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摘要:範曾先生只能用“俗”來贏得市場和大眾,卻不能用“雅”來征服專業的收藏家和評論家。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衡量一個畫家是不是大師基本有三個標準條件:

第一是雅俗共賞

如吳昌碩、齊白石先生的作品,不但老百姓喜歡、評價高,書畫專業人士更喜歡、評價更高;黃賓虹先生的作品,由於水墨層層積染、墨一層層疊上去,畫面又黑又重,雖然非專業人士的普通百姓比較難接受,但專業人士幾乎均交口稱讚,所以也被公認為上個世紀的書畫大師。

範曾先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而他的畫畫得真的“漂亮”,細細的線一勾勒,上顏料暈染一下,題上些什麼歷史人物故事的有關典故文字,似乎很有文化,很多老百姓都覺得很像,很喜歡,但大多數專業人士卻不喜歡。

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原因是中國畫第一位的就是筆墨,筆墨體現在線條中的內蘊和格調,一根具有筆墨內美的墨線出來,變化豐富,氣象萬千,作者的修養、風骨、格調、境界等都隨著墨線自然流淌出來,每一根墨線都有生命張力,都神彩煥然。

剛剛去世的張仃先生講:“我寧可看八大山人的幾根線,也不願意看郎世寧畫得那麼滿。筆墨就像鬥牛:驚險、衝突,變化莫測,樂在其中。”當然欣賞高格調、高境界的筆墨是需要一定專業欣賞能力的,也許非專業人士體會不深。

而反觀範曾先生的線條,幾乎全是等粗細的白描線條,力度、頓挫、枯潤、節奏、粗細幾乎都一樣,千篇一律,似乎是機械加工出來的。因而範曾先生只能用“俗”來贏得大眾,卻不能用“雅”來征服專業的收藏家和評論家。

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第二個標準是承前啟後

縱觀整個中國書畫史,歷朝歷代的大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承前啟後。簡單說就是既要深挖傳統,有古代書畫經典的影子,又要提純創新形成自己的風貌。

而範曾先生只有自己的風貌,卻看不出他的作品中有歷代經典的影子和血脈。拜賞範曾先生的人物畫,更多的人喜歡評價為“連環畫風格”,人物造型千篇一律,習氣很重。

如畫兒童就是紅臉鼓腮,老者則白髮鬚眉,人物的情態大多是閉眼睛,要麼就是怒目圓睜。

如果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重複率很高,進入一種程式化的固有模式,其實已經走向工藝品了。另外,連環畫就是連環畫,即使把連環畫放大到丈二、丈八的巨幅尺寸,它還是連環畫。

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第三個標準是要過書法關

範曾先生自言善書,其實他的書法自娛自樂隨便寫寫還可以,如果按照書法藝術的標準去衡量,就不是浸淫傳統經典碑帖出來的東西,毫無傳統風格可言。其書風有故意“不停提按”、“顫筆”的所謂自家風格,但這種風格太刻意、做作了,不是大道。

其實所謂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形成,糊塗亂抹、張牙舞爪也是一種風格,關鍵是這風格的格調怎麼樣。前面提到範曾先生畫作中的線條蒼白、千篇一律,主要原因就是範曾先生的書法不過關,尤其是沒有深入臨寫過篆隸的經典碑帖。範曾先生寫行草書,其實篆隸遺韻是行草書不可或缺的基礎,沒有篆隸遺韻,行草書不可能高古。

縱觀中國繪畫史,凡是中國畫大家都是大書法家,書法這一關不過,成就不了中國畫大師。上個世紀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人之所以把中國畫推向一個很高的高度,就是得益於他們的書法造詣。書法不過關,線條就不沉實、厚重,線條中也沒有豐富的內蘊,更談不上金石氣和書卷氣。

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賓虹老人講:“流動中有古拙,才有靜氣;無古拙處即浮而躁。以浮躁為流動是大誤也。”可見,線條中的靜氣並不是我們不用控制的一種中鋒水平運動的簡單揮運,它需要以古拙為支撐,那麼古拙從何而來,古拙只有從秦篆漢隸的遺韻中可以略得一二,所以這也是吳昌碩一生臨習石鼓文、黃賓虹一生研習古篆、古文字的原因。

另外,“簡”是中國畫的大道,以少少許勝多多許。齊白石畫人物高度簡練,一個人物用幾根線可以數得過來,根根果敢,根根沉實,根根似金剛杵,氣韻生動、變化萬千,而範曾先生人物畫造型勾勒的線條卻很多、不夠簡練,而其又細又繁又飄的原因也是書法不過關。

只有過了書法關,線條錘鍊得爐火純青,下筆才會高度概括和簡練,才會大膽、果敢、肯定,自然攜風帶雨,氣息滾滾而來。範曾先生離中國畫大師還有很遠的距離。

範曾距離藝術大師有多遠

有識者講,藝術家的藝術水準和他的市場價格是兩回事,藝術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有火熱的市場,這是因為當代中國書畫藝術市場混亂、不規範,各種“大師”、“協會主席”、“畫院院長”、“**巨匠”等等氾濫。放在短時間內,可能可以,但如果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不說太長,只要十年、二十年就可以看出,一定是藝術水準高的藝術家有好的市場。

物質利益可以粉碎一切,一位藝術家的作品能賣錢是好事,但如果因為作品能賣錢而毀掉一個藝術家就得不償失了。中國書畫有一個標準叫“人書俱老”,黃賓虹先生在80歲的時候才初步顯現自己的風格,範曾先生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可以學習補課。出此批評拙言,也算是善意的相勸吧,筆者對藝不對人,並無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