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研發成功!美國正欣喜不已,我國科學家卻帶著技術回國了

眾所周知,如今傳統的油氣能源正在走向枯竭,研發出具有可行性的新能源技術顯得十分重要。在這樣的趨勢下,每年全球都誕生出無數的發電產能的方案,不過最終都因為“可行性”而被淹沒,材料稀缺、成本高昂、發電不足等等根本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當其他國家對此束手無策時,中美這樣的強國自然被寄予厚望,但事實上,能源對於每個國家而言都是核心,主導未來的能源趨勢,也是一場暗中的博弈,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眼看就要研發成功!美國正欣喜不已,我國科學家卻帶著技術回國了

突破

這樣的一個瓶頸,終於迎來了突破!

如今,玻璃這種材料太重要,也太常見。高聳入雲的大樓,隱於山間的居民宅,穿梭其中的汽車,到處都是玻璃,還出現了“光汙染”這個名詞。而另一邊,傳統的光能發電的太陽能電池板,卻有佔地面積大,效能低的缺點,因此,如果能直接用常見的玻璃發電,那麼成本,材料等等問題都能解決。

而這樣的假設,如今變成了現實。

眼看就要研發成功!美國正欣喜不已,我國科學家卻帶著技術回國了

發電玻璃

發明者,中國科學家潘錦功!

1996年,在美國留學之後,潘錦功留在美國創建了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專門用來研究發電玻璃,得到潘博士的研究理論之後,美國十分驚喜,將這項科技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技術,並將其寫入教科書,期待著博士的最終研究成果。

就在美國默默研發十多年之後,潘錦功突然宣佈放棄美國的事業回國,此時,潘錦功的研發似乎並沒有實際進展,美國也就沒有挽留。

眼看就要研發成功!美國正欣喜不已,我國科學家卻帶著技術回國了

然而,令美國大驚失色的是,回國後短短几年時間,潘錦功就宣佈發電玻璃的材料誕生。說是發電玻璃,但其實只需要將4微米厚的(相當於頭髮絲的百分之一)碲化鎘光電材料均勻塗抹在普通玻璃上,從而使普通玻璃從絕緣體變身成為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

將全透明的碲化鎘薄膜塗抹於普通玻璃,一塊1.92平方米的發光玻璃,每年可以發電260-270度,也就是說,用上兩三塊,就完全能滿足一個家庭的全年用電。

美國這才反應過來,潘錦功在美國的十幾年研發並沒有白費,甚至懷疑潘錦功是在即將研發成功時才選擇回國的,他是帶著技術回國的。

眼看就要研發成功!美國正欣喜不已,我國科學家卻帶著技術回國了

潘錦功

由於在美國的研發“沒有成功”,回國後的潘錦功只能從創業起步,在創業的7年間,他經歷了光伏產業“大浪淘沙”的起伏,走過了從實驗室產品到生產線產品的“死亡谷”,也曾被金融機構無情拒絕,一路爬坡,一路艱辛,一路咬牙,一路堅持!

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再恰當不過:“創新創業路上,眼裡都是淚水,步步都是血印”。

不過,一心懷著產業報國的信念,他終究還是沒有被命運辜負。2017年,全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發電玻璃”橫空出世,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他興奮的說:“我們終於走在了世界前列”。

回想這段艱苦的歷程時,潘錦功感慨:“感謝國家,給了我們報國的機會;感謝時代,把機會給了願意堅持的我們。”

眼看就要研發成功!美國正欣喜不已,我國科學家卻帶著技術回國了

但其實,是我們應該感謝你才對,為了防止技術外流,選擇如同白紙一樣回國創業,忍辱負重,有你這樣的科學家,是國人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