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爲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袁來你在這李


李世民手下的能臣猛將大多來自於敵人的陣營,李淵對他們的態度也不存在所謂的“容忍”,而且最開始,很多猛將都是被李淵任命為李世民的府將的,到了天策府時期,李淵對他們的存在是默許的,但到了後期(大體為624年之後),李淵意識到了李世民的野心,於是又默許李建成挖空李世民的忠實追隨者,來捍衛太子的利益。

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淵一直以為他是能處理好太子和秦王之間的關係的,也並沒有失去對李世民的控制,但李淵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親自點燃了李世民的權力慾,本為穩固大唐的政權,卻惹來了兄弟相殘,父子失和。


李淵在晉陽以三萬之眾起兵,卻在四個月內攻下了長安,一年之內登基為帝,其中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李淵背後的關隴集團,關隴集團起源於西魏的宇文泰設府兵制,隸屬於關隴集團的成員出將入相,不管是北周、隋還是李淵剛建立的大唐,本質上都是關隴集團建立的政權,類似於皇帝輪流做,朝代更迭並不能損害他們的利益,只不過是換了一個關隴集團成員來做皇帝而已。而且關隴集團始終牢牢把控朝政,實際上就是和皇帝爭權。李淵建立大唐離不開關隴集團,但他又不願意完全受關隴集團擺佈,所以,他必須尋找新的力量來與之對抗。

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李淵顯示出了一個當政者的寬廣胸懷,除了強悍的起義軍領袖投降後被他處死之外,基本上所有的降兵降將他都來者不拒,且給予禮遇,很多將領准許帶領原先的部隊。而對於打了勝仗的隊伍,李淵更是不吝嗇獎賞。這在很大程度上擴充了兵源,為大唐帶來了新鮮的血液。


尤其是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表現出了過人的軍事天賦,並不斷取得勝利,俘虜了大量的敵軍,也有很多在亂世中尋找明主的趕來投降。但是在當時除一部分人是真的想投到秦王府中之外,大部分都是降唐,是由李淵來處置的。李世民做為當時戰功最盛的親王,是李淵最為依仗的將帥,自然很多猛將都被李淵放到了秦王府中,當然也有一部分僅僅是跟隨李世民打仗,並不屬於秦王府,而太子李建成多數時候要麼學習處理內政,要麼在防禦突厥,所用到的猛將自然要少一些。但和李世民之間也不會有太大差距。

所以為了取得天下,坐穩天下,李淵吸納了很多能臣猛將,讓他們分別跟著太子和親王們。而到了621年李世民虎牢關一戰後,局勢被打破,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開天策府,置官屬,這等於給了李世民更大的權力,那些跟著他打仗的猛將不再只屬於大唐,而被李世民安排進了天策府,正式有了獨立於朝廷之外的政治勢力,而李世民還有更大的野心,他設立了十八學士,等於是天策府聚集了文臣武將。最開始,李淵是默許的,因為若能形成山東集團,對關隴集團也是一種掣肘,但他忘了權力可以讓人瘋狂,有了天策府的李世民也有了稱帝的野心,而天策府眾人也都想在權力爭奪中分一杯羹,於是派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要麼太子李建成,要麼秦王李世民。



624年楊文幹事件讓李淵看清了李世民的野心,李淵不會廢長立幼,他是想著讓李世民經營洛陽,做一個藩王的,但他到底天真了。李建成開始有步驟的挖走李世民的擁護者,而李淵也默許了,於是天策府中很多的能臣猛將被調離李世民身邊,以此來瓦解他的勢力,只是派系早已形成,李建成的做法不過是讓李世民的政變提前了而已。

另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李世民身邊多能臣猛將實際上並不準確,因為當時很多還是效忠李淵的,而且李建成做為太子肯定也有不少能臣猛將,之所以大多不顯於後世,不過是李世民勝了以後,只重用了其中的一兩個而已。


