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培育“三類人” 盤活“三塊地” 用好“三種錢”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主動融入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扭住人、地、錢三個關鍵要素深化改革創新,促進農村要素供給結構性、制度性轉換,探索鄉村振興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

1

堅持人才優先戰略

培育“三類人”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人才,要想實現鄉村的發展,必須要解決人才的來源,讓人才不僅能進村,更能留在村裡,和村子同發展。

為此,近年來,我市出臺人才新政“二十條”,圍繞鄉村振興,重點抓好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創意設計人才“三支隊伍”建設。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力量,為此,我市著重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依託“農業共營制”改革,進一步健全選育機制。主動適應農業規模經營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選擇大學畢業生、種養能手、返鄉農民工、外出經商人員等作為培育對象,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7329人,其中職業經理人1883人。同時,健全扶持機制。制定農業職業經理人享受糧食規模種植補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信用貸款貼息等扶持辦法,健全產業、科技、金融等“全生命週期”扶持政策體系。此外,為了讓職業農民隊伍保持穩定,我市著力健全管理機制。建立了農業職業經理人初、中、高級“三級貫通”的評定製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實行准入和退出動態管理,激發隊伍活力。這些措施取得明顯成效,我市獲評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縣。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科技是發展農業農村的關鍵。在這一領域,我市不斷加大引進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的力度,一批優質糧油領軍人才帶著項目在我市落地生根。例如,我市圍繞優質糧油主導產業,堅持“大專家領銜大基地”,引進李家洋等3名院士領銜的高端種業專家團隊,建成長江中上游優質糧油新品種中試熟化基地;引進功能大米專家宋德明領銜的蜀州水稻研究所專家團隊,建成功能大米基地2000畝;引進小龍蝦養殖專家陶忠虎領銜的稻田綜合種養專家團隊,建成稻田綜合種養基地5萬畝。在健全產業生態鏈上,農業服務、農產品加工領軍人才也成了“香餑餑”。我市通過引進世界500強中化MAP農業技術服務團隊,為農業企業、合作社提供“7+3”全產業鏈服務,推動農村服務數字化。引進暨南大學陳龍教授領銜的農產品加工專家團隊,與艾諾米、蜀九香等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檔升級。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文化和創意產業是農村發展的新熱點。通過引育創意設計人才,我市搭建了諸多農創人才孵化平臺。例如,引進同濟大學袁烽教授等農創人才,建成川西林盤培訓學院、川西林盤設計學院等培訓機構,培育數字農村、文化創意等領域創新創業人才。在培育文創新業態方面,“崇州設計”也正在成為亮點。建立“天府文化+設計師聯盟+集體經濟組織”聯動機制,建成農村社會化服務總部,引進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等院校規劃設計專家團隊,吸引愛馬仕設計師、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等100餘名創意人才,建成三徑書院、遵生小院等創新創業載體。

2

立足產業發展

盤活“三塊地”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我市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健全鄉村振興用地保障機制,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我市通過放活承包土地經營權,持續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經營。針對新時期“地碎、人少、錢散、缺服務”難題,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46個,推動優質糧油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同時,探索土地經營權再入股。形成“折股聯營”“入股經營”“合作聯營”三種經營模式,分享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值收益。全市已有50個合作社入股5家農業產業化企業,再入股面積2.5萬畝。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四山一水五分田”,是我市優良的生態格局,也對土地的高效集約利用提出了高要求。在我市修編的設施農業用地規劃中,圍繞農業產業鏈、產業生態圈培育,把塊狀佈局的設施農業用地調整為點狀佈局。此外,通過嚴格用途管制,重點保障優質糧油生產設施、農業專業化服務設施、種養循環配套設施建設。目前,我市已經建成糧食烘儲中心20個、育秧中心30個、畜禽種養循環基地156個。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更重要的是,通過積極探索和改革試點,我市在盤活集體建設用地上取得新突破。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42個,節餘建設用地指標11000畝。全市建成農村新型社區153個,有效改善12萬群眾居住條件。同時,我市還試點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交易,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以農村閒置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權租賃為重點,試點頒發宅基地資格權證、使用權證,引進新村民植入林盤,培育民宿、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新老村民共建共享的“共享林盤”。

3

加大資金投入

用好“三種錢”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人才有了,錢又從哪裡來呢?崇州給出的答案是構建“財政資金優先保障、社會資金積極參與、金融資金重點傾斜”多元投入格局。

首先,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用好“政府錢”。積極推動財政投入方式改革,把財政投入以股份、基金、購買服務、擔保、貼息等方式植入農業農村發展重點領域,引導社會資金有序參與鄉村振興。同時,加大財政資金整合力度,撬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投入509億元,完成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先後建成“七網”配套高標準農田23萬畝、萬畝溼地公園2個、綠道164公里等。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其次,多渠道引進社會資金,吸引“社會錢”。圍繞優質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投資50億元的華川“天府良倉”、投資170億元的潤恆城農副產品冷鏈加工與電商物流產業園等項目,都成為推動優質糧油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新動力”。圍繞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和特色鎮建設,隴海三郎旅遊度假區、天府國際慢城、藍城·德仁堂健康小鎮等項目紛紛落戶崇州,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活”、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特色鎮完成初步佈局。截至目前,全市實施鄉村振興重大項目21個,總投資639億元,其中今年的投資就達到96億元。

崇州努力詮釋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另外,暢通金融資金投入農業農村渠道,算好“市場錢”。我市正在建設的農村金融平臺,針對農村金融“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信息不對稱”等難題,整合銀政保擔企資源,搭建“農貸通”融資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農村金融服務站、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農村電商服務站“三站合一”全覆蓋。同時,創新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制度體系。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價值評估、信息信用、融資保障、風險分擔、擔保收儲、政策支持“七大體系”,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的制度供給。在我市廣大鄉村,通過鼓勵創新農村金融產品,17家金融機構推出涉農金融產品81個,全市累計發放各類農村產權抵押貸款1272宗、25.06億元,為鄉村振興的推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圖:崇州市新聞中心圖片庫

文:強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