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對聯大家都知道,逢年過節、開業喬遷,少不了要貼上一副。一般對聯都是寫點什麼喜慶祝福的話,也有些是表情言志的,要不就是什麼誇讚祝福的。反正它就是兩句對仗工整、讀起來順口的話,但清朝的時候,有間小藥鋪門口掛了副對聯,卻讓過往的官員紛紛下拜,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話說清乾隆年間,也不知道具體是哪年了,那天正好是三月十八,泇河岸邊的泇口鄉(今屬邳州)趕大集,十里八鄉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條木船停靠在岸邊,船艙中出來一人,想來是被這熱鬧的集市所以吸引,站在船舷看了一會就上了岸,沿著街市走走看看。

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這位來客慢慢從大集走到了街市上,被一件小藥鋪所吸引,只見這藥鋪門口掛著對聯“只要世間人長壽、哪怕架上藥生塵”。這人看著對聯,便想進去看看這鄉下郎中的醫術如何。剛走到門口,他發現店內沒有夥計,一個老頭正在給個青年號脈,隨後又起身去抓藥,包好藥之後叮囑青年不要再去賭博,藥先拿著吃,病好了掙錢再還。

這來客一看老郎中不光治病救人,還勸人向善賒藥給人,便生了結交之意。來客走進藥鋪,剛欲開口想到了門口的對聯,於是就開口說了個上聯,“徐長卿來桂皮(貴邳)、生地當成熟地”,老郎中一聽邊起身回禮邊說,“劉寄奴採春花、含笑迎接檳榔(賓郎)”。來客一聽又出一上聯,“白娘子(殭蠶)上重樓、連翹 百部(步)”,老郎中再回,“王不留揮大蕺、遠志 川穹”。兩副對聯打開了兩人的話匣子。

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原來這郎中姓李名繼宗,在此間開藥鋪已有二十三年;這來客姓高名天賜,京城人士,訪友路過這泇口鄉。二人相聊正歡,突然跑進來個小夥子,說村中二娃不行了。郎中一聽,向高天賜告個罪,背起藥箱就走。高天賜見狀也跟了上去。

郎中到了村裡二娃家,只見這二娃左腿腫的像根棍子。立馬取出銀針在人中、內關、足三里、湧泉各扎一針,才開始號脈。良久他問二娃媳婦,給二娃吃了什麼。二娃媳婦回答吃了鴨嘴蚌,可是家人都吃了,卻只有二娃有事。郎中彎下腰細細的檢查二娃左腿,發現腳跟上有兩個小黑點,詢問之下原來是二娃前幾日被正在交配的蜈蚣咬了,咬完當時二娃還用艾草擦了傷口。

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說道這老郎中明白了,這發情的蜈蚣毒性最烈,艾草擦傷口只是暫時壓制了毒性,而蚌肉是發物,催動了蜈蚣毒。老郎中思索一番,立馬讓眾人去找藥材,沒有什麼名貴中藥,都是些荒郊野外常見的東西,不一會就找齊了。藥材搗碎和成藥膏,敷上去一會二娃的腿就不那麼腫了。老郎中安頓他們,照著這方子再敷三天即可痊癒,並且告訴眾人這個方子不光治蜈蚣毒,其他毒蟲叮咬也有效果。

這二娃家貧,老郎中說什麼也不要診金,轉頭拉著高天賜就走了。高天賜見郎中既有醫術又有醫德,便提出請他去京城開醫館,並表示自己有這方面的朋友,比在這裡賺錢。誰知沒等他的話說完,老郎中就擺了擺手說,自己的單方驗方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山野鄉間的老百姓窮,生病沒錢只能等死,自己留在這,還能幫襯幫襯,強過掙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黃白之物。

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說話間到了醫館,高天賜心下感動不已,要了老郎中的紙筆,提筆寫下一副對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神醫妙手不貪富貴”,橫批“知足常樂”,落款高天賜,還蓋了一方印章。寫完後高天賜對老郎中說,若是以後有難處,可拿著對聯去京城尋他,自己必然盡力幫忙。

老郎中見這對聯字字鐵鉤銀畫,很有氣勢,便請人將其裱起來掛在了鋪子裡。後來有個在京城做官的人回鄉探親,看到了這幅對聯,大吃一驚倒頭便拜。原來,這高天賜是乾隆皇帝微服私訪時的化名,京城的官員都知道,再加上落款下的那方印章,更是確認無疑。

小藥鋪掛對聯,上聯“懸壺濟世心繫家鄉”,看了下聯官員紛紛跪拜

後來這事傳了出去,十里八鄉的官員富紳們,時不時就去老郎中的藥鋪參拜一下,走的時候有用沒用的都要帶走一大包藥材,還生怕錢給的少了。幾年的時間,老郎中的藥鋪就擴大了十幾倍,他還收了幾個徒弟,並且一如既往的照顧窮苦鄉親,不收他們的診金藥費。而那副對聯,據說至今還保存在李家後人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