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为何不直接攻打美国本土?

一名见证沙盒战争的人


关于这个日本国内也有过争议。

大家一开始发动珍珠港战役的时候,观点都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可能通过珍珠港这一场战役或者是发动一次太平洋战争就能够打败整个美国。日本人的设想仍然还是通过羁绊美国在太平洋上面的军事力量,迫使美国人战,在谈判桌上和他们签署和平协议,或者是签署投降书,并且日本当时主要的目标还是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所以击溃了美国在太平洋上面的军事力量之后,日本联合舰队立刻挥旗东正,击溃了在印度洋上面的英国皇家舰队的力量!然后占领了整个东南亚。

但是拿下东南亚之后。前期所要达到的东西已经拿到了,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日本国内开始出现了分歧。

主张进攻美国,并且夺取夏威夷岛,中途岛的人就是偷袭珍珠港的总策划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人是绝对不会允许珍珠港这个痛点一直存在的,绝对会来复仇,(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要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拿下中途岛和夏威夷岛以后,可以迫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退出东太平洋,为日本接下来的战略防御拉出空间。

但是,日本国内绝大多数的榆木脑袋认为美国人短时间之内肯定是不能复仇了,甚至美国连反击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们现如今主要的目的仍然还是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我们为什么要去管美国人呢?东京广播电视台当时一直在播报一句话美国人的飞机在哪里?况且军舰一旦开过去,这其中得花多少钱?日本国内认为还不如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东南亚占领区的各种军事基础的建设里面,这样的话防止有人过来抢夺胜利果实,而且,各个地区都需要用冰冰莉紧张资源也紧张,在东南亚很多日军部队连正规的补给都拿不到,只能够靠当地掠夺一些资源,维持自己在该地区的驻扎,你拿下来这些岛屿又怎么办?我还不是要派军队上去驻扎我没有军队给你你也不能弄啊。

所以当时日本国内很多人都在劝山本五十六说你看国家局势现在这么紧张,你就别再一直一根筋儿的要通过你那什么中途岛作战计划,反正美国人也打不到东京头上是不是?

山本五十六一直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给日本军部打报告说一定要批准我攻占中途岛,这个作战计划。日本军部死活不同意,然后山本五十六就一直以自己的官职帽作为威胁,说实话,当时日本军部要不是看在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成为了日本影响力第三高的人物,早就把山本五十六给撤职了,但是山本的计划一直没有通过。

事情的转机后来出现了,杜立特率领着美国的b25轰炸机编队冒死轰炸日本东京,东条英机坐在飞机里面亲眼目送着这一批货炸机编队飞入日本国土!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着急了,立刻就把山本五十六叫过来说你原先的那个中途岛作战计划,同意了,立刻实施。

很显然,日本联合舰队当时超强的实力,再加上日本的大的战略防御。使得日本高层一直认为美国公布过来,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去打美国的最主要原因,等到美国人有实力打到他东京头上的时候,立刻就同意了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


漩涡鸣人yy


首先,日本不想,因为日本打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南洋的石油,不是侵略美国。其次,日本做不到,美国也没有能力直接攻击日本本土,必须先打外围,跳岛进攻。日本打美国就更难了,要先拿下菲律宾,然后夏威夷,才能考虑美国本土。南洋的盟国军事力量也要消灭,太平洋上还有澳大利亚这个美国的盟国,都要先解决了。否则全力进攻美国,让人抄了后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连澳大利亚都没有打到,更不要说美国本土了。

要说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还真打到美国的土地了。那是在中途岛战役期间,山本五十六的中途岛战役思路是好的,攻敌所必救。但他偏玩东方军事那种花活,分兵袭击两处,派细萱戊子郎中将带着北方编队主力去打阿留申,认为尼米兹不得不分兵救援。可是尼米兹手头那点军舰根本分不起兵,而且阿拉斯加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有什么可救的,结果太平洋舰队全体去了中途岛,联合舰队少了两艘航母,加上南云又犯糊涂,成了用一篮子鸡蛋去砸一块石头的结局。中途岛一战,日本航母折了四艘,日本海军最精锐的航空优势不复存在,美国转守为攻。

