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確立國產軍事大片成功地位 拼出來才有了好口碑!

隨著票房突破20億,《紅海行動》進一步確立了其國產軍事大片的成功地位,雖然還比不得《戰狼2》的票房奇蹟,但強烈的好評和恰當的票房成績,才是一部市場化影片正常的表現,對於成熟的電影來講,奇蹟是無法追求的,因為所謂的奇蹟往往是由諸多的偶然因素集合而成的,而能夠讓整個行業循環有序發展的,是每一個項目,從啟動到結束,都有合理的規律可循。從《湄公河行動》到《紅海行動》,林超賢導演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行動派”,我們很少在媒體上聽到林導演關於電影的什麼高深理念闡述,更不會經常製造一些引起關注的熱門話題,他的新聞,往往是和電影作品一起出現的。但是如果去搜集關於他拍電影的報道,就會發現,大多數都會集中在他對電影精益求精到苛刻的態度上,所謂的“魔鬼導演”的稱號,指的就是他在片場,不僅折磨別人,也折磨自己,甚至到了不顧生死的地步。這樣拼出來的電影,也才有了好口碑。

《紅海行動》確立國產軍事大片成功地位 拼出來才有了好口碑!

行動派指南一 軍事大片必須要軍事過硬

作為軍事題材影片,專業過硬是必須的。也許專業軍人還能給《紅海行動》挑出些許瑕疵,但是從普通觀眾甚至軍迷的角度,這部影片已經是響噹噹的“專業指南”了。相比於林導演的前作《湄公河行動》以及去年的兩部軍事大片《戰狼2》和《空天獵》,《紅海行動》在整體軍事技術方面的展示,要更多更廣更細緻。

《紅海行動》的軍事技術,分為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硬件方面,大到我國自行研製的護衛艦,登陸艦,小到各型輕武器,無不是真槍實彈,更有陸海空多種兵器和輔助工具,令人大開眼界。如果說《空天獵》中只有一個殲-20的短鏡頭,《戰狼2》中只有驅逐艦的導彈垂髮還不夠令軍迷過癮的話,那麼《紅海行動》中的軍事硬件展示,顯得分量超足。其中,對國產054-A護衛艦的裝備細部展示,是以前的電影中沒出現過的,過去往往從美式大片中體會高科技震撼力的中國觀眾,這次享受了足足的自豪和驕傲。知乎上有人對電影動用的裝備進行了統計,列出一張長長的清單,國產的、美式的、歐制的、俄製的、琳琅滿目,用來建立一套遊戲武器系統都夠了。

光有硬件的真實,還遠遠不夠,“抗日神劇”之所以為人詬病,就是其在軍事技術上誇張到了把觀眾當白痴的地步。而《紅海行動》無論在對武器系統的使用還是片中人物的軍事技術上,都儘量做到了接近真實。藝術的誇張當然還是有的,但是沒有超出正常觀眾可以理解的程度。影片中的艦載無人機是目前裝備中沒有的,坦克漂移射擊也多少有些誇張,但是類似細節融合在整體故事情節中,並不顯得突兀,所以也不太會令懂行的觀眾挑剔。影片中更令人讚歎的是蛟龍隊員們的軍事技術,戰鬥搏殺就不用說了,種種令觀眾耳目一新的技能,全方位地展示了我軍特種部隊上天下海還配上高智商高科技的能力,有這樣強的子弟兵,誰都會覺得安心好多吧?

《紅海行動》確立國產軍事大片成功地位 拼出來才有了好口碑!

