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協迎來第三位女主席!

上海市科协迎来第三位女主席!

上海市科协迎来第三位女主席!

9月25日下午,

在上海市科協第十次代表大會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

專家陳賽娟當選為新一屆上海市科協主席。

成為繼物理學家謝希德、

天文學家葉叔華之後,

上海市科協的第三位女主席。

上海市科协迎来第三位女主席!

陳賽娟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基因組學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主任。

1951年,陳賽娟出生在

上海盧灣區太倉路一個石庫門弄堂裡。

她曾經是一個普通的紡織工人,

其後進入上海第二醫學院。

1978年10月,

全國恢復招收研究生制度,

陳賽娟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以總分第二名的成績師從著名血液病專家王振義。

後來她才知道,所謂的“第二名”,

便是最後一名,因為一向要求嚴格的王教授

只招收兩名研究生,另一個研究生,

便是陳竺。

後來,她和陳竺成了

學界知名的一對院士伉儷,

並且創下了師門三院士的佳話。

上海市科协迎来第三位女主席!

陳竺、王振義、陳賽娟

1984年,

陳竺憑著優異的專業成績和

掌握英語、法語兩門外語的優勢,

來到巴黎聖·路易醫院血液中心實驗室。

1986年1月,

陳賽娟狠心拋下不到兩歲的兒子,

也來到陳竺在法國學習、工作的研究所,

攻讀細胞遺傳學博士學位。

陳賽娟接手了

一個高深的細胞遺傳學課題,

攻了整整半年,未見一絲成功的曙光。

陳竺前來助戰,此後整整兩年中,

實驗室經常半夜還亮著燈。

當夫婦倆

在新課題上大有進展的時候,

導師卻讓陳賽娟把它交給一位新來的美國人。

但陳竺夫婦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開始了

又一輪“地下工作”。半年後,美國人一無所獲,

而陳竺夫婦倆合作發表了6篇論文,

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了

“突破性的成果”。

他們的研究成果

使同行們咋舌,法國導師欣喜之餘

懇請陳竺和陳賽娟留在巴黎。

可是,他們決心要把自己的

知識和智慧奉獻給自己的祖國。

1989年7月4日,

夫婦倆毅然回到了培養他們成才的土地,

從巴黎第七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

陳賽娟開始專注於學術研究,

特別是白血病相關的研究。

2004年初,

陳賽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祝賀她當選的第一封電子郵件,

是丈夫發來的,一句“祝賀你,你行”

讓陳賽娟淚流滿面。

上海市科协迎来第三位女主席!

白血病是

一組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血液病,

死亡率在我國成人惡性腫瘤中佔第八位,

在兒童惡性腫瘤中佔第一位。

2009年2月,

報告了AP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的最新治療研究成果,文章發表於著名的

《美國科學院院報》,旋即引發學界轟動。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

陳賽娟團隊針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作出的突破性成果,得到國際上的重大反響,

現已為全球廣泛應用。

2015年,

陳賽娟領銜的課題組憑藉

“髓系白血病發病機制和新型靶向治療研究”項目,

摘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特等獎。

上海市科协迎来第三位女主席!

當選新一屆主席後,

陳賽娟表示:“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

以後一定會不斷向老同志們學習

如何把科協工作做好。”與此同時,她也表示

自己會堅持把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當下,上海正在向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陳賽娟表示,一方面她將在科學研究方面不斷努力,

另一方面則將在科協層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這也是她目前正積極思考的部分。

她表示,

未來上海市科協的重點工作

將包括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科技智庫等。

此外,她也在思索如何在創新服務和

人才舉薦等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