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昨天,“张小平离职”被顶上热搜。

各大平台轮番推送。

很多人疑惑,张小平何许人也?怎么离职这么大动静?

每天姐这就来为你理一理整件事情真实可靠的脉络:

今年1月份,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张小平,

被一家民营企业以年薪百万的高薪挖走。

张小平离职前的职位是副主任设计师,年薪税前大约25万左右。

他本人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项目中,极具价值。

研究院领导多次找张小平谈心做工作,劝其不要离职,但都没有效果。

张小平离职被顶上热搜后,研究院火速发声明称:

为了挽留他。

在向司法部门提起仲裁的材料中,

我们刻意夸大张小平的作用和贡献,

以达到留下张小平的目的。

网传研究院提交的仲裁材料: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材料中航天研究院对张小平极尽溢美之词。

称他为“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

“任发动机研制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认为其离职

“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


虽然言辞有所夸大,但已不难看出研究院对张小平的“惜才之心”。

作为一名员工,得到单位如此盛赞和挽留,

耳根子软一点的,

一般就会装模作样的“哪里哪里”、“惭愧惭愧”客套一番,就留下来了。

那为什么,

研究院“多次谈心做工作”,甚至运用法律手段介入,也换不来张小平的回心转意呢?


01

体制内共有的幻觉:

国企的Title

是所有职场人的梦寐以求

“我们国企,

走一个两个怕什么?

多少人想来还来不了呢!”

这是每天姐一个在报社工作的朋友说的原话。

这话其实很稀松平常,跟吃喝拉撒一样平常。

但正是这种“稀松平常”,

折射出了体制内“公认”的优越感:

国企的Title,是所有职场人的梦寐以求的。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体制内的人真的那么幸福吗?

前段时间,一篇《34岁,我从体制内裸辞》刷爆朋友圈。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在金融体制内工作了13年的女白领。

因为觉得体制内太过稳定,害怕自己后半辈子“混日子”,毅然从体制内辞职了。

对老东家,她这样评价:

体制内的好,它有;体制内的病,它也有。

只不过最终,体制内的病压过了体制内的好。

在体制内上班,最大的“好处”是稳定。

升职也很“稳定”,只要你有编制

,把领导熬走了,自己做好本职工作还不犯错,妥妥的升职。

听过几位在国企工作的高管聊天,他们说:

只要你的KPI指标合格就好,哪怕刚好及格都有很大晋升的机会。

因为领导只会记得提拔没有犯错的下属,而不会去提拔犯过错的。

这是体制里的职场原则,政治倾向。

这说明在体制里上班,中庸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从不犯错,是因为他们什么也没做。

所以我们就会经常看到,

一群极其会说“官话”“场面话”却从不实干的人做了国企的领导。

有了这些领导,就有了潜在的弊病。

比如这次的张小平事件,

微博有位匿名网友这样揭露研究院内部套路:

名利都是领导的,所谓一堆高管,没有几个真正是从科研一线踏实走出来的。

普通技术人员只能抱着情怀做着梦。

加班倒在岗位上才能换来一丝怜悯,得到拍拍肩膀的鼓励。

然后领导走开潇洒去了。

在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一些研究员也表示:

“这也反映了传统研究所的弊病:

下属干活,领导拿了功劳。

离了干活的下属,领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些都暴露出来一个事实:

领导忙着开“空头支票”,员工抱着情怀做着梦。

技术人员职位升不上去,钱没民企拿得高,还要学习各种政治话术……

张小平的离职,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而他的做法,也证明了:

国企的Title,真不是所有职场人的梦寐以求。


02

谈钱和福利

才是对员工最好的尊重

“我们小时候的理想都是当科学家,

但现在很多00后的理想是当明星当主播。

什么时候科学家已经不是我们最想当的那个人了呢?

大概从科学家的薪酬达不到明星主播的收入开始吧。

一位网友这样评论。

很多“三观正”的人肯定就要说了:

“现在都这么势利了吗?

自己向金钱屈服要做明星赚大钱,

还把物质和功利包装成‘委曲求全’?”

