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總認爲去遊樂場,玩的越多就越賺,孩子的想法呢?

1.用“有用”的事情填充時間,孩子得到了什麼?

在我們的眼裡,如果花同樣的錢,在有限的時間裡,走的地方越多就越“划算”,玩的項目越多就越“賺”。當孩子沒有“高效”地達到我們預定的目的時,我們就會不耐煩地催促、引誘甚至逼迫孩子更快速地行動,以完成我們預先計劃好的目標。

在我們的眼裡,時間和金錢一樣,要花得物有所值,我們才覺得心滿意足;我們總想用更多“有用”的事情來填充孩子的時間,而不允許孩子用“沒用”的瞎玩“浪費”時間。

於是我們帶著孩子上各種早教班、興趣班,我們希望孩子充分利用時間,最好精通十八般武藝,這樣將來才能在社會上出人頭地。

於是我們越來越忙碌,孩子也越來越忙碌,忙得沒有玩耍的時間,沒有運動的時間,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據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2016年9月份對7435名家長的調查研究顯示,8.93%的孩子每天放學後幾乎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16.62%的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少於30分鐘。

在步履匆匆中,我們忘記了一點:匆忙不是成長應有的方式。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對於現在的生活,興趣正濃正厚,而教育者偏要用這種預懸將來目的的教育方法,實在是一件最不合自然、最反乎常理的事。”

當我們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孩子對這個世界自發的好奇心就無處存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無法得到釋放,最終孩子可能成為了我們想要的模樣,但卻唯獨失去了他自己。

有時候放下“有用”的期待,做些“無用”的事情,停下匆忙的腳步,跟隨孩子的節奏,我們和孩子的幸福感都會大大增加。

大人們總認為去遊樂場,玩的越多就越賺,孩子的想法呢?

2.耐心,是我們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

BBC的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Planet Earth)第二季在2016年11月初重磅迴歸,其製作水準令人歎為觀止。他們歷時3年多,歷經117趟攝製之旅,走訪40個國家,才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畫面。這背後隱藏著製作團隊的什麼品質?

除了熱愛和執著,我想還有兩個字:耐心。拍攝山貓捕食鴨子和松鼠,拍攝南極洲企鵝爸爸媽媽長途跋涉為寶寶捕食,這些精美絕倫的鏡頭,這些恢宏壯觀的場面,沒有耐心怎麼可能拍得出來?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耐心,而且是極大的耐心。我相信每一個做家長的都經歷過孩子對自己耐心的考驗,而且你會發現,這種考驗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

和孩子在一起,我正在學習全身心地付出,讓自己更有耐心,因為“耐心是一種更有效率的愛的方式”。

大人們總認為去遊樂場,玩的越多就越賺,孩子的想法呢?

3.以孩子為師,放下焦慮,活在當下

一棵樹、幾塊石頭、幾片樹葉、一片沙地,孩子可以在其中徜徉半天而不知疲倦,而我們卻常常覺得單調而乏味,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裡會出現各種“重要”的事情:房子、車子、股票、沒有處理的工作、待做的家務等等,我們的身體雖然和孩子在一起,但思緒卻已經飄到了各種過去的和未來的事情上。

最近幾天,女兒常常對我說:“媽媽,看著我,眼睛盯著我,不許離開。”然後她就開始做各種她自創的動作或者遊戲。她的話在提醒我,我陪伴她時確實有時會心不在焉,她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我指出來,並把我拉回到當下,讓我回到現場,回到全身心的陪伴。

和孩子在一起,我正在學習放下焦慮,放下對過去的緬懷和對未來的幻想,讓他們帶著我去感受當下鮮活的體驗。

和孩子在一起,我正在學習欣賞他們的創造和智慧,而不是把我有限的知識灌輸給他們,因為我發現,孩子的思維往往比我教條的主張更靈活,他們才是我的老師。

大人們總認為去遊樂場,玩的越多就越賺,孩子的想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