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單車變成哈囉出行,原來都是沒錢惹的禍?

9月17日,哈羅單車(Hellobike)在上海召開“出行新勢力”兩週年暨品牌升級媒體溝通會,宣佈企業正式更名為“哈囉出行”,並啟用全新的品牌標示系統。

對於哈羅單車而言,雖然沒有搶到第一波短途出行的紅利,但策略與機遇的碰撞,讓哈羅單車硬生生的從2個輪子變成了4個輪子,這種後來居上的逆襲能給我們新時代的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發呢?

機會主義者,哈羅鑄就了單車屌絲的夢想

摩拜和ofo受資本的寵愛可以說紅眼了很多企業對單車佈局的構想,一批又一批的資本狂想家瘋狂入局,但最後能被後人傳送的似乎沒有幾個,哈羅作為這一群后入局者可以超凡脫俗的敲響升級戰鼓,其背後有著別樣的不可替代性。

2016年10月份前後摩拜和ofo先後拿到了接近九億人民幣的融資,兩個糧草充足的玩家進行閃電戰,大面積鋪車,在一線城市開始激戰,對於短途出行的佈局,從一個很理想的投資角度去看,在人流聚集點以地跌為中心展開的弧度擴張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用戶獲取場景,這一點我想任何一個共享單車企業都想的很明白,但哈羅之所以沒有把第一站落地放在北京其背後更多的是無奈和無助。

2016年11月,哈羅單車第一輛單車登陸寧波被業界稱為“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也就此展開”。很多都以為這是哈羅的逆向戰略,但其實對於楊磊來說“所謂的農村包圍城市,其實說到底就是因為沒錢,沒辦法和摩拜,ofo兩個玩家直接在一線城競爭。”

為了入局共享單車行業,哈羅只能下行,但對於一線城市的熱鬧,哈羅一直都有覬覦之心,畢竟從用戶體量上看,一線城市是出行用戶膨脹的一個很好翹班,但一些早期入局一線城市的共享單車企業過度的單車膨脹,衝撞了原有的出行生態,

哈羅單車變成哈囉出行,原來都是沒錢惹的禍?

2017年9月7號,共享單車行業迎來了轉折點。當天下午,北京市交通委宣佈暫停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車。至此,全國範圍內發佈共享單車"禁投令"的城市已達12座,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福州(市區)、鄭州、南京、南寧、揚州等。

這對於進擊中的哈羅單車而言,“禁投令”的發佈無疑讓其夢碎了一地,但截止目前,哈羅單車的一共進去入了262個城市,“其中在一百個城市已經實現了盈利。”李開逐表示,不過,目前,哈羅單車的幾乎沒有進入一線城市。

技術+戰略入局,沖垮ofo和摩拜的圍堵

當然,不管是基於何種原因,哈羅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是走對了,但單車行業的沉重顯然是楊磊沒有預想到的,為了繼續讓哈羅存活下去,楊磊只好走向融資之路。

但在行業內都被摩拜和ofo洗腦的的格局中,哈羅想要獲得融資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獲得融資,楊磊必須有策略的去拼搶投資人。

2017年6月初,哈羅單車的資方成為資本合夥人沙燁組了一個飯局,包括哈羅單車高層、螞蟻金服CEO井賢棟等七人在上海一個酒店探討業務合作。

“飯局結束,也沒覺得螞蟻金服會進來,飯局主要是談業務合作。“不過在此之前,楊磊心裡有自己的算盤,如不能拿到騰訊或者阿里的投資,結局一定是死掉或被併購,騰訊很早之前就已投資了摩拜,而阿里雖也投資了ofo,但因進入的相對較晚,沒什麼話語權。“拿阿里投資還是有機會的”。

事實證明,楊磊的判斷是準確的,飯局結束的第二天,在井賢棟家中, 雙方開始接洽投資適宜。“效率非常快,”負責牽線的沙燁說,螞蟻決定投資後,就立即執行了。

不過,光有融資顯然只是解決了困難的第一步,想要在摩拜和ofo的夾縫中生存,哈羅必須要好好利用好這來之不易的投資,為後期的續命獲得一個好的口碑。

我們都知道,哈羅“農村戰略”雖然免受摩拜和ofo的擠壓,但三四線城市對於單車熱度顯然是個冷門,尤其還要用戶付押金,這種思維意識形態的落後,對於哈羅單車的鋪開無疑是個難題。