北方舰队到了阿留申,和美国守军小打了一仗,就奉命返航,日军占领了两个小岛,抓走了一批不肯撤退的土著,也算到了美国了。阿留申群岛战役规模太小,很少提及,被称为被遗忘的战役。


京虎子


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永远的国耻日,这一天美国海军遭受到灭顶之灾。日本则举国皆狂,认为消灭不可一世的美国也非不可能之事。

然而就在4天之后,驻守在太平洋一个叫“威客”小岛上的几百美军海军陆战队,就给了此刻猖狂已极的日军一个迎头痛击,让日军也尝到失败的滋味,威客岛之战堪称日军太平洋战争的首败!而12月11日也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的光荣日!连个小岛都打不下来,还谈什么攻击本土?

(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美军巨大损失)

威客岛是夏威夷以西2300英里的一个太平洋环礁,是一个海军天然避风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日军在突袭珍珠港之后,就立马想趁势占领威客岛。于是就派出一支由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2艘巡逻艇和2艘运输船组成的日本舰队,搭载着450名陆战队员气势汹汹的直扑威克岛。

威客岛上的美军只有12架野猫战斗机,447个海军陆战队士兵和几十个海军通讯兵。另外还保留着3个岸防炮阵地,每个阵地上另外配备12门高射炮,力量不大。

刚刚几乎全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日军觉得威客岛只不过是谍小菜,一次全方面攻击就足够让胆小如鼠的美军乖乖投降。

战斗一开始,日本继续使用“偷袭”战术,几十架日本战机突临威客上空轰炸,炸毁了8架停在地面的美国战斗机(四架美机巡逻去了)。然后舰队抵近,准备派出日本陆战队登岛结束战斗。

孰料早就被日本人的卑鄙激怒急于报仇的威客岛美军,日军舰队刚刚驶入射程,就一顿猛烈炮轰,当即炸沉日军“疾风号”驱逐舰,重伤“夕张号”巡洋舰。

刚才躲出去的4架美机,毫不畏惧自己寡不敌众,勇敢的向日本舰队实施攻击,又炸沉日军“如月”驱逐舰。

美军地面部队也对乘小船企图登岛的日本陆战队迎头痛击,打的日军落花流水,狼狈撤退。

日军至此不得不接受失败,仓皇回国。

威客岛的胜利极大振奋了由于珍珠港事件中重大打击下陷入混乱和恐慌的美国同胞的胜利信心,因此威客岛美军的事迹很快就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成为美国最早一部二战电影。参考文章:威客岛之战


战争史


不能,也不想。

日本的国力是非常有限的,本土资源匮乏,极度依赖船舶运输资源。但是因为穷,商船的吨位又很少。不要登陆美国,哪怕是运输地面部队进行太平洋地区的夺岛战役,日军也很难保证登陆部队的补给与支援。这一点在瓜岛战役期间体现的淋漓尽致。登陆瓜岛的日军没饭吃,缺子弹,绝大多数伤亡都是因为传染病和饥饿造成的,实际的战斗损失很小。后来美国实行跳岛战术期间几乎每一个岛屿上的日军都是这样。

这是日本不能登陆美国本土。

接下来说说不想。

日本太平洋战争主要是因为:德国在欧洲开始攻打波兰,以及西线战役时期,日本玩起了一战时的老套路,就是去侵吞英法在亚洲的殖民地。如此一来美国人肯定不是傻子不会坐视不理。虽然1940年时根据日本得到的消息美国不会很快对日禁运,但是因为日本的步步紧逼,美国很快就对日禁运了。并且根据美日谈判中美国提出的要求:日本要归还所有侵吞的英法殖民地,而且在中国方面还要撤兵,回复到918事变之前的状态。这肯定日本人是没法接受的。但是美国对日禁运以后,日本很多储备资源都只能满足1年左右的消耗。咋办呢?当时在各大战场上蝗军天下无敌,让裕仁膨胀炸了,竟然要对美开战。裕仁觉得,当时欧洲方面战争形势很好,德国能把苏联打死,这样一来日本可以在南太平洋安心扩张,未来满洲和中国都是日本的。然后就对美开战了。

