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收下我的膝蓋,碧桂園連續三年上榜福布斯!

近日,福布斯公佈了亞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強榜單,中國內地30家企業上榜,其中碧桂園、海天味業、美的集團3家佛山企業上榜,中國龍頭房企碧桂園再獲殊榮,這已是連續第三年上榜亞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強。

請收下我的膝蓋,碧桂園連續三年上榜福布斯!

近年來,碧桂園在各項全球權威榜單上屢獲認可。《福布斯》2018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碧桂園排名大幅躍升130位至第143位,而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碧桂園也以335.7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攀升百餘位至第353位,是榜單中排名躍升最多的中國企業之一,得益於良好業績和可期的發展前景,碧桂園受資本市場看好。

Fab 50榜單一年推出一次,比較了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市場最優秀的大型上市公司。此榜單的評選標準包括每家公司過去5年的收益記錄、營運利潤和資本回報,此外也會考慮近期業績、股價變動和未來一年的發展前景。

據悉,《福布斯》首先找到了1744家年營收至少20億美元、上市至少一年的上市公司。剔除了正在虧損或者營收低於5年前,長期債務超過總資本一半水平,或者國家控股超過50%及被上市母公司控股超過50%的公司。最後,利用十多項財務標準,分析留下的企業。

《福布斯》的目標是評出績效優異的藍籌企業英雄榜,上榜企業都是本地區的精英。2018年度亞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強上榜公司包括碧桂園、騰訊、阿里巴巴、美的集團、伊利股份等各行業龍頭企業。

碧桂園以優異的業績及營收利潤上榜。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下同)4124.9億元,同比增長42.8%,完成去年全年銷售額的74.9%。這是繼2017年全年銷售躍居行業第一以來,碧桂園再次發力,保持領先。同期,碧桂園營業收入1318.9億元,同比增長近七成,毛利、淨利分別提升達到104.6%及94.9%。

高盛研究觀點認為,碧桂園是全中國範圍內定位最好的開發商,抓住了低線城市改善型的需求。2018年中,公司進入30個省、261個市、1051個縣鎮區,已經成為了中國跨地理範圍最廣的開發商。相信公司垂直整合的商業模式將會保證公司的執行能力,其在財務管理上的謹慎態度將會助力公司持續順利地應對地產週期波動,並不斷加大市場佔有率。此外,依託新技術來進行新業務的開發,有助於提升用戶黏性,帶來更多新業務的發展機遇。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多家國際頂級投行亦均表示看好。摩根大通碧桂園維持“增持”評級,目標價格為港幣22.5元。德意志銀行研報認為,碧桂園接下來兩年仍會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基於碧桂園盈利增長強勁且估值具有吸引力,重申碧桂園為首選股。

對中國巨型房企進入全球企業列強的最佳詮釋,並非來自我們的自嗨,而是美國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在10年前的預言。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幾乎當過美國所有常春滕大學教授,並在1993年至1997年間,擔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及主席,1997年至1999年,任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年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

除了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斯蒂格利茨還因對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做出的重要貢獻,使後者榮獲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

第一個預言:在上個世紀末,斯蒂格利茨聲稱,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全球有兩大經濟發展動能,美國的高科技和中國的城鎮化。

第二個預言:2014年底,斯氏在美國著名的《名利場》雜誌上刊登文章,核心觀點是“中國世紀從2015年開始”。

斯蒂格利茨的預言得到了驗證,甚至可以這樣說,這是這位著名經濟學家曾經有過的最準確的預言。

我們以2018年7月19日《財富》發佈的世界500強排行榜為列說明:

1.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的創新溢出效應最為明顯,為其它技術創新的2倍,美國佔絕對優勢。

2.所有上榜的房地產行業企業均來自中國。分別是恆大、綠地、保利、萬科和碧桂園,並且,所有房企排名都是大幅度上升的。

這兩點恰與斯蒂格利茨關於新世紀全球經濟發展兩大動能的預測基本吻合。

如果說斯蒂格利茨的預言需要補充和完善的話,那麼他低估了中國在互聯網行業的成長。

從行業看,所有的互聯網服務公司排名均有大幅提升,它們是來自中美兩國的京東、阿里巴巴、騰訊、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在高科技公司群體中,中國華為公司排名從83位上升到72位。

在上榜公司數量上,今年中國公司達到了120家,已經非常接近美國(126家),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從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同時涵蓋了工業企業和服務性企業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其它國家的企業數量如此迅速地增長。

在排名變化上,排名躍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八家都來自中國內地,除了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其餘七家是:阿里巴巴(上升162位)、騰訊(上升147位)、山東能源集團(上升138位)、廈門國貿(上升134位)、美的(上升127位)、廈門建發(上升126位)和碧桂園(上升114位)。

沃爾瑪連續第五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它和三家中國企業——國家電網、中石化和中石油繼續分列榜單前四位。

在利潤指標上,蘋果仍高居利潤榜首位,利潤榜前10位的四家中國公司仍然是工建農中四大銀行。中國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超過30%。