其实每天姐倒觉得,

很多人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

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多的不公平,

太多的付出与回报不等价,

才缔造了“无私奉献”这个词,

让你去安慰得不到等价回报的自己。

每天姐从不鼓吹“过度功利”,但强调“适度功利”。

一线科研人员做了多少贡献,就该得到多少回报。

既然民企能给张小平开出百万高薪,就证明他能产出百万的价值。

假如待在国企,他只能拿到1/4的薪酬。

那么在房价物价飞涨的时代,他确实没必要对什么忠诚。

对比起“隔壁”海底捞给员工的福利

研究院和很多企业都该自我反思了。

我们吃过很多品牌的火锅,但只有海底捞上市了。

海底捞之所以能“一枝独秀”,每天姐认为:

和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海底捞对待人才,一向“亲兄弟,明算帐”。

海底捞有个说法,叫“嫁妆”

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给8万块的“嫁妆”;

小区经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给20万;

大区经理走,送一家火锅店,大概800万。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说:

因为在海底捞工作太累,能干到店长以上的,都对海底捞有过贡献。

所以不论什么原因走,我们都应该把人家那份给人家。

很多人都知道张勇是海底捞的创始人,但很少有人知道,

他还兼着海底捞人力资源部部长。

他对人才的看重,让海底捞成为了“3年员工流失率不过百”的公司。

张勇对待员工,就像对待顾客:

►工作上给予更多自主权

海底捞的服务员可能是权力最大的服务员。

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客人打折、甚至免单。

►生活上对员工关怀备至

不仅包吃包住,还不用自己打扫卫生和洗衣服,有专门的外包负责。

住宿环境也相当优越,连饭菜都有阿姨专门做。

►照顾扶助员工家人

逢年过节,会给员工在老家的父母寄钱,创办员工子弟学校等等。

这就是张勇对待人才的方式,他从来都是大大方方的跟员工谈钱。

大方谈钱的还有马云“爸爸”。

马云曾说,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

钱没给到位;

心受委屈了。

马云在演讲时还说:

我们说90%的幸福跟钱没有关系,但是90%的不幸福跟钱是有关系的。

所以马云在员工福利上也是相当下功夫:

阿里内部,总部大楼占地15万平方米,容纳约9000多名员工,内部就像社区一样。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大楼内部有舞蹈房、建身房、推拿房、图书馆、小邮局、泸杭免费班车、免费健康咨询和检查、各种培训、俱乐部等。

一应俱全。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员工晚餐11元以下免费,超出部分员工自付。

一楼二楼分别由两家不同供应商供应食物。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再看看双11大战时阿里员工的表现。

开始之前,鼓舞士气,大家都一副拼搏的姿态,充满激情。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通宵奋战,累了就在帐篷里休息一会儿。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这样好福利的公司,才能不断创造奇迹。

双十一奋战时员工脸上的兴奋和鸡血,足以证明,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是发自内心的。

因为他们得到了福利和尊重。

一个人赚钱很爽,一群人赚钱才能走得更远。

无论是马云还是张勇,都深谙此理。

网络上有个词叫“国企病”,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挣钱效率低,花钱无节制。

希望对外舍得花钱的国企,也能有一天舍得给内部员工花钱。

只有给他们花了钱,才能改变挣钱效率低的窘境。

才能真正告别“国企病”。

最后真心希望,

那些十几年如一日在航天一线工作的员工,

都能拥有公平的晋升空间。

也能得到他们该有的待遇。

毕竟他们是国力强盛的希望。


PS/

张小平离职事件,对体制内外的公司,都有相同的警示作用。

特别是老板和HR们:

►要善于发现员工价值。

多做人才盘点,多和员工沟通。

要从离职想法萌芽时就“掐死”公司里的“张小平们”。

所有员工都觉得离职可以换高薪。

但HR要避免让员工用离职来证明价值。

适当为员工争取利益,既能给予员工肯定,又能降低人才流失率。

该花的钱要花,不能省钱伤了员工的心,最后再追悔莫及。

►不能让员工成为无可替代。

核心员工的流失,对公司必定是无形的损失。

像张小平这样,离职后影响项目进程的核心人才,更是棘手。

所以要随时准备好每个岗位突然空缺时的PlanB。

大家对张小平离职事件怎么看呢?

或者有哪些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建议呢?

张小平离职刷爆朋友圈:爱一个员工,请用钱来表达!

小编有话说:关注【HRBar人力资源学院】头条号,了解企业如何通过人力资源变革实现组织业绩倍增,如果你喜欢此篇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