行動派指南二 軍事大片就得真刀真槍

《紅海行動》與《戰狼2》一樣,獲得了質量不輸給好萊塢的評價,而這背後,是劇組全體人員的拼搏努力。

以前看關於好萊塢大片的報道,經常會驚歎那些大牌演員對於影片的認真,比如四十多歲的金剛狼休·傑克曼每天拍攝時還保證4個小時健身,五十多歲的湯姆·克魯斯真把自己掛在起飛的飛機外邊,等等。我們華語影壇的驕傲成龍大哥,也是以不用替身以至於一身傷病,換來了獨樹一幟的成龍功夫片。近年來國產電影和電視中,關於文替武替(身)的話題,常常是觀眾詬病影視質量的焦點之一。如今,前有吳京在戰狼中的奮力搏擊,又有《紅海行動》的真刀真槍,看來國產“武戲”的行業標準已經初步成型了。

有報道說,《紅海行動》的特戰隊演員們,人人掛傷,無一倖免,由此可見“魔鬼導演”的虐人功力,更可見參演演員們的認真投入。從影片展現的軍事技能來看,這些演員們在拍攝前的軍訓中,是下了真功夫的,只要是當學生的,基本沒有沒參加過軍訓的,筆者體驗過在石家莊陸軍學院夏天站軍姿的滋味,也在41℃的沙石地面上做過匍匐前進,所以“紅海蛟龍”們在45℃的摩洛哥沙漠裡摸爬滾打好幾個月的付出,是必須致敬的一個成就。據說張譯是帶著腳踝骨折重返劇組的,演女重火力手佟莉的蔣璐霞也是帶傷進組,這樣的鐵血鬥志才能演繹出真正軍人的精神。軍事題材大片,如果不真刀真槍,就成了戲臺上的花把式了。

《紅海行動》確立國產軍事大片成功地位 拼出來才有了好口碑!

行動派指南三 軍事大片就得有軍旅陽剛

整部《紅海行動》洋溢著一股陽剛之氣,這不僅體現在影片的戰鬥場面和諸多的軍事設備上,也體現在所有參演軍人的演員身上。即使是不拿槍的艦上技術人員,也同樣軍姿挺拔精神勃發。這種氣勢既符合我們對中國軍隊的印象,也符合當前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的國情民情。作為軍事題材影片,這種陽剛之氣是必須具備的氣質之一。當然,作為文藝作品,起承轉合是必然的,陽剛的同時也不排除溫柔,所謂的鐵血柔情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如果把柔情搞得矯揉造作就完蛋了。有一部同題材的電視劇,開場就安排了一個國內女記者和掩護僑民的特戰隊長的對手戲,看得人那叫一個別扭,為了後面的劇情中倆人能有關係的發展,非要安排一出英雄救美,編排痕跡重得叫人無語。《紅海行動》中沒出現一出愛情場面,還能把劇情演繹得跌宕起伏,這是令我最滿意的一點。這麼短時間的故事裡面,非得弄個男男女女的小資情調,才叫不真實呢。

《紅海行動》確立國產軍事大片成功地位 拼出來才有了好口碑!

《紅海行動》確立國產軍事大片成功地位

附帶說一下,片中演員的身形都比較令人讚賞。我們《北京晨報》在之前曾經談到過中國演員的身體,往往不如國外大片的演員強健,這在現代社會注重健身的大趨勢下,是有些顯得弱勢。要知道,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觀眾來解讀電影出產民族的重要渠道。你在銀幕上展示出什麼形象,人家往往就以為你是什麼形象。所以在我們的軍事題材電影中,演員必須有陽剛的形象,才能讓人對中國軍人不會產生誤解。有報道說演員杜江(演副隊長徐宏)在拍攝期間,還每天健身6小時,知道劇組每天拍攝工作時長的讀者可以算一下,他還有多少休息時間,這種付出換來的是銀幕上英武矯健的身姿。更值得一提的是蔣璐霞的那一頭小短髮和兩膀子腱子肉,比起某些影視作品裡面,到了戰場還描眉畫眼的大牌明星,這樣的形象可愛多了。

《紅海行動》確立國產軍事大片成功地位 拼出來才有了好口碑!

這樣的海上蛟龍才是當代中國青年應該追捧的主流形象,那種粉嫩單薄的小鮮肉和千篇一律的整容臉,所代表的孱弱空虛,不是中華民族應有的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