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守規矩,男人殺人放火|女人不柔順,男人太監疲軟

女人不守規矩,男人殺人放火|女人不柔順,男人太監疲軟

詩曰:姜詩夫妻,孝奉甘旨,舍側湧泉。

東漢姜詩,是一位非常孝順父母的人,他的妻子龐氏也很孝順。婆婆願意吃鮮美的魚,又愛喝六七里路以外的江水,龐氏就去很遠的地方挑水,無怨無悔。有一次在取水的半路遇到大風,回來遲了,婆婆口渴,姜詩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妻子趕出了家門。龐氏毫無怨悔,但又不想離開這個家,就到鄰居家居住一段時間,在鄰居家還關心婆婆和丈夫。她用紡織得來的錢,買一些東西,叫鄰居送給婆婆吃,並且不讓鄰居說出來。婆婆覺得奇怪,問鄰居:“你為什麼經常送這麼好的東西給我吃,以前卻沒有?”後來鄰居把一切告訴了她的婆婆,婆婆很感動,便將龐氏接回來。龐氏回家後,更加孝敬婆婆。

有一次,姜詩的兒子不幸在外面被水淹死,他跟龐氏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就編了個理由對母親說孩子出外求學去了,不能回家。後來夫妻二人對母親孝敬感動了天地,

在他家的旁邊,竟然湧出一口泉水,而且泉水的味道就跟江水一樣甜美,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自水中躍出。龐氏每天將鯉魚供養給婆婆,同時也請鄰居一起分享。

孝行能感動天地。兒子孝順父母, 遠不如媳婦孝順母,因為媳婦會影響兒子。中國有句諺語:兒子未結婚之前是孃的兒子,可是兒子娶婦之後,就會成了妻子的“兒子”。這說明結婚之後,兒子能否孝順,很大程度取決於媳婦。所以古時候的人對待婚姻非常慎重。女兒出嫁前,三天不熄燈,父母要叮囑女兒如何保持家風,相夫教子,孝養公婆。我們現在的人不曉得結婚有這麼深刻的重大意義,也不在乎家庭脆弱,結婚不久就離婚,對待婚姻如同兒戲,殊不知,娶到孝婦是家庭興旺原因

姜詩居住的地方曾經有盜賊八次經過,不僅不搶他家,而且還拿一些東西送給姜詩,姜詩並沒有留下,把東西都給埋掉了,姜詩又做到了“見得思義”,不食不義之食。


【學文解讀】

姜詩對父母非常的孝順,那麼他的妻子對自己的婆婆也非常孝順。表現在呢,婆婆願意吃鮮美的魚,愛喝六七里以外的江水,他的媳婦都去很遠的地方挑水,無怨無悔。即使有一天因為取水晚了,那麼姜詩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妻子趕出家門了,但是這位兒媳婦一點兒也沒有抱怨,而是自己開動腦筋,想辦法去繼續落實孝順。那麼就住在鄰居家,通過紡織得來錢買一些東西,請鄰居送給婆婆吃,而且不告訴婆婆。後來,婆婆老問才知道,非常地感動。以至於後來,他們的兒子被淹死了,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就編了個理由,對母親說孩子出外求學去了,不能回家。

我們要知道呀,孝在哪裡呢?就在發心,就在發心。無論做什麼,通通呀,就在心上,去反映、去看你這個事是不是合乎心,發於心。如果是真心,那麼這個事怎麼做,它都不會出這個圈兒,都能夠做好。即使被人誤會了,即使遇到艱難了,不抱怨。要是讓我們來看,我們這麼樣對婆婆好了,結果被他兒子趕跑了;我們既然這麼行孝了,這家兒子怎麼可能被水淹死呢?這個老天是不是不公了呢?如果這樣想,我們這顆心就是假的,做這個事是虛偽的。

