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軍情觀察|烏克蘭「西方軍團」碰到俄羅斯「露牙齒」就軟了

亞太日報評論員 蕭蕭

近段時間,俄武裝力量同時受到敘利亞和烏克蘭兩大熱點牽制,特別是9月18日還發生駐敘俄軍伊爾-20偵察機因西方戰機故意引誘而遭誤擊事件,讓莫斯科感到憤慨。在外部勢力慫恿下,曾在三年前慘敗於烏東的烏克蘭政府軍也蠢蠢欲動,打算趁俄軍捉襟見肘之際收拾頓巴斯的親俄民間武裝,可“老虎不是病貓”,當俄羅斯真的發威後,烏軍就“尿了”。

亞太軍情觀察|烏克蘭“西方軍團”碰到俄羅斯“露牙齒”就軟了

資料圖片:俄軍伊爾-20M電子偵察機。

據俄羅斯“自由媒體”報道,從9月初開始,以烏克蘭第8集團軍與國民近衛軍布利巴營為主力的戰鬥集群悄然集結於馬裡烏波爾至扎波羅熱一線,兵力約有1.2萬人,外加大批坦克裝甲車輛、重炮和武裝直升機,離明斯克協議確立的停火線只有咫尺之遙,而對面就是頓巴斯分離地區“頓涅茨克共和國”。

這批部隊相比2015年被打殘于傑巴利採沃的烏軍確實有很大不同,那就是所有軍人都在利沃夫、文尼察等訓練中心接受過標準的北約訓練,不少士兵都換裝以色列提供的X-95突擊步槍,美國軍援的輕標槍反坦克導彈也配屬到位。

亞太軍情觀察|烏克蘭“西方軍團”碰到俄羅斯“露牙齒”就軟了

T-64BM坦克

坦克方面,經網友通過照片分辨,改進型T-64BM“長劍”坦克成為主角,該坦克防護、瞄準與通信設備都達到俄軍T-80U的水平,尤其是改善了被人詬病的機械可靠性,配合T-64BM的“堡壘-M”坦克上鏡極少,遠不如它在基輔閱兵式上那麼搶眼。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降低後勤維修壓力,更便利機動作戰,烏軍大力普及輪式裝甲戰車,照片顯示,烏軍尤其是國民近衛軍的營群集分隊已經實現機械化,安裝諸如“雷”、BAU-23-2、“暴風”和“船頭三角帆”等戰鬥模塊(不同模塊有不同的武器配置,如“雷”包括一門30毫米機關炮和一挺7.62毫米機槍;BAU-23-2包括兩門23毫米機關炮和一挺7.62毫米機槍)的BTR-4如過江之鯽。

但被烏克蘭軍事家吹上天的BTR-4因為加裝太多武器電子設備,導致車重嚴重增加,最大的不足是無準備浮渡能力完全喪失,而且因為射擊孔、觀察孔擴大,再加上用防彈玻璃取代原來的裝甲小門,BTR-4的防護性能下滑不小,面對頓巴斯武裝的單兵火箭筒,難有好的表現。

客觀而言,經過北約三年多的整訓,烏軍特別是由死硬的西烏克蘭反俄分子組成的國民近衛軍戰鬥力確有提升,最突出的表現是,他們面對近距離城鎮戰不再害怕,尤其在使用一個裝甲車連、一個坦克排或一個炮兵連合成下的多兵種群集進攻,都有較好的表現。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家支援了大量跳頻電臺,使得烏軍面對頓巴斯武裝的電子干擾時,仍能維持基本的戰鬥指揮功能。

然而,正如再強大的古巴軍隊呆在美國眼皮底下一樣,無論西方如何扶植,哪怕完全恢復元氣的烏克蘭軍隊,面對得到俄羅斯支持的頓巴斯武裝乃至真正的俄軍時,其意義還是歸零。

據悉,目前頓巴斯武裝仍有五萬多有生力量,而且掌握大量炮兵和裝甲兵裝備,尤其那些來自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的志願兵,鬥志高昂,他們渴望給予烏軍新的教訓,正如一輛在民兵大本營頓涅茨克街頭巡邏的T-72坦克炮管上刷的標語——“打到基輔去!”。與此同時,俄西部軍區和南部軍區,分別在庫爾斯克、頓河畔羅斯托夫以及克里米亞配屬了約十萬大軍,考慮到烏克蘭東半部都是海拔幾米的大平原,如果基輔鋌而走險,面對俄羅斯虎狼之師,恐怕凶多吉少。


作者:蕭蕭,亞太智庫研究員,長期從事新聞報道工作,迄今已在《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國際先驅導報》《世界新聞報》《新民晚報》《青年參考》《南方週末》《鳳凰週刊》《兵器知識》《兵器》《現代兵器》《兵工科技》《艦載武器》《坦克裝甲車輛》等主流媒體發表作品超過5000篇,並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平臺有所參與。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亞太軍情觀察|烏克蘭“西方軍團”碰到俄羅斯“露牙齒”就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