蕭曉四姑娘


一個公司創業時是需要很多各個方面的人才的,因為草創,人才上升的階梯異常簡單,朝為田舍郎,晚上就可以和皇帝坐一個桌上開會了。


李淵的大唐公司也是一個剛剛成立的新公司,公司業務蓬勃發展,需要吸納各種人才,但是他的公司管轄範圍內沒有這麼些人才,咋辦。


古今通用的一個方法是挖牆腳。

用高薪,給房子給車給美女把各路人才挖掘到自己的陣營裡,成功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事實證明李唐公司的挖牆腳行動進行的很順利,各個公司的精英人物紛紛聚集到大唐公司,來投奔的有瓦崗寨的人也有王世充的人。


公司大了,人才爆滿,下一步就是要這些人才各盡其用,畢竟大唐的油潑面也是不養閒人的。


於是大唐就開始了吞併重組其他小公司的行動,這時候那個叫大隋的巨型公司已經轟然倒塌,很多小公司紛紛從大隋身上撕了幾塊皮肉開始單幹。


這些人中有叫王世充的,有叫劉黑閥的,有叫竇建德的,李淵要做的是把這些小公司都吞併整合到自己的公司裡來,其實就是變相的消滅他們。


執行這項任務的總經理就是自己的兒子,李世民。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李世民在收購重組別的公司的時候,也在對自己招上來的各路兵馬進行整合,在戰場上只有思想統一,才能無往而不利,所以李世民其實是在兩線作戰,一個是和外部的敵人作戰,一個是和自己內部的各路降軍降將在作戰。


除天下賊易除心中賊難。


但是李世民顯然做的不錯。


當天下初定,李淵也發現了自己二兒子的權力似乎稍顯大了些,自己屬意的繼承人是自己的大兒子李建成。


於是李淵做了很多事,來消減李世民的權力,比方說把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藉故調出秦王府,比方說把程咬金尉遲恭等武將分別派到外地做官。

如果不是李世民見機的早,發動了奪權行動,乾死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使自己成為唯一活著的合法繼承人,大約過不了幾年,在李淵的摻沙子扔石頭的手段下,秦王府聚集起來的一眾能臣猛將都會被李淵分化瓦解的差不多了,等到李建成即位時,李世民大約也只有待宰的份了。


看看李淵把房玄齡等文臣趕出秦王府後,李世民再找他們來王府一趟,房玄齡都藉故拒絕,李世民無奈讓尉遲恭拿著自己的寶劍把房玄齡,杜如晦“請”到自己府裡來。



所以不是李淵容忍李世民的能臣猛將,而是李世民感覺到危險來臨,拼死一搏僥倖成功了而已。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主要原因是李世民是李淵的兒子,手下再多能臣猛將,畢竟是親骨肉,一家人,難不成你還反了天不成?只是後來沒想到,在權力面前做兒子的李世民還真反了天。

李淵從起兵反隋煬帝到稱帝,只有短短的1年多時間,說是皇帝更多的則像是隴西集團豪強推舉出來的盟主一樣,類似開公司創業,我們是股東推舉你當董事長;李淵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就讓李世民召集那些沒有士族背景的強人,並可以任免官職;一方面是因為李世民的確很有才幹,另一方面畢竟是一家人,自己的親兒子;再不濟權力不可能落到外人手裡,就像當爹的會因為兒子太能幹而憂慮嗎?

只不過很多時候,平民百姓的觀念和想法到了帝王家裡就不再適用了;不過李淵和李世民之間的權力之爭是父子之間,李淵百年後帝位還是傳給自己兒子的,無非是傳給哪個兒子而已,再怎麼傳也落不到外人手裡。


用戶94702062251




李世民手下有這麼多能臣猛將,一開始,李淵是不在意,到了後來就成了沒辦法。

這一切,都怪李世民的勢力發展太快,從不在意到沒辦法的時間太短,李淵根本來不及反應。


在李淵的心中,李建成就是自己的接班人,沒有之一。因此他一直把李建成放在身邊,悉心教導,並給機會讓代行國政。

至於李世民,只能算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當李世民的勢力發展起來時,已遍地蔭涼,尾大不掉了。



有人說,李淵真想讓李建成接班,為什麼不對李世民下手呢?

