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三高一低”:目前中国光伏富贵病缠身

2007年入行光伏时,中国光伏的“三高一病”症:“原料价格高,设备价格高,市场高补贴,依赖国外”,发展10年来,大起大落3次,今年快尘埃落定,会逐步正规化。2018年5月31日,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531 新政”)。这一大幅度减少补贴的政策出台后,在业内引发震荡,一批从上轮欧美“双反”危机中走出的企业再陷困境。调研发现,

“531新政”只是导火索,光伏行业此次震荡的更深层次原因,是行业十几年来累积起的高补贴、高投资、高负债和低核心技术含量的“三高一低”症。如不对症下药,或影响我国光伏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

一高:补贴引发虚胖

补贴,是光伏行业十几年发展历程绕不开的话题。业内人士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补贴政策对迅速壮大光伏行业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补贴“时度效”把控不佳也带来了问题。

二高:投资导致疯长

在高补贴政策刺激下,大量社会资本纷纷涌入光伏行业,盲目投资不仅使行业急剧扩张,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

三高:负债催生风险

与高投资扩张相伴而来的,是光伏行业的高负债率

一低:大而不强待破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吴达成指出,光伏行业在十几年时间里高速发展,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大而不强”的顽疾和创新薄弱的隐忧没有根本性改变

据了解,我国光伏产品以晶体硅电池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常规电池环节,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在很多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在高端电池工艺及装备、材料方面也仍不足,包括最新的黑硅、钝化发射区背面电池、N型技术等所需的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我们只是过程加工, 好多企业感觉“挣钱太容易,谁还重视技术水平的提升?”

光伏巨头的前赴后继,能源局领导快速交替,也折射出很多监管的问题。现在是明显的短期内看不到行业重大技术变革,一旦海外出现颠覆性技术,我国光伏行业多年积累的产能优势就会丧失,有可能重新陷入受制于人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