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江湖儿女》遭胡锡进批判,怎样才是文艺片正确打开姿势?

文 | 九九消寒

无论从投资、演员阵容还是后期如火如荼的宣发上看,《江湖儿女》都无疑是贾樟柯最“商业”的一部电影。

8000万投资让《江湖儿女》成为贾樟柯最贵的一部电影;徐峥、张一白等人的加盟进一步拓展了该片的市场空间;远超同期电影的宣发力度甚至让贾科长站到了杨超越身边……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些都没能让《江湖儿女》成为下一部的《让子弹飞》,上映6天,还横跨了中秋档,目前票房也还没有突破6000万。

贾樟柯《江湖儿女》遭胡锡进批判,怎样才是文艺片正确打开姿势?

其实除了票房成绩,《江湖儿女》的前期路线都走得很顺利。以黑社会大哥为主角却顺利通过审查,继而成为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其后,又“没有做任何修改”地顺利取得了上映资格。难怪这次大家都对这部电影充满了信心。据说北方某三线城市影城在上映首日竟给了《江湖儿女》20%的排片。

黑帮电影首突围,审查进步+手法克制

先说过审。国产片过审难人尽皆知,“无可贯彻始终的标准可依,审查人员、政策改动、领导意志,甚至一封匿名信,都能影响电影的命运”。尤其今年上半年机构改革中,电影局还被划归中宣部直接管理,很多人都担心院线电影审查将进一步趋严。

不过从《我不是药神》(以下简称《药神》)到《江湖儿女》接连过审可以看出,审查标准其实反而是放宽了

贾樟柯就在《江湖儿女》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与电影工作者、审查之间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整体上要比过去进步很多”。

贾樟柯《江湖儿女》遭胡锡进批判,怎样才是文艺片正确打开姿势?

一部《药神》,一部《江湖儿女》,电影局在题材审查方面一下子迈出了一大步。至少我们现在知道社会问题、黑帮人物这些不再是完全不能涉足的禁区,甚至在深度上还能有所探索

不过《药神》的克制也让我们看到了界限。程勇减刑,医药监管制度改变,“格列宁”列入了医保,慢粒白血病治愈率上升……所反映的问题在电影上映时都已解决。

《江湖儿女》则是将黑社会的暴力犯罪等因素完全地弱化了。主角虽是“大哥”却没有犯罪行为(不展现),唯一的罪过就是禁枪年代私藏了一把枪,还因为持枪伏了法。他们最多窝里斗,对生死颇多顾忌,对社会也没造成什么危害。人物的通俗化处理几乎让人忽略了主角们的黑社会身份。

贾樟柯《江湖儿女》遭胡锡进批判,怎样才是文艺片正确打开姿势?

尝试与失败,文艺片到底能否出圈?

《江湖儿女》让我们看到了电影审查的进步,但它不甚理想的票房也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国内文艺片的困境。

了解贾樟柯的人都知道,他拍电影其实从不亏钱。贾氏电影制作成本低,成片品质高,加上导演的国际光环,一向是版权商眼中最物美价廉的选择。在国际市场,贾樟柯的电影单是依靠版权费就能回本,而在国内,情况却恰恰相反

三年前的《山河故人》投资3800万,最终票房仅3225万,声量空前的《江湖儿女》截止到今天也还没回本。而这样的票房在贾樟柯眼里竟已经远超预期。

随便换一部质量过关的商业片,有了《江湖儿女》这样的强阵容、强宣发加持,即使投资仅有8000万,也不至于每天只有1000万不到的票房。

偏偏文艺片不行,即使是贾樟柯的文艺片。

贾樟柯一直表示“希望不再和观众错过彼此”,也一直有意做商业化尝试。从《江湖儿女》的营销手法可以看出贾导决心之大。据说该片甚至效仿《捉妖记2》去农村刷墙,盼着能够吸引一波小镇青年。但从电影的票房分布来看,其主流观众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密集的省份。

贾樟柯《江湖儿女》遭胡锡进批判,怎样才是文艺片正确打开姿势?

口碑效应显著的当下,内容不对味,营销再强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贾樟柯的商业化尝试是积极的,但也是表面的——他的电影从未在内容上打破圈层。

文艺片的圈层壁垒有多难打破,《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日前的一番观后感可以告诉我们。在胡锡进所代表的非目标受众眼里,豆瓣评分7.8的《江湖儿女》是一部集“负能量”、“灰暗”、“平庸”于一体的电影,和片名给人的第一感觉大相径庭。认同这一观点的大有人在,而这就是一般受众对于文艺片的普遍印象。

文艺片“固穷”多年,连贾樟柯的国内表现都是这般景象,其他文艺片则更不用说。该是时候另寻出路了。

插一句,鹦鹉君以为,用负能量来形容《江湖儿女》未免有失偏颇。有度地表现好人的不圆满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审视的视角,真实的力量未必直接可见,它的作用更像是“一剂令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它从来不是答案,因此不必归于对错。

文艺片唯一出路:实现内容商业化

鹦鹉君始终认为“文艺片就是小众”此话并非真理,而只是一种思维惯性。

作为商业产品,文艺片和商业片不应该被类比为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罗伯特·麦基评价希区柯克时曾说:“希区柯克知道,在艺术和大众之间并无必然矛盾,在艺术和艺术电影之间也并无必然联系。”每一种艺术都有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形式,艺术电影又何必坚持最“高深”的那一套。

文艺电影的创作初衷绝不是为文艺而文艺,而是出于表达的目的,选择了一些更适合于表达的风格。如今国内的文艺电影却似乎被困于某种集体创造出来的情绪里,以至于很多创作者都陷入了思维惯性。

文艺片本不必一味追求形而上,以至沉闷晦涩,成功的影像表达完全可以兼顾人文关怀和商业创作技巧,在不失文学属性和人文思考的同时更趋向大众审美。惟其如此,才能为这类影片培养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进而拉高国产商业电影的整体审美水平

这不止是出于商业破局的目的,也是为了文艺片市场能够获得更加健康多样的发展。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