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成年初显:

充满不确定的必经之路

“当我妈妈在我这个年龄时,她已经订婚了。他们那一代人,在这个年龄,对于自己的人生要做些什么至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而我现在呢?我还在读书,学了两个没有什么对口工作的专业(政治学和中文),我的手指上还没有戒指,我还不知道我是谁,至于我未来想做什么,我就更是没有头绪……不过,虽然压力很大,我也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纪。有时,当我想到我遥远的未来,我能从那种空白中感受到一些其他的东西。我会意识到,前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依靠,因此我从现在开始不得不依靠自己;我也意识到,没有任何方向,正意味着我必须锻造出属于自己的方向。

18-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上一代人,在18-25岁期间,通常已经完成了婚姻/家庭、事业的选择。这个阶段对那时的人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进入稳定的成人角色的过渡阶段。他们很少(或者延后了很多年才)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期里经历的挣扎和阵痛。

我们面临的情形则完全不同——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婚姻和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到了25岁以后。在校读书的时间增长也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社会变化之一,大学毕业后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人期该做出的许多承诺和责任都被推迟了,而从青春期开始的、人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探索和实验,则持续开展。事实上,对这一代人来说,在成年初显期,我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探索要比青春期更加剧烈。

18-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18-30岁、尤其是18-25岁这个阶段,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与其他阶段有着显著差异性的生命阶段。频繁的变化、对人生可能性的探索是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而到了这个时期的末尾,也就是临近30岁时,大部分人都已经做出了对一生有持续后果的人生选择。研究显示,当成年人在后来回顾“自己一生中发生过哪些最重要的事件”时,他们经常追溯到那些在这个时期中发生的事。

18-25岁既不是青春期,也不是成年早期,而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已经开始摆脱完全的依附状态,但又还没有完全具备成年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在这个阶段,人生许多未知都还在发生,几乎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而对于自己人生独立探索的程度之广阔,是其它任何阶段都无法企及的。

18-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心理学家 Keniston 这样描述这段时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身上,始终存在一种“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对于被完全社会化的拒绝” 。

一生中最混乱的阶段

美国人口局1997年的数据显示,在12-17岁,有超过95%的人和父母一起在家中居住,超过98%的人没有结婚,只有少于10%的人有孩子,超过95%的人在上学,这是18岁以前的标准化生活规范。而到了30岁,另一种标准化的生活规范又会出现,在30岁以上的人中,超过75%的人已经结婚,大约75%已经成为父母,而只有少于10%的人还在上学(数据有些陈旧,现在的情况可能又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

然而,在这两个人生阶段之间,尤其是18-25岁,一个人很难单纯从年龄估计出Ta在其它人口学维度上的状态。Ta可能结婚了,也可能没有,可能还在上学,也可能没有。这种难以预测,显然体现了这个阶段的实验性的特征。心理学家Jeffrey Jensen Arnett引用了另一位学者Talcott Parsons在1942年提出的概念“the roleless role”(完全没有找到角色的身份)来描述人在成年初显期的状态。这个阶段里,他们还比较少受到例如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这样的角色身份的限制。而这种无限制的状态,带来了他们生活状态的难测性。

18-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活状态、角色身份是不稳定的、混乱的。美国的数据显示,有大约1/3的成年初显期的个体会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读书,在大学读书的这几年里,他们过着一种“独立生活”以及“继续依赖父母”两方面状态混合在一起的生活。例如,他们有时在宿舍或出租房里居住,有时又回家居住。这种状态被社会学家们称为“半自治”状态

,因为他们承担了一部分独立生活的责任,同时把另外一些责任留给了父母和其它成年人。

在成年初显期,人们离开父母家独自居住的原因主要是全职工作和与恋人同居,只有不到10%的男性和30%的女性一直到结婚前都住在家里。(美国1994年数据)成年初显期,是一个人搬家次数最频繁的人生阶段。这些变化显然和这个阶段的探索性特征有关,因为它们通常发生在一个阶段的探索结束,另一段探索开始之前(比如结束学业,开始新工作等)。

18-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到了接近30岁的那几年,也就是成年初显期向成年早期过渡的几年里,这种混乱、不稳定的状态才会得到缓解。人们通常在25-30岁间做出一些对自己的一生都会有持续影响的决定,比如伴侣的选择、事业道路的明确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