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計:「反客爲主」

原典

反客為主,字面意思是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在《三十六計》中,該計原文為,“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該計既可用於控制盟友軍隊,取而代之,也可用於爭取戰爭主動權,擊敗敵方。在施用於盟友時,該計強調要想辦法鑽空子,控制盟友的首腦機關或要害,抓住有利時機,兼併或者控制盟友的軍隊。而實際上,該計多用於與敵方的鬥爭中,強調在己方不具有主動權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爭取戰場主動權,變被動為主動,贏得勝利。

古代戰例

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期晉、楚兩國為爭奪中原霸權的一次戰略決戰。戰爭前期,楚國不僅攻掠晉國盟友宋國的大部分土地,還一度威脅宋都商丘。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一面安撫宋使,一面積極拉攏隔岸觀火的齊國和秦國與晉國結盟。

楚成王見形勢不妙,意欲撤軍。但楚軍主帥子玉認為,楚軍在人數和質量上均優於對手,且已取得戰場主動,堅持率軍向曹國都城陶丘逼近,與晉軍決戰。晉文公為避敵鋒芒,爭取在有利於己方的地形上與楚軍決戰,命部隊“退避三舍”,後撤九十里。子玉未能識破晉文公計謀,率軍深入敵境,兩軍在晉國預設戰場——城濮決戰,最終晉軍完勝,奠定其稱霸中原的基礎。

現代戰例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從3月20日起,對伊拉克發動大規模空襲和地面攻勢。雖是異國作戰,但美英聯軍依靠強大的信息網絡支撐和情報偵察能力,完全掌握戰場主動,從開戰之初就實現反客為主。

一方面,為實現戰場單方面透明,美英聯軍幾乎動用全部信息作戰武器,干擾伊軍指揮通信,並通過十餘顆偵察衛星對伊拉克戰場進行實時監控,隨時調控兵力部署。

另一方面,美英聯軍積極營造輿論優勢,通過各種傳播媒體,向全世界實時發佈戰場信息,大打“新聞戰”。面對海量輿論信息,伊拉克軍民難辨真假,抵抗意志被不斷削弱,甚至出現整建制部隊繳械投降的情況,使美英聯軍獲得主動權。

計謀分析

雖都是“反客為主”,但在城濮之戰和伊拉克戰爭中,勝利一方爭取主動權的方法卻不同。縱觀晉楚城濮之戰全過程,晉文公通過“伐交”“伐謀”“伐兵”3種方式,實現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一是“伐交”,通過化敵為友實現“一箭三雕”。楚軍進攻宋國讓晉文公進退兩難:不出兵援宋就是失信,出兵援宋必然會有損自己誘楚援曹的戰略。通過商議,晉文公決定將已奪取的曹、衛兩國部分領土贈與宋國,堅定宋國盟晉抗楚決心。然後,由晉國出面協助宋國向齊、秦兩國贈送禮物示好,請齊、秦兩國勸和。這樣,不僅宋國不會投降,還能把齊、秦兩國拉到己方陣營。晉文公的這一外交策略使晉、楚兩大陣營實力對比發生逆轉。

二是“伐謀”,通過“退避三舍”實現誘敵深入。晉文公的“退避三舍”其實是一套軍政結合的“組合拳”。晉文公早年流亡期間,曾受楚國優待,“退避三舍”在政治上樹立晉文公不忘舊恩的正面形象,贏得在道義、倫理和輿論上的支持。在軍事上,晉軍後撤到寬大作戰地域,使晉軍可以從容同齊、秦、宋三國軍隊集結,進行聯合作戰。同時,在晉軍熟悉的城濮戰場決戰,可以優先佔據有利地形、以逸待勞,佔據戰場主動。

三是“伐兵”,通過擊敵軟肋實現各個擊破。晉軍在城濮駐紮後,齊、秦、宋等國援軍也陸續抵達。楚軍雖已是疲憊之師,但楚軍將士大多身經百戰,戰鬥力仍不容小覷。決戰當天,晉文公針對楚軍佈陣中間強、兩邊弱的特點,命戰車部隊突襲楚軍最弱的右翼,一舉將其擊潰。緊接著,晉軍又採取“示形動敵”的方法,在楚軍左翼佯裝敗退,誘使敵孤軍深入,分割圍殲楚軍。

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反客為主”之計也有新的運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雖遠離本土作戰,卻能夠在戰場上實現反客為主,主要得益於其信息戰能力。

一是強大的信息系統,使戰場態勢非對稱。戰前,美軍就構建多維一體、功能強大的信息網絡,奠定勝利基礎。比如在情報信息偵察方面,美軍依靠太空衛星、飛機等,構成立體、持續的情報偵察預警體系,確保戰場信息的獲得和傳遞。而伊軍不僅情報獲取幾乎為零,連指揮通信網絡都被幹擾癱瘓,完全處於下風。

二是撥開戰場迷霧,為地面部隊掃清障礙。美英聯軍的偵察監視系統,使得伊拉克戰場對美英聯軍來說幾乎是單向透明。美軍以整建制師為單位,長驅直入進逼伊首都巴格達。美軍的偵察監視系統將戰場的地形、氣象、敵軍部署等情況明確告知地面部隊指揮官,讓突入伊拉克腹地的機械化部隊絲毫沒有“做客”的感覺。

三是依託信息優勢,展開精確打擊與一體化行動。伊拉克戰爭打響前,美軍已擁有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地表信息和數字圖像,大大提高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精度。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對伊境內重要目標基本實現“發現即摧毀”。此外,美軍還使用多個軍種、開展多樣化行動,各個行動在總體上互相配合、信息共享、長短互補,大大提升了攻擊效率。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