這是因為唐朝剛剛建國,天下的形勢並不穩定,到處都是心存異志的各路諸侯,時不時就會出現反叛的事,一直到貞觀初年還有。

因此在開國之時,保持一支或幾支嫡系武裝的存在是非常重要,也是有必要的。這樣一來可以鎮壓各路反王,再者也可以對天下有二心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威懾。

如果太早把李世民的勢力給清除掉,對自己一方也是損失,反而對那些想造反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在玄武門事變前,李淵終於開始慢慢收網了,對李世民的勢力開始下手。

李淵計劃把李世民的嫡系給調到全國各地去,讓他們集攏不起來。這件事馬上就引起了李世民嫡系人馬的警覺,他們發現這不是一個好信號。

不管是李世民身邊的文臣,還是武將,都極力推動李世民先下手,除掉李建成,造成當皇帝的既定事實,逼迫李淵就範。

當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訊傳入宮中時,李淵也沒有什麼辦法了。

當時的天下形勢並不穩固,李淵的其它兒子又太年輕,根本不足以震攝那些權貴,也沒有能力控制局勢。

如果李淵把李世民殺掉,那就會讓當時的局勢更加混亂,甚至讓唐朝和隋朝一樣快速滅亡。

雖然李淵對李世民不是很滿意,對他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非常不滿,但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一個相對合理的結果,就是讓李世民接班,這樣天下至少還姓李,還是自己家的江山。


新知傳習閣


這是因為整個隋末唐初局勢進展太快,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李淵一開始不得不倚重李世民打天下,等到他有心思想解決李世民的時候,發現對方已經尾大不掉了。

可以看看李淵從太原起兵到玄武門之變的時間表,

大業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5月起兵反隋,克霍邑殺宋老生;11月,取長安,立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自封唐王。618年五月,隋煬帝被殺後,登基自立,國號唐。即位不久,命秦王李世民率兵擊敗割據隴西的薛舉之子薛仁杲。619年至620年,李世民率兵東渡黃河,擊退了劉武周、宋金剛。之後李世民東擊據洛陽稱帝的王世充。622年,李唐擊滅竇建德,迫降王世充。此後各地農民起義軍及地方割據勢力相繼被剪除,統一全國的。626年6月,玄武門之變後,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傳位於李世民,自稱太上皇。

可以說,中國曆代皇帝得國之易者,李淵必然位列三甲。趙匡胤代周還要在柴榮手裡下戰戰兢兢地抗好幾年活。列強在中原殺的死去活來,李淵悄沒聲地就把果子給摘了。但是呢,李淵成事,世民確實是頭功!李淵自從進了長安就沒離開過,李建成又是早就定好的接班人,領兵出征的苦差事自然就是李世民的,所以你看他擊薛仁杲、退劉武周宋金剛,勝王世充,創劉黑闥徐元郎,可以說為李唐打下了大半個江山。

所以這會首先李淵已經摁不住李世民擴張勢力了,指望人家打江山呢,總不能提前卸磨殺驢,那突厥誰來對付?天下誰來打?

但是呢,說實話也真不知道李淵咋想的,是不是真的不明白兩虎相爭?李世民功高震主,還要加封——武德四年,封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最關鍵的是,李淵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開設文學館,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

這樣的局面下,李建成肯定做不住了。別管誰繼位,對李淵來說無所謂,總歸都是李家的天下,但做了10年太子的建成,可要擔心自己的腦瓜。

所以也難說到底玄武門之變誰對誰錯……皇帝家不是尋常老百姓鬧分家:分屋分灶就行了,皇家分家,那都是要掉腦袋的……


搬不動的小強


李淵從3萬人起兵到全據關中河東只用了4個月,到正式稱帝還不到一年,歷代王朝築基之速無過於此,很大程度上當然不是因為他能力強過了劉邦朱元璋,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是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成為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關隴集團的新代理人。