但美中不足的是,縱向比較近年來的數據,上榜中國企業的銷售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處在下行通道上。2015年,上榜中國公司銷售收益率為5.6%,到了2017年只有5.1%;2015年,上榜中國公司淨資產收益率10.7%,到2017年只有8.9%。

雖然中國銀行業有著超額利潤,但卻被質疑有利用壟斷地位之嫌。美國上榜的8家銀行平均利潤96億美元。中國10家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利潤水平(31億美元)。

但萬綠叢中一點紅,在衡量公司獲利能力最重要指標之一的淨資產收益率榜上,中國公司中排位靠前的是騰訊、碧桂園、華為、美的和臺積電。

這其中,在總名單中排名第353位、英文名字為Country Garden的中國最大房企碧桂園,竟然成為這個僅有5個成員的驚豔名單中的一員,其餘4家分別來自互聯網、高科技製造和家電製造業。

世界企業列強的中國房企現象,即上文提過的“所有上榜的房地產行業企業均來自中國”並不是偶然的。這是近二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城鎮化的邏輯結果。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城鎮化過程,無論從體量、速度還是與經濟發展的契合度上,都是史所未見的。

1980年,發達地區國家的城市人口的比例平均為70.9%,其中,美國為77%,日本為78.3%,聯邦德國為84.7%,英國為90.8%,加拿大為75.5%。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平均為30.1%,其中不少國家低於20%。而中國,就是這個“低於20%”俱樂部的成員。當時中國城鎮化率只有19.39%。

從1980年到1999年,中國城鎮化率從不到20%上升到30.89%。而從2000年到2017年,上升到了58.52%;城鎮人口從1980年的不到2億,增加到2017年的超過8億。

因為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就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過程。

城鎮化率的提升,絕不僅僅是城市面積和人口數字的線性變化,而是在工業時代和後工業時代,與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融為一體的偉大運動。這也正是斯蒂格利茨所謂新世紀“兩大動能之一”的判斷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正如100多年前,一位歐陸梟雄預言的那樣: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它醒來,世界將會震動。震動世界、融入世界的顯性表現之一,就是在世界財富500強排行榜上,日益增多的中國名字。

在這些名字當中,有一個行業與城鎮化進程有著魚水一樣密不可分的關係,那就是中國的房地產業。

2000年後,中國城鎮化進入迅速增長區間,除了改革開放政策紅利期全面來臨這個宏大背景之外,與1998年的房改有著直接關係。

1998年7月,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宣佈從同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

1998年—2018年,是中國城鎮化率加速提升且提升質量最高的二十年,是中國城市經濟騰飛的二十年,是房改以及住房市場化發展的二十年,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黃金二十年。三者在時間和空間上,呈現出高度的重合性。

2000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3935億元,銷量面積18637萬平米。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高達133701億元,增長逾33倍;銷售面積169408萬平方米,增長逾9倍。

2015年被斯蒂格里茨視為中國世紀的元年,原因是他認為,以"購買力平價"為衡量標準,中國在2015年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且不管這位在美國亦有爭議的大學者,此論的客觀程度如何,但對於房地產而言,中國世紀的到來的確是事實。

2015年,萬科實現銷售金額2614.7億元, 恆大2013.4億元,碧桂園1401.6億元。三巨頭在合約銷售額、合約銷售面積、合約銷售均價均創下各自的歷史紀錄。而那一年,萬科仍是住宅龍頭老大,市場佔有率上升至3.00%。

兩年之後,位次輪轉。

2017年,萬科的銷售額5016億元,碧桂園為5508億元,恆大為5104億元。TOP3都進入5000億俱樂部,而名次排列變成了“碧恆萬”。

伴隨著業績的大幅提升,這三家頭部房企作為中國房地產的代表,在世界500強的行列中,排名大幅躍前。

特別是碧桂園,2017年在世界500強榜單上,排名353位,名次上升114位之多。

中國頭部房企強在哪裡?

以碧桂園為例。它們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理解最深刻、參與最積極的行動者,是中國城鎮化的順大勢者,成大事者。

首先,碧桂園多年來有兩大主戰場。一是珠三角,這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城鄉融合度最好的地域所在,對房地產開發而言,這是大糧倉,是“流奶與蜜之地”;二是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在早些年,這是主流開發商忽視的“非競爭”區域。碧桂園以大盤操作經驗,成為三四線戰場絕對的領軍者,

其次,碧桂園是“超級”開發商,而非“常規”開發商。“超級”之謂,在於它的經營活動遠遠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住宅開發和銷售,以其從“從零到壹”的產品、配套、服務體系,成為了大多數中國城市價值和居住價值的實現者。“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包含了居住以及為了居住更美好而搭建的城市服務體系。

通過“超級”開發,碧桂園由“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上升為“給你一個五星級的社區”和“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城市”,從而促進當地市場的增量性成長。而碧桂園快速提升的業績,即是城市價值和產品品質提升的邏輯反映,而非坐地式漲價。

