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多強——2018全球火箭發射現狀解讀

行業前沿丨商業航空

全文字數:2053字 精讀時間:5分鐘

縱觀世界航天格局,美國、俄羅斯以及歐空局當之無愧位列第一梯隊;中國、日本、印度當屬第二梯隊。2016年12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首次明確將中國發展為航天強國的強烈願景。中國作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正不斷縮小與第一梯隊的差距。在發射領域,美國自2006年以來陸續推出大批航天項目,直接推動Space X、藍色起源等從事商業發射公司的快速崛起。隨著這些公司技術及產品的逐漸成熟,全球航天發射市場由此前的“多極爭霸”轉變為“一超多強”的格局。

2018年全球發射現狀及分析

根據艾瑞研究院自主統計,截至2018年8月20日,2018年全球共發射入軌運載火箭65次,搭載載荷201枚,載荷類型包括遙感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貨運飛船、載人飛船等多類航天器。

中美髮射數量持平,領跑全球

從發射數量看,中國、美國各自成功發射火箭22次,分別佔全球發射量的33.8%,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截至2018年八月,中國發射火箭數量已超過2017年全年發射數量(18枚),中國對航天發展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俄羅斯發射10次,排在中美之後。值得注意的是,位列航天領域第一梯隊的歐空局發射次數竟少於第二梯隊的日本,與印度持平。

2018年1月25日,由於GNC系統(制導,導航,控制系統)故障,阿里安5號(法國阿里安公司旗下火箭)無法將兩枚載荷送入預定軌道,發射“部分失敗”,成為今年以來全部65次發射任務中僅有的一次失敗發射。此次失敗終結了阿里安5號自2013年4月的連續82次成功發射的記錄。此次發射搭載的兩枚衛星依靠自身動力系統將在2018年8月(晚於計劃7個月)進入預定軌道。

一超多強——2018全球火箭發射現狀解讀

2018年,美國火箭載荷數量領先全球,印度發射市場表現搶眼

中美髮射的火箭數量相同,然而美國火箭搭載的載荷數量依然要超過中國。中國火箭搭載的全部載荷中有13.5%來自其他國家,相較 2017年(8.33%)有所增加,但仍低於美國(25%)。由此可見,美國在航天發射方面的競爭力依然勝於中國。

一超多強——2018全球火箭發射現狀解讀

印度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表現不可謂不搶眼。2018年印度僅發射三枚火箭,卻搭載了33枚載荷,其中有29枚來自海外市場。2017年初,印度“一箭一百零四星”成功,創造新的紀錄,向全世界證明其一箭多星技術成熟。2018年1月12日,印度PLSV-XL火箭”一箭三十三星”成功發射,成為本年度單次發射搭載載荷數量最多的一次。隨著近年來微小衛星(質量小於100kg)市場不斷擴大,印度由於其較低發射報價(主要由於印度人力成本低)以及成熟的一箭多星技術,吸引了全球微小衛星運營商的青睞。

“內憂外患、此消彼長”成俄羅斯、歐洲發射競爭力漸降原因

本土發射需求不足,國際競爭力減弱,獲得訂單數目減少,是俄羅斯和歐洲今年以來火箭發射量低的主要原因。

內憂:從載荷的絕對數量看,歐洲和俄羅斯搭載的本土載荷數量遠遠低於中美。航天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性。本國內的發射需求難以支撐發射服務提供方的經營和發展

,此前歐洲與俄羅斯的發射訂單主要來自國際市場。

外患:2017年的歐洲和俄羅斯發射的國外載荷比例分別為66.7%和72.2%,而到了2018年,這一比例跌至37.5%和55%。究其原因,無非是國際發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美國、印度、日本競相開展新型號火箭的研製,此消彼長之下,歐洲和俄羅斯的發射競爭力逐漸下降。

此消:衛星運營商在選擇發射服務提供商時,更看重發射成功率,而不是發射的性價比。眾所周知,來自歐洲的阿里安火箭一直以其超高的發射成功率享譽全球,這也是阿里安公司的發射報價高於其他發射公司依然可以獲取大量國際訂單的主要原因。然而2018年初的失敗,無疑會為其在發射市場中的聲譽帶來巨大影響。俄羅斯的質子號火箭近年來頻繁發射事故,聯盟號火箭2017年底發射失敗,使得俄羅斯雖然近年來發射價格有所降低,依然很難獲得國際訂單。

彼長:美國SpaceX倡導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進而降低發射成本。這一創造性的設想經過多年的研究已趨於成熟,併為全球客戶所接受。2018年至今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14次,其中8次使用了此前回收過的一級箭體,並全部成功完成運載任務,增加了人們對可重複運載技術以及獵鷹9火箭的信心。

SpaceX在發展可重複使用技術的同時,倒逼競爭對手不斷降低發射成本,使得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2018—中國商業發射元年,民營火箭發射開啟新篇章

2018年無疑將是中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甚至可以稱作中國商業發射元年。

2018年4月5日,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發射了“雙曲線一號”火箭。“雙曲線一號”作為國內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民營火箭,雖然是亞軌道試驗火箭(沒有搭載載荷),但驗證了諸多關鍵性技術,開啟了中國商業發射的新篇章。

2018年5月17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發射了成功發射了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號。此次試驗過程中最大高度雖然僅有40km,但仍然完成了試驗預期,獲得了關鍵性數據。

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彎道超車,2018年8月20日完成“朱雀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計劃2018年第四季度搭載“未來號”微小衛星發射。如進度順利,“朱雀一號”將成為國內第一枚具備送衛星入軌能力的民營火箭。

星際、藍箭、零壹這三家民營火箭發射公司三足鼎立,良性競爭,未來將為中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博得一席之地。

《2018中國商業火箭發射市場研究報告》即將發佈,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