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遇到問題時,能主動說“我有辦法”!

思考,讓孩子富有創造力

前幾天,我看到一段視頻,被逗得不行。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在下雨天裡,自制了一個“雨傘”,從容地在雨裡走著。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那是一張泡沫板加一根棍子,在孩子巧妙的心思下,成為了可以擋雨的“神器”。孩子的小想法,常常讓我們忍俊不禁又出乎意料。

不久前,一個小學生對公交車擁擠狀況的“神吐槽”火了,內容也是相當地生動:

“明明是公交,卻當成航空母艦來載客。”“如果我們是一顆顆菜籽,都會被你擠出油來……”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噗~坐了這麼久的公交車,感覺這句實在太形象。

有些時候,孩子一不小心就道出了“真理”。一天早上,我送兒子小樹去幼兒園,他選擇了一雙小白鞋來穿。

我有點擔心那雙鞋的“鞋舌頭”會咯腳,便問他:“這雙鞋舒服嗎?”小樹答:“沒事,不舒服我就拽拽,因為手是用來‘勞動’的嘛!”一瞬間,我啼笑皆非。

那些滲透著生活中種種關聯的奇思妙想,其實就是孩子思考能力的體現。這些珍貴的“奇思妙想”,有一天,也許會裂變出孩子獨屬的創造物。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思考,讓孩子善於解決問題

思考力像一個神奇的按鈕,可以開啟無窮無盡的辦法。

之前看過一段短片,讓我深受觸動。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媽媽從沒有上過學,她生活貧窮,以擺攤售賣為生。最讓她擔心的,是她不知道如何去教自己的女兒。於是,她讓女兒在生活中學習。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女孩看到夥伴們吃著美味的冰棒,羨慕不已。媽媽卻只能看著錢盒裡不多的零錢,無可奈何。晚上,媽媽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把菠蘿切成冰棒的樣子,放在冰塊中。第二天,女兒便吃到了美味的“菠蘿冰棒”。

女兒對冰棒讚不絕口,隨口說了一句:“媽媽,我們應該把它賣出去。”隨即,在媽媽的支持下,女兒開始踐行自己的想法。然而第一天,她一塊都沒有賣出去。

女兒沮喪地問媽媽:“為什麼沒有人買呢?”媽媽則說:“你應該去菜市場,看看其他人是怎麼賣東西的。”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觀察一番回來,女孩想到了自己的“銷售辦法”。她親手畫了廣告牌,並大聲吆喝售賣,還制定了促銷的優惠。果然,這一次她的冰棒很快就賣光。

在影片的最後,媽媽的一句話戳中了我的心:“她能自己試著解決問題,有一天我不在她身邊了,我也相信她能過得好。”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媽媽沒有知識可以教給孩子,卻教給了孩子一項最寶貴的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孩子在遇到困惑時,不是糾結於放棄,而是會主動出擊,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哲學家帕斯卡說:"人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裡最脆弱的東西,但卻是一根能思考的葦草,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於能思考。"

有人會給生活做加減法,但思考能力強的孩子,能夠給自己的生活做乘法,他們的大腦中時時刻刻都在建立著微妙的聯結,使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超於常人。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如何將思考力變成一種習慣?

我們常常鼓勵孩子為目標而努力,但努力前面如果不加上思考,很容易在錯誤的方向裡做無用功。更重要的是,思考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應該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

培養這種習慣,對於孩子的人生影響深遠。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留白”式培養:信任是基礎,灌輸包辦是天敵

兒童天生具有思考的能力,父母要做的是適當“留白”,讓孩子的思考力得到充分的鍛鍊機會。

前些天,我帶小樹去淘氣堡玩。他開著充氣車撞到了柱子上,兩根柱子之間是一個狹窄的縫隙,小樹想從中間穿過去。沒等我“支招”,小樹脫口而出:“我會想到辦法的。”

然後,我站在旁邊觀察他,他開始調整車的方向,折騰了一會,終於過去了。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父母不必急著幫忙,給一些孩子思考的時間和實踐的機會。當我們習慣於告訴孩子“怎麼做”,並以權威的方式來要求孩子時,他們的大腦就容易形成“偷懶”的習慣。

培養思考力的最大前提就是——不要讓孩子太容易獲得答案!最忌諱家長第一時間去給予孩子答案或幫助,從而扼殺孩子思考的過程。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 提問式培養:家長多傾聽和提問,激發孩子主動思考

一般來說,6歲以下的孩子,會把自己的思考過程以語言的形式表述出來。當我們認真傾聽並表達出對他的想法感興趣時,孩子更樂於傾訴和思考。

啟發孩子的思考力,建立在平等的帶有啟發性的對話中。

當孩子問:“為什麼天會下雨呢?”我們在回答孩子的同時,也拋出問題給孩子:“我覺得是因為天上藏著的水滴落下來了,你知道水滴藏在哪裡了嗎?”

也可以用反問的方式,啟迪孩子辯證思考。如當孩子提問:“為什麼要有紅綠燈呢”,我們可以從反方向來鼓勵孩子思考:“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麼樣呢?”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發散性思維的練習。如“寶貝,你吃過的紅色水果都有哪些?”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還可以鼓勵他去思考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些辦法的可行性。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 閱讀培養:從別人的智慧中,汲取經驗

前段時間,一名小學生小邵的一篇作文習作,讓人驚豔不已。

“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但也不能單單認為這是自己的失去。”

“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字句之間,處處展現思考的獨特魅力,孩子在思考中,發現了時間的另一面,也發現了世界的另一面,從而對時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知。

小邵的老師介紹說,小邵酷愛閱讀,涉獵十分廣泛。不僅喜歡《三體》《萬曆十五年》這樣的科幻和歷史書籍,並且在很早就能夠通背《道德經》,還曾經寫過弗洛依德《夢的解析》的讀後感。

廣泛的閱讀,帶給孩子的是遠超常人的思考層次。教育其實只有一部分來自於外力,他人能夠給到孩子的教育總有侷限,真正能夠對孩子有深遠影響的是——“自我教育”。

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正是孩子完成自我教育的關鍵所在。


未來10年,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項能力!(家長都看看)


思考,是每一個人最獨特的價值所在,越到成年越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本質差距,就是思考能力的差距。

因為勤于思考,所以永葆好奇,更能發現世界的不同與美好;因為善於思考,所以追尋答案,人生不斷保持向前驅動的能量。

時代總在發展變化,知識總有汰舊更新,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能傳授給孩子的知識總是有限的,唯獨讓孩子擁有思考能力,才能使他具有破解一切迷局的能力與格局,促他不斷成長、進步。

親愛的孩子,所見皆有邊,思考無盡頭,願你好奇不息,思考不止。

作者簡介:佟霏,心理諮詢師,早期教育指導師,愛好心理學與教育學,終身學習者。10年寫作經歷,用細膩筆觸,寫點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