第三、由於對中國城鎮化發展的趨勢抱有堅定的信念,所以在公司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執行上,如資產(土地儲備)、資本(融資槓桿)、規模和增長率、管理(去家族化以及引進高學位人才)諸方面,頗為進取。做到看得準,做得好。

比如土地儲備,要做大,土儲就要多;但作為民企,初期資本實力並不雄厚,所以,要借債,要槓桿;更多的負債變成了更多的地,而土地在過去20多年是升值程度最高的大類資產。

一位知名媒體人在評價中國大型房企成長路徑時,這樣總結:這既是敢於“冒險”的企業家膽識的結果,也有“形勢比人強”的大勢的支撐。這個比人強的“形勢”,就是中國總體向好向上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已然開始、尚未結束、逐步深化的城鎮化進程。

從根本上看,開發商的“運氣”和“膽識”,還是對國運、國策、時勢、商機的深刻洞察。所以,一旦勝出,就是大贏。而且在政策支持下,越大越不易倒,贏的機率越高。

進取的結果也是甜蜜的。2017—2018年度,碧桂園不止在規模上雄居“宇宙第一房企”之位,在效益上也有驚豔表現。在2018年世界500強林林總總的指標裡,碧桂園的淨資產收益率,在所有入圍的中國公司中排位前五,與騰訊、碧桂園、華為、美的和臺積電並列。

第四、碧桂園沒有使自己陷入成功的“路徑依賴”,隨著企業產品、管理和服務體系的成熟,而是與時俱進,以美好生活為企業戰略的新支點,向中國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的深處和廣處進軍,開闢第二至第N戰場。

在泛地產範圍,碧桂園對酒店、長租公寓、物業服務等,跨界而言,對現代農業、新零售、智能機器人等,都有戰略性進入。

而這些行業之所以進入發展的啟動期,是因為中國社會和人民已從豐衣足食進而追求更高層次的美好生活,因為中國的城鎮化已進入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訴求的高級階段。

此時,對於碧桂園的管理高層而言,企業的願景已然不是財務結果,而是社會意義上的成果。就像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親筆寫下的企業使命一樣: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

中國房地產發展到頂峰了嗎?頭部房企發展後勁如何?

首先,我們仍然從中國城鎮化的角度來看。

橫向比較而言,截至目前,與國際水平相比,中國城鎮化率仍有著相當的差距。

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為58.52%,主流發達國家則80%。兩者之間不僅有數量之差,更有城鎮化的質量之差。

另外,截至2017年末,中國各省域的城鎮化率也不平衡。上海、北京、天津3個直轄市,城鎮化率為80%~90%;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江西、重慶、遼寧7個省區,城鎮化率為60%~70%;黑龍江、山東、湖北、吉林、寧夏、海南、山西、陝西、河北、湖南、安徽、青海、內蒙古13個省區,城鎮化率為50%~60%;四川、新疆、廣西、河南、雲南、甘肅、貴州、西藏8個省區,城鎮化率不足50%。

不管從時間還是空間來看,接下來的十到二十年,依舊會是中國城市化高速增長的階段。隨之而來的房地產市場,也仍然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其次,從市場規模上看,行業整體確實接近天花板。另外,將近兩年、日益嚴厲的調控,以及對企業融資的收緊,都使人對房企未來的成長,抱有質疑。

根據美資大行JP摩根的最新報告,中國房地產行業正處於top-down(由上而下)和 bottom-up(由下而上)兩股不同勢能的爭鬥當中。

“由下向下”地看,市場成交總量確實會受到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從而走出一個向下的循環(down-cycle valuation),但“由下向上”地看,上市的規模開發企業會更快地增加市場份額。

事實上,這個份額已從2016年的17%,增加到2017年的22%,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的25%,這個數據將在未來兩年,反映在上市房企的營業收入和股東回報指標上。

另一個繼續成長、獲得“易利好利”的機會在於“抄底”( bottom-fishing),因為房企的各項主要指標如市盈率、派息率和淨資產值都將得到修復。

這種輪迴自2011年以來,發生過三次,分別在2011年9月,2014年1月和2016年11月,原因與當下無異,不外乎人民幣貶值和宏觀經濟不振。

上述三次弱市之下的年度前瞻市盈率分別是5.3、6.4和5.5, 而當年如果成功在這三個階段“抄底”,則“谷峰回報率”( trough-to-peak return)分別高達146%、52%和113%。

今年6月,另一個老資格地產巨頭金地集團成立30週年。在慶典上,董事長凌克提到,中國一年賣掉的新房有1200萬套,是全世界的一半,美國的數字則是60萬套。

但他認為,中國未來增量住宅業務的空間仍然巨大。“雖然已到峰值,但這個峰值可以維持較長時間。中國每一個比較大的二線城市,都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城市。”​​​

近年來,碧桂園在各項全球權威榜單上屢獲認可,碧桂園是全中國範圍內定位最好的開發商,抓住了低線城市改善型的需求,經過不斷努力,已經成為了中國跨地理範圍最廣的開發商。相信碧桂園依託新技術來進行新業務的開發,有助於提升用戶粘性,帶來更多新業務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