我們大家要明白啊,我們現在給大家提出來“解脫”這個原則,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符合它,為它去做。中間呢,即使被人冤枉了,即使被人趕跑了,即使就像姜詩一樣兒子被淹死了,我們也不能放棄,不能有絲毫地懷疑。而是理解它,找辦法巧妙地應付它、轉變它,最終還是為了解脫服務,克服了一切的困難,走向解脫之道,不放棄、不反悔、不懈怠、不埋怨,堅定信念走下去,最終你就能成功,就能解脫。就像姜詩的媳婦,就是這樣的道理。行孝就是為了婆婆怎麼好怎麼做,不怕冤枉,不怕有種種的磨難,這是真孝

說實在話,我們如果把養德種種的事項,都做到像姜詩的妻子這樣,堅定不移地行孝,我們所有的德都能養成。怕就怕什麼呢?我們養德的中間虎頭蛇尾,有始無終,一遇到挫折,一遇到障礙就退了,就不行了。那就是說,我們知道養德呀,是從行孝開始的

那麼我們所有的養德,所有德行的修養,都應該像姜詩的夫人這樣去落實、去做到。不能因為中間的,不能夠因為別人的誤會,不能夠因為我們這個效果還沒出現

,原來的那些惡業發作了,我們就退失了。如果我們退失,我們這個德就養不成了,就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德養不成,我們這個德所帶來的好的後果就沒有,不能成為厚德。沒有厚德,我們長莊稼呀,長糧食呀,想有好的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養德要堅定,養德在心上,我們認準目標一直做到底,這個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就像姜詩的夫人,她被她丈夫誤解,攆跑了,她知道不要緊,他是誤解了,我們轉變一種方式堅持行孝,沒問題。自己的兒子淹死了,不要緊,繼續行孝。把這個孝貫穿始終,落在心地,那麼德就養成了。我們把種種的養德、種種的德行都這樣有始有終,貫穿始終,我們德都能養成。怕就怕什麼呢?我們不堅定,認識不清楚,落實不堅決,總容易被外在的一切干擾。然後呢,迷失了,不做了。好像大家理解了,實際上我們損德了,德沒有養成呀,我們的後果堪虞。所以大家呢,要向這些過去我們歷史上的聖賢學習。

女人不守規矩,男人殺人放火|女人不柔順,男人太監疲軟

你看看,姜詩他和夫人,以及他們的母親和孩子,還加了個鄰居,實際上就是四個人,就是四個人,就演了一齣戲。這四個人呢,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不就是天天家庭這點小事嗎?婆婆想吃魚,想喝江水,無非就這點嘛!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吃喝拉撒睡這點事。但是這裡邊,蘊含了大道理,這裡邊蘊含了天理,蘊含了我們大地的至理,蘊含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內涵。同樣就是在家庭裡邊我們怎麼過日子,怎麼對待婆婆,對待夫妻之間,對待孩子,這是大學問,可不是小事呀!大家可不敢輕忽了家庭。

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自己的修養如何?我們自己對道德理解如何?在哪裡實踐呢?就是家庭。家庭就是我們實踐最好的場所。如果在家庭都實踐不好,那你說能去治國?能去平天下?我看我們自己都不會相信。過去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我們在家裡邊把道德、仁義種種的方面落實下來,從心地上落實,真正地堅持下來,就是對我們自己修養最好的鍛鍊、最好的磨鍊。能夠把家庭做到什麼呢?做到感動天地,那麼我們在家裡邊這個實踐就成功了。那麼姜詩他們夫婦二人孝敬父母怎麼感動天地呢?就是在他家的旁邊湧出一口泉水,泉水味道就跟江水一樣甜美,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自水中躍出,那麼他們拿鯉魚和泉水供養婆婆,實現了他的孝。能不能做到呢?可以的。

