申呢?根据“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一句来看,引申到形质兼备方面,可写成议论文,谈外在与内在的关系,但要记得以“器”为议论的重点对象,否则偏题。

有不少学生是“颜值控”,那这个“美器”能不能引申到人,写德、才、貎兼备?尽管“器”可以指人,但以人为“美器”,有亵玩之嫌,是不宜这么去立意的。

⑵利器。

利器的含义也不少,但在本题中,首先是指精良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此立意来写体验和感悟,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当然也可以是散文。

利器还可以指人的杰出的才能。当一个人思维敏捷,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洞察本质,明辨是非,具有辩证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拥有思想的利器;但这个立意估计写来有点难度。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写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人事半功倍,这是学习方法上的利器。

⑶器量。

指人的器局、才识、度量,也可以理解为能宽容人或事物的限度。器量有大小、深浅、宽窄之分,它和人的学识修养有关,也和人的志向有关,也影响一个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或成就。相信考生在这方面应该有不少的例子可写,当然也可写自己或身边人有关器量的事情以及启示。但要注意的,“器量”是不能无限度的,无限度就失去了原则。

⑷国之重器。

这个词的含义也不少,如:指国家的宝器;比喻天下,政权;重兵器;犹大器;也比喻一国中才能杰出能任大事的人。就材料来看,能“肩负荣光,成就梦想”的,应该指这样的人。而且,还要敏锐地抓住“荣光”“梦想”在新时代的特殊含义,应该是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荣光,成就的不仅是个人的梦想,更是“中国梦”,这样立意,才有时代感。由此也决定了文中所写人物,应尽量是当代中国一些杰出的人物。不然,文章又是陈词滥调了。


还能写点别的吗?

看所给材料,由物到人,基本上都涉及到了吧。如果觉得自己独具慧眼,在材料之外,还有关于“器”的种种奇思妙想,似乎也可以写,但还是小心为上。在考场上,还是适宜从材料中快速找到自己写作的发力点;如果一味求新,结果却成了对所给材料和命题者意图的刻意回避,反而会自毁前程。笔者一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就是想起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但能以此立意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