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

李淵一路進軍不停濫賞,幾乎見人就發世襲國公的帽子,全盤承認關隴集團和關中世家的權力與利益,才得到他們一致支持。

但是這樣做最大弊端就是,李唐政權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成為形同西魏北周的西北武人之軍閥政權,朝堂上的利益已經被他們分割完了。

所以李淵才任用次子

李世民為主帥主持統一戰爭,最初目的也正是為通過他,來吸納那些朝堂上容納不下的全國各地的英才與利益集團。是以才給李世民種種榮銜權柄,許他自行招降納叛,開府治事; 未必不存著統一後再把這個本與皇位無緣的兒子當臨時工捨棄閒置,其屬下卸磨殺驢的心思。

秦王、天策上將:李世民

豈知李世民能力太強,野心太大,藉此機會反客為主,得到關東豪傑歸心,天策府竟成尾大不掉之勢,越到後面越想動他已是投鼠忌器。

而這些陸續投效的關東豪傑,也將李世民當做能夠實現自己功名富貴的唯一代表,對李唐皇族與李淵豈有半點忠誠度可言?

可參看尉遲恭事變當日殺李元吉、囚李淵表現,可有半點對李唐天子、皇室的敬畏?老李若不當場屈服,多半跟著李建成、李元吉二子一起下地府了。

此人正是李世民自關東招降納叛而來,收為親衛大將。與之類似的關東群豪甚多。他們與其說是降伏於大唐,不如說更多是降伏於秦王。對李淵這個皇帝的忠誠,怕未必比曹仁許褚們對漢獻帝的忠誠更高。

天策府猛將:尉遲恭

就連玄武門之變的李靖李績兩大軍中巨頭,竟然對“親王謀皇位害太子”這種大逆不道行徑,持所謂“中立”態度,其真實意向可想而知。正因對他們來說,李世民同樣比關隴本位的李淵更能代表其利益。

衛國公:李靖

這才是李淵早已經下場與李世民為政敵,卻遲遲不能武力解決他的根本原因,此時兩人父子親情早已淡漠無比了。一切不過是利益與局勢所致。

殺李世民一個人,對李淵或許不算很難,但要收拾他死後的爛攤子絕非異事,所謂的皇帝詔命,李世民的天策府誰也不會當回事。如果只會殺人卻沒有事後收拾局面的把握,如魏孝莊帝殺爾朱榮那樣,並不叫果決、只能叫魯莽無謀。

因此歷史上李淵才會扶植李建成,打壓李世民,軟刀子割肉,分化其部屬,力圖政治解決之。

如楊文幹事件是李世民借題發揮,忽悠了李淵上當,甚至更陰謀論點,就是李世民收買了李建成和楊文幹身邊的人搞出這場亂事。

至於「李淵許諾李世民平亂後當太子」云云,要信李世民在歷史書上的胡扯,乾脆就連他是被逼無奈才“周公誅管蔡”,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一塊兒信得了。

最遲至武德六年,由太子李建成而非李世民出征劉黑闥起,李淵便開始著手遏制李世民集團權勢,加入了李建成一方;那以後的數年,李淵與李世民與其說是君臣父子,不如說是定要分出輸贏的政敵;

太子:李建成

之所以不似皇帝對通常政敵那樣雷霆霹靂,而力圖通過和平手段來化解其爭位行動; 這也並非因為李淵的心慈手軟或是父子情深,天家無父子,政治家怎會將親情看得多重?

而是因為武德年間,李世民的天策府勢力之大,竟可以與東宮太子並行行文號令唐朝各地官府;李世民身兼諸多政府加官,其權勢更遠超一個正常皇子親王所應得;

這一切並非是李淵對次子無節制溺愛所制,也不單是為酬其戰功,而是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藉機招降納叛、不斷培植自身勢力,早已經到了勢大難制的地位。