我們同修呢,我們學習佛法,學習因果,通過做功課,通過堅持五戒十善,慢慢地自己變化了,逐漸地影響、帶動了家人,整個家族呀,都來堅持功課,都來遵守五戒十善,讓整個家族都提升了,我想這同樣也像姜詩夫婦那樣感動天地。一旦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修行學佛了,都在不斷地提升。老年人呢,通過做功課讓身體健康起來;通過學習佛法讓自己懂得道理,用五戒十善約束自己,不吃肉、不造殺業了,理解兒子,理解媳婦,不和他們鬧彆扭;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們的歸宿了;我們有事幹了——老有所為,將我們一輩子的經驗,一輩子的各種能力、技巧呢,傳授給年輕人,提高年輕人的素質,讓我們行善,發揮餘熱。同時呢,使我們身心狀態都不斷地提升,最終呀,慢慢地不生病、精神旺盛,能夠給家裡邊減少麻煩,增加快樂,最終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年輕人呢,我們學會行孝的重要性,學會夫妻和諧的重要性,孝養老人,贍養孩子,教育孩子,自己呢是身心調柔,不去做種種的惡業;能夠寬容理解丈夫,寬容理解親朋好友。

從孩子的角度呢,每天也懂得因果的重要了,懂得五戒十善的原則了,通過學佛、修行、拜懺,我們能夠呢,集中精力在學校學習好,同時能夠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孝順父母;平時懂得行善,幫助別人。這樣的話呢,我們就同時把所有人都規範起來了。就像姜詩的婆婆,如果她學佛了,懂得因果,那麼她就不吃鯉魚了;如果姜詩的兒子懂得學佛,很可能能規避意外;如果姜詩自己更細緻、耐心一點,更調柔一些,那可能就不會把妻子趕跑。

過去我們先人用自己的經驗去行善,去養德,去行孝,可能有種種的不足,但是呢,我們要理解他們,我們要學習他們“孝養父母”這個精神,學習他們的這些毅力,學習他們那些發心。通過學佛把以前種種的不足,給它彌補得圓滿起來,真正地能夠按照五戒十善的原則落實了,按照因果的道理去理順了。無論是老人,我們也創造老年七的模式,請老人自己得到提升;無論是兒童,用兒童七的模式,使兒童提升;無論是夫妻,用父母七的模式,使父母提升,我們這個社會所有人呀,他都有模式一起進步。這樣使“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家族呀,家庭呀,就獲得了安寧。我想,這是我們把佛法運用到素質提升、運用到家庭裡面以後,能夠規避過去儒家這些不足,使家庭教育獲得圓滿的一個提升和進步。

那麼這一段還提出來,古時候的人對待婚姻非常慎重。女兒出嫁前,三天不熄燈,父母要叮囑女兒如何保持家風,相夫教子,孝養公婆。這是什麼呢?這就是培訓呀!但是這種培訓呢,到現在我們已經不太常見了。變成什麼呢?變成爭彩禮,變成談條件,變成看對方有多少財富,變成這些了,變味了,變質了。這樣的影響,必然導致夫妻種種的對立、爭執。你想想,一旦對方條件差了,還能生活在一起嗎?很可能就出現離婚、打架。

所以,我們必須將過去古人這些優良傳統繼承下來,用打七的模式將婚姻呀它的注意事項培訓,提前培訓。

婚姻七就教大家這些,如何過好日子,如何對待對方,不能嫌貧愛富,不能耍威風,表現自我。我們現在婚姻七,就是在做婚前培訓,婚前道德培訓。如果我們不把古人這些優良傳統用現代化的模式固定下來,形成習慣,我們這個婚姻現在已經遇到了極大的問題了,將來也不會解決的。只有把這種道德培訓重新恢復了,變成日常的習慣。這樣的話呀,將來我們這個社會的婚姻才不會出問題的,才會好起來的,才能恢復到古人“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互敬互愛”這麼一個狀態。

現在呢,我們地藏七準備把各種打七模式,各種和我們生活有關的預備七,逐漸傳播到家庭。現在我們同修正在製作這方面的內容。一個呢,要把我們普通七,要把種種打七的預備七都結合起來,在主持人那裡面做一個培訓,或者大家需要,我們也會在各種打七結束的時候做一個培訓,將家庭自己的週末打七傳給大家。那麼大家回去以後,如果是老人學會了,遇到自己的兒子、女兒呀,要結婚之前,就把婚姻七的預備七給他們培訓培訓,就知道今後婚姻怎麼過不出問題。如果遇到要孩子了,我們父母可以把備孕七的知識,給小夫妻兩個,給他們培訓培訓,他們就知道以後怎麼要孩子了。胎教的時候呢,我們有胎教預備七,讓他們在胎教期間知道我們怎麼辦。孩子生下來了,零到三歲,我們有寶寶七,有《寶寶的一天》來做功課,讓寶寶從小就薰陶佛法。今後呢,到了三到六歲,我們還有親子七、預備七,孩子呢,怎麼操作,我們在家裡邊就可以學到。以及後面的父母七、職業七、老年七等等,我們都可以讓孩子們,讓家族不同的人,在家裡邊,我們就通過我們這個家庭自助打七寶典去學習去了。我們學完就知道怎麼辦了,我們就按照這套東西操作下去。