也就是说对美开战的目的其实是在南太平洋扩张,裕仁没有蠢到想打美国本土这种地步。而在决定对美开战的御前会议上,裕仁吟诵了一首歌,是明治天皇对俄开战前夕唱的:“四海之内本皆兄弟,奈何风波不止。”


贞观防务


这个原因很简单,日本的本土大本营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打到美国的本土上去。

二战时期,实际上日本对于是否要发动对美国的战争,都是十分犹豫的,因为在二战早期,有不少日本人对于美国的战争潜力都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二战期间从1932-1939年,日本年度进口铝的18%、铅的45%、石油与石油产品的75%、铜的90%、废钢铁的70%来自美国;1937-1939年,美国对日出口的70%以上是军用物资和战略原料,总额达5.1亿美元;日本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石油与石油产品占37.4%、机床和设备占20.8%、军事技术装备和陆海军装备占21.7%;而在日本总的石油燃料中,其中70%依赖美国进口。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来,日本早期发动对华战争所花费的物资基本上都是从日本进口的。

而这些进口的物资,都是美国人在各种限制之下卖出来的并不重要的物资。比如卖出来的钢铁都是废钢铁,石油都是难以炼化的重油等等。

但是日本人就是靠着这样的物资,都可以在中国横冲直撞,日本人当然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战争潜力有多大。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山本五十六是非常清楚美国的战争潜力的,因此曾经极力阻止日本本土对美国开战。甚至当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之后,山本五十六还发出了“日本完了”这种消极的言论。

日本与美国横跨着一个太平洋,想要打过去,完全不可能。

在日本本土与美国本土之间,横跨着一个太平洋。这样广袤的战略纵深,哪怕是日本人再狂妄,也是不敢去想象的。

当时日本大本营的作战思路是先立足于中国,等灭亡中国政权之后,再开始南下与英、法、美争夺东南亚和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使得美国的舰队在太平洋上缺乏足够的物资补给,利用太平洋上的广袤纵深来阻止美国军舰对日本的进攻,最后是占领澳大利亚,这很明显就是一个防御战略。

不过日本人算盘打得挺响。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做的事情简直就是以蛇吞象,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实施该项战略。

首先在中国战场上,日本军队就陷入了困境。虽然打的KMT军队节节败退,但是始终都没有灭亡KMT中央政权,同时占领区也是到处都是烽火,根本就无法实现完全占领。

其次,在日本拿下东南亚各国之后,由于这些国家深处雨林地区,交通极为不便,而且东南亚战区始终无法攻入印度,这就导致日本需要在缅甸地区部署大量的部队,以防止驻印度英军进行反扑。

第三就是太平洋诸岛。为了防止美军夺岛,也同样需要日军在各个岛屿大量的部署军队进行驻守。

如此一来,这三个地方就变成了消耗日本军事实力的无底洞,把日本军队给活活的拖死。所以当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日本扩张的脚步基本上就已经到了极限。所以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力量再去考虑进攻美国本土了。


有书博物馆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珍珠港事件,偷袭珍珠港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实力,也使二战再度扩大,日本借机攻占了东南亚和南亚大片地区,势力延展到印度洋地区,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把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拉入了同盟国阵营,也为日本的覆灭埋下了定时炸弹,那日本当时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攻打美国本土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美国的实力太恐怖。

日本虽然通过偷袭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是美国还有大西洋舰队以及本土许多的海军实力,另外最可怕的是美国本土强大的工业实力。在太平洋战争的四年时间里美国一共生产了147艘航母,到二战末期美国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这样的恐怖实力在当时的世界是无敌的,日本要是去进攻美国本土,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格,偷袭珍珠港已经耗费了日本大半实力,要是真去进攻美国本土,估计还没打到海岸线就已经被漫长的太平洋给活活拖死了。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

在1941年,抗战正处于相持阶段,日本75%的兵力都投入到了中国战场,攻打东南亚已经属于实力极限,如果再要分兵去攻打美国,只能说分身乏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日本人除非是想撑死自己。