為了第一時間搶佔用戶流量,哈羅首先啟動了信用免押策略,這對於哈羅的品牌拓展無疑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在人們問到為什麼哈羅的量上得這麼快,有很多人分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哈羅首先啟動了信用免押。成為資本(Chengwei Capital)合夥人沙燁曾經在3月份哈羅單車宣佈信用免押不久就提到,哈羅的日訂單已經比肩ofo和摩拜。根據哈羅單車公佈的數據,3月宣佈全國免押以來,用戶增長70%,而日訂單更是翻倍,說明免押的效果非常明顯。

哈羅單車CEO楊磊曾經說過,通過哈羅的後臺數據反饋,整個共享單車用戶的使用是一個漏斗,從註冊、提交身份證、驗證、交押金,是漏斗情況,到交押金階段用戶大量減少,減少了40%,很多用戶對交押金有很大的擔憂。對於哈羅而言,如此大量的用戶流失是很大的損失,所以提出免押金,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反而能夠留住用戶。

當然,免押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哈羅單車對於用戶的騎行體驗,因為哈羅是一個後入局者,首先最直觀的用戶感受就是新的哈羅肯定比已經運營了一段時間的摩拜和ofo要好騎,不過事實也確實如此。

舉例而言,在極速開鎖、傳動比率、真空發泡坐墊和輪胎上面,哈羅單車都對現有產品做了升級改進,使之更適合城市騎行體驗,這些細微之處都是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價值導向的互聯網產品思維。

除了舒服度外,哈羅很早就摒棄了對手依靠資本驅動的路線,轉而全面發力技術研發。舉個簡單例子,哈囉給員工研發的BOS(單車運營系統)端APP,它能夠對單車實時監控,包括單車數量、狀態、位置狀態。發現車輛故障後,運維找到車輛之後,會在24小時內及時處理,按照故障程度,現場維修或者標記回庫。

一個是好騎,一個是免押,這兩個加起來實際上把用戶體驗提升了一個檔次。歸根到底共享單車的競爭還是拼的是內功,而不是砸錢。共享單車這個行業,用戶遷移的成本非常低,所以此前大家認為通過砸錢能形成護城河,後來發現根本不行。反而是好騎免押這些很普通的招數,卻能考驗一個企業的真正水平。

釋放升級端口,構建出行生態閉環

楊磊在會上強調,今年9月正值公司成立兩週年,哈囉從單一的共享單車企業成長為囊括哈囉單車、哈囉助力車和汽車等綜合業務的移動出行平臺,呈現多元化業務特徵。因而整體品牌升級正逢其時,公司也從“哈羅單車”更名為“哈囉出行”。

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囉”字多了一個“口”,其寓意著哈囉後期將採取更多措施與公眾溝通交流,成為每天陪伴大家輕鬆出行的富有親和力的鄰家品牌。新Logo取自公司名稱首字母H,線條圖形代表智慧科技、出行道路、人車路的連接,同時線條感、鏤空設計、飽和度略微調高的清爽藍色體現哈囉倡導的“輕鬆的出行生活”理念。新logo採用的設計前沿、恰到好處的傾斜6度,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哈囉出行進取、創新的精神。

當然口子只是給外界一個新的品牌口碑佔位,更多的其實是升級後哈羅對技術和生態佈局的升檔。

更新後的哈囉運用了自適應藍牙電子圍欄,在芯片裡面移植了神經網絡的算法,對信號強度和距離判斷的關係可以做自動的識別和自動適應,遠程監測車輛停放誤差小於10釐米,測試準確率達到95%以上。這項技術既方便了管理運營,也方便了用戶更精準的停放車輛。

同時另一焦點是哈囉出行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正式開啟合作。雙方共同探索“地鐵+單車一體化智慧接駁“的合作新模式,攜手致力於推動地鐵站周邊單車版的P+R 模式(Park+Ride,即停車換乘)落地執行,實現快慢交通的協同互駁,進一步提升用戶出行的便捷度。

而且哈囉出行宣佈和首汽約車、嘀嗒打車、高德地圖等網約車平臺合作,10月份開始,在哈囉出行APP上,陸陸續續上能直接打“網約車”,而在此之前,哈羅單車就已經佈局助力車業務,目前,已經進入超100個城市,騎行總里程5.8億公里,同時,還和巴歌出行、威馬汽車等合作。

不難看出,不斷拓寬邊界,講新故事的哈羅單車正在走一條與ofo、摩拜似曾相識的路。更新的哈囉將走向何方,能走多遠?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