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东区渐渐消失的祭(zha)城镇,古代竟是一个国

祭,并不是一个多音字,在汉语字典里读ji,但在郑州的地名里,却读zha。在郑东新区熊儿河与东风渠交汇处有祭城区、祭城办事处、祭城东桥,统统都读zha。

祭城办事处本是属于金水区的祭城镇,在郑东新区规划之前,祭城介于郑州与中牟之间,属于郑州的东郊。随着郑东新区的迅速开发,祭城镇规划到郑东新区的范围内,短短几年间,村民变市民。2006年,郑州市撤销祭城镇,将包含祭城村、崔庄村、白庄村在内的19个村民委员会整建制划出,设立祭城街道办事处。

随着祭城镇成为郑东新区的一部分,农村变成了城市,这里关于祭城的元素就越来越少了。虽然设立了祭城街道办事处,但祭城镇永远成为了历史。在街道办事处的北侧有一条大道,为表现历史文明,被定名为“祭城路”,然而,现在的郑州人都知道,因为外地人不懂郑州的祭,2015年这条路又改名为平安大道了。

其实祭城街道办事处不止以前是一个镇,他还有更悠久的历史。祭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祭国”为商朝的邦国。周朝灭商后,周成王把周公旦的儿子祭伯分封到这里,仍为祭国,修建的都城称为祭伯城。祭城镇的祭城村就是古代祭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几段城墙。祭国大约在春秋初年被郑国所灭,成为郑国大夫祭仲的封地。

据说在祭国灭亡之前,祭都读ji,祭伯城一代的民众在亡国之后,怀念故国,准备集体改姓为祭(ji),但考虑到祭有祭祀的意思,后来把读音改为“zhai”。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由于战乱灾荒,人口流动频繁,一些外地民众来祭伯城定居,由于口音不同,将祭(zhai)伯城演变为祭(zha)伯城,直到今天的祭(zha)城。

2013年5月,祭伯城遗址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在祭伯城遗址处建设有祭伯城遗址公园,成为人们了解郑州乃至中原历史的一个窗口。

郑州东区渐渐消失的祭(zha)城镇,古代竟是一个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