日本人目的不在于美国本土

珍珠港事件的目的并不是攻打美国本土,日本偷袭珍珠港主要是为了削弱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并不是把美国本土作为主攻方向,事实也证明了在太平洋舰队被摧毁后的六个月内,美军无法在太平洋地区发挥影响,日军也一鼓作气占领了菲律宾、中南半岛和印尼等地区,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石油和橡胶资源。

珍珠港事件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成功。

日本偷袭珍珠港最主要的战果的就是击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所有的战列舰,但是

珍珠港上的油库没有被击中,三艘航母也毫发无损,一艘刚出港,一艘在圣地亚哥维修,一艘在返航路上,如果日本一意孤行,美国还是可以在珍珠港背水一战的,最后也证明了,日本海军是被美国航母而不是被战列舰打败的,这是日本的幸运也是日本的霉运。

虽然有种种原因导致了日本人无法直接大规模攻击美国本土,但是当时疯狂的军国主义也让日本人想方设法的袭击美国本土,这就是战争史上奇葩的“飞象行动”。


日本攻击美国本土的“飞象作战”

在二战末期的1944年,面对各个战场的颓势,日本人脑洞大开,他们采纳了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利用太平洋的西风带,将气球改装后装上炸弹放出,以期达到轰炸美国本土的目的。这种气球的原理是这样的,气球的吊篮里装有30个几公斤重的沙袋,当气球飞行高度低于9000米时,由于气压的变化,固定沙袋的螺栓会自动解脱,沙袋依次抛落,气球因减重而升高。飞行高于1.05万米时,气囊的一个阀门就会自动打开,排出氢气,气球便降低高度,在爆炸时机上,他们通过计算,确定了48小时定时装置。就这样他们动员了许多的学生工人加入到炸弹气球的生产之中,战争中一共制造了一万只炸弹气球,放飞了9300只,1000只飞到了美洲地区,大部分降落在人迹罕至的地区,一共取得了美国本土6人死亡的“辉煌战果”,这大概算是世界上最廉价的“洲际导弹”了吧!


军史吐槽君


因为攻打美国本土既不符合日本的战略利益也超出了日本的战争实力。

首先来说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在下一步的战略方向上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北上进攻苏联,夺取西伯利亚;另一个就是南下东南亚,从美国、英国、荷兰手里夺取东南亚地区。在1939年经过诺门坎战役的失败后日本感到对付苏联还力有不逮,再加上海军极力争取南下,日本的战略方向开始转向南方,并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一举动极大的刺激了英美,所以英美尤其是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而在这些制裁里对日本威胁最大的就是中断石油供应,当时东南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就迫使日本不得不向英美宣战,从而夺取东南亚的控制权,保证战争机器的继续运转。到了1941年由于英国深陷与德国的战争已无暇东顾,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就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从而取得整个西太平洋的控制权,进而攻占东南亚。至于接下来美国是否会报复的问题,当时由于美国提倡孤立主义,而且在日本人看来喜欢享乐的美国人是缺乏牺牲精神的,再加上东南亚并非对美国有生死存亡的意义,所以日本判断只要摧毁了太平洋舰队,予美国以重创,美国就会向日本让步,承认日本对东南亚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自然没有攻击美国本土的必要了。

再从战争实力对比,截至1941年底战争爆发美国和日本的国力对比是8:1,日本人虽有敢于挑战美国的信心,但毕竟实力的差距摆在那里,他也不至于蠢到去攻击美国本土,逼美国人拼命的地步。况且当时日本既要防范苏联,中国现场又拖住了他大量部队,剩下的全去攻占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了,他哪还有兵力去进攻美国本土那。


明心见性真如来



二战时期的日本虽然胆大狂妄,但也没疯到异想天开的地步,直接攻打美国本土,这纯粹是痴人说梦。

日本的战略目标是控制东南亚,夺取那里的橡胶,天然气等战略资源,这个战略目标不可避免的将与美国发生碰撞,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就是先下手为强,先把美军的主力舰队消灭打残,从而在以后的战争中占据优势,或者是战争前期占据优势,日本人自己也没有天真的认为,消灭了美太平洋舰队,就能使美国一蹶不振,无还手之力。


