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腿旮旯

腿旮旯:是洛陽話?不全是,說的是人的大腿根兒。這是個私密的地方,一般都忌諱,就算是男人這個地方發癢或出現溼疹,他也不能說太明顯,只能說:腿旮旯癢。過去老人教育男孩兒:不要迎風尿尿,說的是容易得溼疹。實際不是那麼回事兒,就是衛生條件差,多天不洗澡或體內免疫力下降,溼熱造成,這在大夫那裡根本就不算啥大事兒,可我們年輕小夥子都不好意思去瞧大夫,很多都耽誤成病啦,真的去了醫院,大夫開的的藥物簡單的令人驚詫:紅黴素眼藥膏,非常管用,特便宜。上世紀的1979年,西域邊關發生戰事,戰士們在“貓耳洞”堅守時間長了,都患上這種“爛襠”病。後來報道很快送上去了藥物,發明了不用水的“洗澡巾”。

“旮旯”是北方話,似乎東北人常說,但在中原洛陽也說“旮旯”無非是發音不同而已。人家是旮旯gālá,我們洛陽是門旮旯兒gelao表示門後,還有旮旯gela:這事兒辦哩真兒旮旯,事情辦得不順、窩囊。也可以表示偏僻的地方說:山旮旯兒hela,牆旮兒旯兒。偏僻農村,背街旮旯兒hela:深街小巷。

旮旯,應該與‘角落’是同來源,而相對於角落更保存了古音。洛陽人在說腿旮旯是也有兩個不同發音,主要是“旮”字,可旮旯gālá也可旮兒旯hela。仔細看,單單洛陽就發三個音。

其他地區都有不同發音,粵語,客家,江淮,青島等都有不同發音,但字基本都是:旮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