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龍家大院三面環山,前有池塘,現存古民居60餘棟,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成。房屋古樸大方,寬敞適用,不事豪華,很少裝飾,街巷整齊規整,巷道內不見汙水垃圾。最有特色的是建築門壁上的對聯,字體娟秀飄逸,含義追求恬淡自然,返樸歸真。其中一聯頗能反映主人高雅志趣。該聯曰“居同靖節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風”。靖節先生即陶淵明,陶的居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零陵太守龍伯高“敦厚周慎”等“八德”一直在龍氏家族中傳承,這些房屋的主人——龍吟(龍啟葆)就是比較典型的一個,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村裡2口修葺的方井,已經不做飲用水了,都裝了自來水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龍家大院百姓自以東漢零陵太守龍伯高後裔的身份遷居過來,恪守“重譜牒,敬祖宗,敦孝友,親師友,肅閨門,睦鄉鄰,急輸將,戒遊惰”的家訓,數百年來,重農耕,輕商賈,並沒有在商界、政界、文藝界出多少有影響的人物。只是在民國到解放後這一段時間,一個叫龍吟的,在新田很有名氣。

龍吟,又名龍啟葆。他是新田縣的第一慈善家,一生不做官,不參加任何黨派。龍吟先後在武漢美專和上海美專就讀,擅畫梅竹,為著名國畫大師劉海粟的學生。自1929年以來,一直擔任縣救濟院院長,並捐出500石租谷的良田作為救濟院的開支費用。還捐款和倡導修建了至今保存完好的龍山學校;是全縣有名的開明紳士。解放後,開始還作為“開明紳士”被縣政府委任為土改委員會委員及政協委員,後因家裡擁有良田近8000畝,在土改時被劃為大地主,被遣送回家,後不堪受辱,自盡而死。隨著龍吟的去世,龍家大院建村的鉅額財富的來歷,也成了一個巨大的秘密,無人能解了!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據《龍氏宗譜》記載,龍家大院的村民都是東漢劉秀時期零陵太守龍伯高的後裔,其始祖龍自修作為龍伯高的守墓人,大約在宋神宗元豐年間從零陵遷徙而來,至今有900多年的歷史。由於龍氏祖先崇尚恬淡自然,返樸歸真農家生活,數百年在這裡平靜地過著農耕生活,享受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直到清道光年間龍雲滄以兩畝薄田起家,村裡傳說,曾得一巧遇,開始發家,在龍家大院大興土木,基本建成龍家大院現今的規模。後龍雲滄的三個兒子長大並分家,其中大兒子龍達淵分得中廳數房,二兒子龍達沛分得大院左廳數房,三兒子龍達澍分得右廳數房。從此龍家大院建築格局基本定型。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龍家大院古建築佈局整齊劃一,功能區分合理,三廳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棟明清建築如同迷宮,每座房屋既自成一體,又相互融合。每棟房屋都由門房、堂屋、廂房組成,之間由天井、屏門、鼓壁相隔。房屋均馬頭牆高聳。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置身龍家大院,彷彿立於耕讀傳家的鄉村文化的展覽館,質樸的文化氣息時時撲面而來家家門首都留有先輩們手書的遒勁有力,與日常生活情趣息息相關,對仗工整,詞字質樸的對聯。“日射風平第、星交龍字長”,“月行疑讀畫、花坐當薰衣”不正是龍家大院如畫風景的真實寫照?“耕晉龍子地、讀課馬援書”,“人得其門孝第忠信、出由是戶元享利貞”,“詩禮相傳端本務、耕桑以外不關心”難道不是龍氏人家世代相勉,刻苦向上的教誨。“煙火數家桑麻共話、雲霞三徑松菊長存”,“數橡安隙地、三稚待良朋”正是農家生活的和睦、恬靜的真實描寫。據有關資料統計,全村共有書寫在民居大門左右兩側高牆上的古對聯120幅,這在同類古民居中實不多見。徜佯村中,一幅一幅細心讀之,不覺身臨其境,感受到先輩們甘守寧靜的志向,敦厚的家風,豁達的內心境界,讓人頓覺遠離塵囂。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其實中國人的文化傳承就在這家傳、家教、家風之中。龍家大院就是“中國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 。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這些照片是本人2012年拍的,那時院子裡住的人不多,只是些老人、孩子,青壯年大多在外打工。大部分房門掛鎖,無法入內。聽說現在也在做旅遊,進村要買門票了。有機會還想去看看。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出村上大路,路邊有古井,出水豐沛,水質清冽,井畔古柏參天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十八——“南方傳統鄉村的活化石”:龍家大院

古柏遒勁,盤根錯節,樹齡應不下兩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