李世民的勢力根基、支撐他和李淵對抗的根本,就在於收攏了這些非關隴勢力的精英人才。他們迫切需要在新帝國政治舞臺從關隴集團虎口奪食,是以選中了李世民這個代言人。

李世民的能力足以讓關東群豪們折服,他們更堅信追隨李世民前景遠大,因此天策府一時謀臣如雲,猛將如虎。

若想強行用武力解決掉天策府實力,便意味著大唐朝廷的空前動盪,若不能成功斬首,而讓李世民及其黨羽逃出長安成外,唐朝江山分崩離析,再打一場大規模內戰,而各方群雄趁勢而起,亦非危言聳聽。

從開國君主與李唐皇族族長的雙重立場,從李淵的角度設身處地,確實很難下定這個決心。

畢竟這等於要一次性大清洗大半個唐朝開國功臣集團,這是連後世朱元璋都未必能成功做得到的。看看老朱對明初功臣集團是怎麼分化瓦解、依次打擊,循序漸進歷時數十年,才大算功告成。

何況當時天下剛平,人心未定,突厥年年寇邊,李淵甚至一度打算放棄關中,遷都襄陽,此時開啟內戰,其巨大代價李淵承受不起。

到了此時雙方都早已是騎虎難下,不解決掉天策府這個畸形怪胎,唐朝政府的政治體制的正規化就根本無從談起;而對天策府的任何削權行為,都必然遭致李世民集團的劇烈反彈,讓朝局更加動盪。

李世民竟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從其短短數日後便接管中樞,沒有大的反彈可知,天策府勢力之大到了什麼程度,之前的一時隱忍,也不過是其策略與假象罷了。一如他在沙場中對決宋金剛、劉黑闥這些勁敵,所慣用的“避實擊虛”兵法。

天策上將或許玩政治玩不過老謀深算的老爹,可是當他將卓越的兵法化用到政爭中時,李淵便萬不能敵了。

唐太宗文武大聖皇帝: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的結果,以犧牲李淵的權柄與自由、及其二子十孫,幾千將士性命為代價,避免了一場規模更大、程度更激烈的內戰。更讓天策府集團整合到唐朝政府中樞,對李唐社稷、天下百姓而言,亦算得上不幸之萬幸了。


狐狸晨曦


並不是李淵容忍李世民手下擁有能臣猛將,而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勝利後,大肆“修改”史官記錄,以至於我們並不能全面地看到李淵、李建成、李元吉三人的創業事蹟及其屬下事蹟。換言之,並不是只有李世民擁有能臣猛將,而是我們毫無機會看到關於李淵及其另外二子的手下能人了。質言之,並非李淵容忍秦王李世民做大而無所作為,而是在李淵手裡,依然有能臣猛將可用,至少在李淵、李建成看來,他們手裡的能人也可以抗衡李世民

但李世民能夠修改史書,卻無法修改乾淨史實發生的全部痕跡,近現代以來的唐史研究,大抵根據史書中未被刪改乾淨的痕跡,通過專業的推理考據功底,還原出了武德年間政治鬥爭的原貌,寒鯤在這裡簡要概述一下。

在武德初年,劉文靜曾經過早地表露出支持李世民的傾向,並與李淵親信裴寂發生衝突,最終劉文靜被李淵處死,唐史研究者黃永年先生便主張,這是李淵對李世民的一次政治警告。從這件事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李淵通過裴寂對於武德年間朝政的掌控力是充足的,也可以看出李淵對於秦王結黨的零容忍態度,即便是劉文靜這種在太原起兵就跟隨的老部下。

至於武德前期,因為“太子留守”傳統皇室習慣的羈絆,導致李世民在外掌軍機會增多。李世民藉著圍點打援消滅夏、鄭二王的勢頭,吸納了大量關東人士到自己的秦王府之中。但李淵也並未坐以待斃,而是繼續扶持太子李建成,在武德後期派李建成與李元吉頻頻領軍,雖然來不及像李世民那樣大量招募關東人才。在玄武門事變之前,無論關隴人才,還是關東人才,太子府與齊王府也擁有如同魏徵、王珪、馬三寶、薛萬徹、馮立、謝叔方這樣能臣猛將

