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獎作品《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馬》授獎辭及獲獎感言

今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在北京頒獎。 由湖南文藝社出版的《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馬》同時獲獎

。作為與茅盾文學獎並齊的中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這一殊榮不只是對寫作者的肯定和鼓勵,也是中國散文界的重大收穫。

以下為兩本圖書的授獎辭及作者獲獎感言:

《山河袈裟》

鲁迅文学奖作品《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马》授奖辞及获奖感言

授獎辭:在《山河袈裟》中,李修文和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在一起,寫出他們的跋涉、困頓、高華與莊嚴,發現人民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樣的寫作,滿懷感動與讚美,有力地證明了“人民”的倫理、美學和情感意義。

鲁迅文学奖作品《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马》授奖辞及获奖感言

李修文

獲獎感言:許多時候,一本書的寫作就像一段漫長的行旅,關於《山河袈裟》的行旅已經戛然而止,但是,新的終點,一如這世上新的勞苦,已經影影綽綽在前方顯現了出來,“要改變我們的語言,首先改變我們的生活”,我相信,在最大程度將自己從一個“文人”還原為一個“人”之後,另有一些字詞,另外一場命運,已經有如群山般矗立在了人世勞苦與勞苦之甜中,它們在等待著我的匍匐和靠近。

在以後的歲月裡,我決心繼續安居於困頓之中,這困頓並非純粹的哭聲,而是莽蕩河山裡舉目皆是的、每一個人都無法擺脫的左右為難;繼續做一個拾荒人,低下身軀,將鋤頭伸進土地,伸進泥濘,伸進人跡罕至之處,直到最終找到那些金光閃閃的東西;繼續作為一株草芥存立於世,惟其如此,你才真正知道一株草芥的體面和尊嚴究竟生長在哪裡,一個微小的個人究竟如何才能成為他自己,而不僅僅是眾生的一員。是的,一如既往,那閃電一般的句子,應該像劍懸在頭頂,像燈籠提在手中:“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流水似的走馬》

鲁迅文学奖作品《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马》授奖辞及获奖感言

授獎辭:《流水似的走馬》具有輕盈的速度和力量。鮑爾吉·原野將茫茫草原化為靈魂的前世今生,他懷著巨大驚異注視一切,草原的萬物如同神蹟,草原上的人生如同傳奇。由此,他為悠久的草原文明提供了雄渾細膩的美學鏡像。

鲁迅文学奖作品《山河袈裟》《流水似的走马》授奖辞及获奖感言

鮑爾吉·原野

獲獎感言:我經常去牧區採訪,原本是想蒐集寫作素材,可是跟牧民們接觸之後,被他們的善良、誠實和單純打動,覺得蒐集素材很可恥,索性扔掉採訪本,跟他們同呼吸,共命運。我覺得這是比寫作更重要的心靈洗禮。在赤峰市的牧區,吉布吐村為我一個人舉辦過篝火晚會,牧民們從很遠的地方騎馬騎摩托車過來,他們在篝火的火光裡,一個一個地過來看我的臉,他們看得那麼認真,我知道他們在看自己民族的作家長什麼樣子。我很不好意思,也感動,我慶幸夜色擋住了我的臉,沒讓他們看出我臉上淚水縱橫。索布日嘎的牧民為我辦過賽馬比賽,我看到那些馬跑得大汗淋漓,跑完被牧民牽著遛彎,我十分震驚,我真想像尼采那樣抱著馬大哭一場,寫出什麼樣的作品才能享受這樣的尊榮呢?這時候我明白了,一個民族要管好自己的吃和穿,自己的馬和牛羊,還要找到自己文化的傳承人。它不管這個人長相好看不好看,它需要這個人誠實和愛的心靈記錄,同時會用你想不到的方式褒獎你。失敗只屬於個體的人,文學永遠不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