基本就是这个思路,既然以后无可避免的要打,那我就先动手,知道打不死你,先砍掉你一只手,再不济,捅你个窟窿放放血也是好的。


山本五十六自己说过,作为一个小偷,应该先学会怎么逃跑。南云忠一作为前线总官,对这个思想当然心领神会,所以连第三波攻击都没敢发动,赶快率领舰队逃跑了。

当时珍珠港,美国军人,后勤人员,警察等共有十万人左右,是一只不小的武装力量,日本如果登陆作战,那航母舰队还要加入大量的运兵船,运兵船的航速远远低于航母等军舰,如此庞大的船队,漫长的航程,肯本不可能达到奇袭的效果,估计连珍珠港的这个战果都没有了。

即便是珍珠港的美军不堪一击,日本登陆占领了,后勤补寄怎么解决,在人家大门口,怎么可能守得住?

至于说占领珍珠港以后,巩固阵地,再一步进攻美国本土,这个脑洞太大,纯粹异想天开,没有讨论的意义。


人文茶客


其实日本是有打算在美国西海岸登陆作战的

前提是要先得到海上的绝对控制权,不然这边登陆了,海上补给被掐断,那只能有去无回了。所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本打算偷袭珍珠港来为自己在太平洋争取些时间)在偷袭珍珠港后日本还没来得及调整,美国的机器就开始运转起来,武器造的飞快……快到就好像空袭珍珠港的航母刚回去加了趟补给,等回来发现美国这边新战舰就已经下水对他作战了。

中途岛战役后,日本的海军被打垮,从此太平洋归美国管,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控制的岛屿逐步被美军“解放”,这时候别说进攻美国本土了,守着本土也只能靠着他们所谓的“玉碎”了。


我家豚鼠可肥了


很简单,日本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来攻打美国本土,也从来没有不敢想攻击美国本土。

随着二战的推进,日本越来越疯狂。但是,美国已经意识到了日本的威胁,不断加强对日本的制裁,对于石油和橡胶等战略资源一丁点也不再卖给日本。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战略资源极为匮乏的国家,美国掐断日本的石油和橡胶进口,就是直接将日本置于死地。

于是,日本只能将侵略的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而这里绕不开的一个国家就是美国。美国海军称霸太平洋地区,并且东南亚菲律宾等地就是美国的殖民地。想要占领这个地方,就必须击败美国海军。因此,日本制定了极为冒险的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意图压上日本全部的海军力量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致命一击,来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将美国太平洋舰队赶出太平洋地区。但是,已经彻底失去理智的日本法西斯没有想到的是,美国的实力太过雄厚了,即使重创太平洋舰队,对于美国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麻烦。并且,在珍珠港的军舰并不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全部家当,美国在太平洋还有很多海军基地,还有大量的军舰。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三艘航母也一艘都不在港内。珍珠港的打击使美国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进攻的实力,但是,用于防守还是有余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的战争獠牙立刻显露,美国以下饺子的速度一个舰队一个舰队的下水,不到数月的时间美国太平洋舰队就缓过。来。日本对于美国来说就像是一只蚂蚁对一头大象,就算蚂蚁拼尽全部力量,也不会对大象造成什么伤害。当然,这个比喻有些夸张了。

换一个角度来解读,1940年,不可一世的德军已经席卷整个欧洲,就差英国没有攻下了,德国只能通过潜艇的游猎战术对美国在大西洋上的船队进行偷袭。对于美国本土进行进攻,德军也是想都不敢想的。美国不断通过商船加强对英国的支援,但是,德军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于美国本土丝毫没有办法。而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如果二战德军的战斗力是十,那么日本鬼子的战斗力只有二到五。想要攻击美国本土,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过,日本还真做过一个天方夜谭的事,日本的一个学家提出一个荒诞的计划,计划通过大量大型的氢气球挂上炸弹,通过太平洋上空的气流,将氢气球吹到美国,用来轰炸美国本土。但是,这些气球最终大部分不知去向了,有一部分飘到了美国西部的荒漠。最终只炸死了六个美国人。这应该算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失败的轰炸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