李淵既然在稱帝之初就明確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那麼李建成的利益已然與李淵綁定在了一起,齊王李元吉無論其動機如何,在鬥倒李世民前,都不可能背叛李淵-李建成這一利益聯盟。所以,

扶持李建成,縱容李元吉,本身也是不容忍李世民做大的表現。

再結合,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所能控制的王府衛士僅僅佔長安城全城武裝力量的一小部分,以及李世民所發動政變的突襲性,以及見到主子人頭前對秦王府造成嚴重軍事威脅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所部人馬。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以及處於一個被孤立了的政治地位,這就是李淵李建成聯手不容忍李世民的結果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放大了秦王府文武人才在民間的高大形象,那就是《隋唐演義》,這部脫胎於宋元戲曲、成型為明清小說的作品,用文學誇張的手法,以及簡單的善惡兩分法,極力渲染了秦王府人馬的英雄豪傑屬性,這才造成了大家印象中秦王府能臣猛將遠多於李淵嫡系、太子黨與齊王府的假象。


寒鯤


怪只怪當時沒人告訴李二南邊還有南亞還有大片沃土,西邊還有歐洲平原,只要他老哥答應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放手去幹吧打下來都是李二的,那估計要有很多人倒黴了!至少恆河水輪不到阿三來喝!!


力巨人廚房定製


李淵當皇帝可以說是逼上梁山,李世民少有大志,為人氣量宏大,見識到隋煬帝的威風后就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很早就結識了很多英雄好漢,隋煬帝遠征高麗失敗後天下大亂,李淵依然沒有什麼想法,是李世民聯合其他人誘使李淵霍亂了隋煬帝的留守妃子,李淵被逼無奈才造的反,李世民是天生的無雙統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戰爭年代誰能打誰就權力更大,也吸納了更多的能臣猛將,奪天下靠的就是能打勝仗的人,李淵又何能例外。一天天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李淵聯合李建成,李元吉想慢慢消除李世民的羽翼,沒想到李世民破釜沉舟,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淵退位,自己當了皇帝。李淵也很無奈,弄不過自己的二兒子!


武松


虎牢關一戰,奠定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也讓李世民的地位聲望達到了頂峰。


這個時候最頭疼的就是李淵了。對於李世民他實在封無可封了。李淵也是一個傳統的人,廢長立幼,自古乃取亂之道。這一點他深信不疑。所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應該是從未想過要動搖的。所以他為了嘉獎二兒子,特赦了老二一個官職:天策上將。給他創辦天策府,而且許李世民自制官屬。講道理,李淵的帝王權衡之術不到家。他不懂得,權利只會助長人的野心而不會讓人知道收斂跟感恩。

那麼,為何李淵容許李世民坐大呢。想來,一是他實在是不捨得冷落李世民,怕寒了兒子的心。二是,或許他想讓李世民成為一個合格的藩王吧。讓他歷練歷練有利於將來治理好藩國吧。當時李世民還兼任陝東道尚書令,我估計李淵有意讓李世民就藩洛陽。

雖然李世民手下有能臣猛將,說到底他們的光芒並不顯,都被李世民遮蓋住了。文臣如房謀杜斷,武將如玄機甲軍將領尉遲恭秦叔寶程知節侯君集李績史大奈這些人都處於李世民光環之下。而真正的開國功臣應該是裴寂劉文靜李靖李孝恭李道宗等人。可以說,這些人都是李淵心腹。而另一方面,太子府也照樣人才濟濟,起碼文有魏徵武有薛萬徹,因為舞臺的關係,兩邊實力誰強誰弱還真不好說呢。李世民雖然有東部的兵權,但是天下整體是掌握在李淵手中的。李世民如果真的造反是毫無勝算的。所以李淵想的是慢慢籌劃吧。

只可惜,李淵空有安排,李世民做事卻雷厲風行,迅速斬殺李建成,控制李淵,斬首行動太過成功,李淵的如意算盤白打了。或許,李淵如曹操秦始皇一樣,認為自己春秋鼎盛,有的是時間慢慢籌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