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遷不只有統治階級,還有錢幣!

機制銀幣在中國近現代社會曾經流通和使用了一百多年。當時,在市場上流通的形形色色的銀幣,包括本國製造的各種銀幣,還有幾十種在中國的市場上流通的外國銀幣,品種共計達九百多種。銀幣的流通對中國近代社會經濟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變遷不只有統治階級,還有錢幣!

一、清代機制銀幣概括

清代中晚期,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西方的銀幣開始大量流入中國。由於西方銀幣形式劃一,使用方便,所以在社會不脛而走,市場上甚至出現了用外國銀幣套購中國白銀的現象,引起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在這種局面下,清廷朝野紛求對策,決定順應時勢,自鑄機制銀幣。

中國大規模正式開始機制銀幣於廣東。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清政府批准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設局鑄造“光緒元寶”銀幣。這種銀幣因為鑄有蟠龍,俗稱“龍洋”。周圍飾以漢、滿兩種文字,印有“光緒元寶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三分”字樣。因以庫平七錢三分為率,並將英文鑄於正面,以便與外國銀幣進行交易,故亦稱“七三反版”。光緒十六年(1890年),“七三反版”停止鑄造,改鑄庫平七錢二分。此種銀幣因仍用舊範,只改紀重,故稱“七二反版”。“七二反版”銀幣試鑄後,因將英文置於銀幣正面的中國年號之內,被清政府以與體制不合為由禁止發行。“七二反版”銀幣停鑄後,廣東錢局造幣廠根據戶部欽準體制,將正面紀省名、幣重的英文移於背面,背面的漢文移於正面。光緒十六年,正式廣為鼓鑄這種第三版,即普通版的“光緒元寶”銀幣。此種銀幣被稱為“

廣東龍洋”,直徑39.40釐米,重26.6-27.2克,成色90%。因為成色良好,人們樂於使用,後來又鼓鑄銀輔幣數種,開始廣泛流通。於是各省均照樣仿鑄,行用範圍極廣。據現存實物及有關著錄看,當時幣制並不統一,其重量、名稱亦不一致。此後各省群起效尤,競相設廠鼓鑄,大利所在,不待清廷下令推廣,即已迅速在全國展開。至光緒二十年(1894年),已有天津、廣東、湖北、北洋、江南、新疆、安徽、湖南、奉天、吉林、黑龍江、福建、雲南、臺灣等十餘個省區設廠鑄幣。由於各省各自為政、錢法混亂,銀幣成色重量不一,且 以省名,互相抵制,流通不暢。

歷史變遷不只有統治階級,還有錢幣!

江南省光緒元寶

江南省造光緒元寶係指清代光緒二十三年到三十一年(1897-1905年)由南京造幣廠鑄造的機制“光緒元寶”系列銀幣,系清代正式鑄行的法定流通銀幣。但鑄造江南省造銀幣的清末,已無江南省建制。江南省設於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於江寧(今南京)。清代的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江南省,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撤江南省,分設江蘇和安徽兩個省。南京造幣廠將其鑄造的銀幣標明“江南省造”,是因為當時蘇州已經有一個專鑄機制銅元的造幣廠,並且其鑄造的銅元均標明“江蘇省造”。為避免混淆,南京造幣廠將其鑄造的銀幣標明為“江南省造”。江南省造銀幣系我國貨幣史上唯一有名無實的省份銀幣。 而且江南省光緒元寶還經過改革,加上後期民國時期為鑄造銀元融化了很大一批光緒元寶,江南省首當其中,所以存世量較為稀少,具有很高收藏價值。

歷史變遷不只有統治階級,還有錢幣!

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後,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成立時鼓鑄的紀念幣。

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所以開國紀念幣,不是以流通幣發行,而是以紀念幣發信,所以發行數量並不多。同樣也是具備很高的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

盛軒國際有幸徵集到此2枚銀元,這兩枚銀元,也是紀念和證明了我國的錢幣發展,和歷史的改革變遷,由最早的貝殼類錢幣,貝幣,再到金屬類錢幣,布幣刀幣等,再到方孔錢,中華文化幾千年錢幣真正改革就是由鑄幣到機器制幣,所以此2枚銀元的收藏意義和升值空間頗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