這樣我們這一輩子呀,都有系統的培訓,告訴我們在什麼階段我們怎麼辦,才能夠讓自己走好,不迷惑,有好的結果。家庭,我們一個人走到什麼階段,要面對什麼事情,我們必須有正確的觀念、正確的形式來培訓,否則呢,我們人活這一輩子呀都是稀裡糊塗的,都是在看著別人怎麼過的情況下自己去過,這實在是活得很差勁,效率太低。

另外呢,我們還要製作一個功課盤,教大家在家裡怎麼拜懺、誦經、唸佛。那麼第三個呢,我們要製作系列的家庭學習內容。

首先,我們《系列一》,應該把《修行次第》已經轉化成PPT了,把這個做一個《系列一》,我們《地藏七修行次第》家庭學習內容。用光盤的形式錄製好,發到各道場,需要的人我們就發放下去。大家有打七,有功課,還得有學習呀!

那麼呢,我們同修,《系列二》,比如說把我們《一年級學習內容》都製作成PPT,也製作成光盤發放下去,發到各道場,大家需要,我們就給;不需要,我們也不主動去散發。這些內容呢,我們只供家庭學習、傳播,不得用於盈利,不得用於公共場所,不得上傳到其他公共的頻道去。只是隨緣流通,隨緣學習,給那些願意學習的人發放,不願意我們就不勉強。當然我們在家裡邊打七培訓,同樣也是自願的,在人家願意的情況下我們進行,不願意呢,我們不勉強。自己好好修,好好學,有力量了,隨緣再影響,那些自願地來學,我們再傳播。

那麼比如說,我們《學習系列三》,可以把《問題解答1000》 我們製作成PPT發給大家,大家在家裡看電視就看到了,就學習了,不需要重新購置設備,僅僅利用家庭現有的這些模式就培訓了,就學習了,就做功課了。

後面呢,我們按照《推薦學習書目》,我們還可以把每一本書製作成《系列四》《系列五》《系列六》,一直學習下去。都是用PPT的方式,沒有一個具體的人說誰在說法,都是用畫面,自然風景呀,動漫哪,文字呀,這樣公共的形象,把佛法傳播下去,這樣避免大家因為某個人產生分別。

今後,我想,如果有可能,我們還可以把一些實踐的模式也創造出來。比如說,我們現在有豆芽七,也可以放在這裡邊,打七盤裡邊,大家在家裡打打豆芽七,用豆芽理解佛法。今後還有種植七,我們城市的家庭呀,可以在家裡陽臺用花盆呀,用種種的形式種菜,理解佛法。還有種種的形式,今後我們要繼續地給它規範化、模式化,可以迅速推廣,影響我們這個社會家庭。

我們想,現在的社會種種的行業、種種的生活模式裡邊呢,還有種種的缺陷,我們老百姓活在這裡邊,有些方面呢,是不舒服的。慢慢地呀,我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用佛法把我們行業、職業,跟我們生活有關的一切方面,逐步地給它改善,形成模式,培訓大家,教育大家,改變那些不良的方面。

這樣呢,通過佛法現代化,佛法和生活落實起來了,給我們人類創造方便,規避我們生活中、工作中那些不正確的觀點、觀念形成的模式。慢慢地,我們就在生活中、工作中呢,學習佛法,運用佛法,慢慢在工作、生活中,自自然然就養德、行善。我想,今後的人呀,就比古人可以做到更優秀了。

女人不守規矩,男人殺人放火|女人不柔順,男人太監疲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