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985 211以外的學生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985 211以外的學生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要二三本大學的學生

-01-

前些天朋友給我轉了一條新聞,說廣州蘇寧易購HR在廣東工業大學校招時涉嫌歧視學生,稱管培生只要985/211。

因為沒有事先說明,致使該校部分投遞蘇寧管培生的學生計劃落空,引起眾多師生不滿。

分享完信息後,朋友說起了自己的經歷。大學畢業前夕,因為他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二本院校,所以他去參加211學校的校招,面試的是一家五百強企業。

收到的回覆很簡單:“你們怎麼跑這裡來面試了?不好意思,我們公司不收二本大學的學生。”語言簡潔,態度堅決,對方揮手的動作和嫌棄的表情,彷彿多看一眼簡歷,都是浪費時間。

朋友很尷尬,默默離開。這讓我想起了考研輔導老師張雪峰在電視節目裡和嘉賓的爭論,他說考研可以改變命運,站的角度是:很多二三本學校,根本沒有像樣的企業去招聘。

他說的是事實,985/211和二三本大學的校招現場,天差地別。

在二本大學努力了四年,最終收穫了無數個“不好意思”。那種心酸和無助,很多人不懂,但還有很多人懂。

-02-

我本科就讀於山東本地的一所二本院校,人們說上大學後和之前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我能親身體會到。

一邊是以前考入名校的同學,保研留學參加各種大型活動,一邊是身邊同學,找工作考研各種灰頭土臉。

不同院校,資源差距很大。我們保研只能保本校,來學校招聘的企業,大多數都沒有聽過,因此更多人的出路中規中矩。

我們沒有高質量的講座,沒有過硬的教學設備,缺名師,缺資金,缺方向……我們有的,就是想向上的心和笨拙的努力。

考上985/211的學長學姐,我們把他們視為偶像,輪到自己時,想著差不多就行,能考上才是最重要的。複習比別人都辛苦,但考入名校的機會,要比別人,少很多。

差距就是這樣被拉開的,來自二三本學校的學生,缺的不是智商和努力,真正缺的,是機會。機會少,導致眼界窄;眼界窄,導致放不開;放不開的最後,更多人選擇了將就和穩定。

誰不想過得好一些?誰不想在未來可以光鮮亮麗?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是不相信,是沒有機會,人家看都不看就跟我們說“不好意思”時,我們又不能脫下鞋子甩他們的臉。

很多人努力了,但機會還是有限。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985 211以外的學生

-03-

去年畢業的一個博士師姐,學術能力超強,博士期間公費到海德堡大學進修,並發表了很多被老師一致稱讚的論文。

但就是這樣真心愛學術,並且實力過硬的人,因為本科不行,還是沒辦法直接在好學校任教。於是她選擇了繼續讀博士後,希望畢業後可以留在一所不錯的研究所。

大家都在喊“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施展才華,已經被大大小小的門檻,隔離在了門外。

這已經成了默認的規定,所以別人在努力時,我們只能比他們更努力,才能拼得那一點點機會。這是留給像我們這些二三本高校的普通學生唯一的路,如果自己再不爭口氣,最後被超越的,絕不止一星半點。

想起了自己的本科生涯,看著考入名校的同學,經常發著豐富多彩的生活狀態,自己只能拼著命努力。大學四年沒睡過懶覺,努力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

其實很多都是沒有明確方向的努力,但即使沒有方向,也只能竭盡全力。

誰都要強,不想差別人太多。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985 211以外的學生

-04-

正是這樣那樣的不公平,才讓我們加倍珍惜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其實,最可怕的不是不公平,而是我們連奮鬥的機會都沒有。

寫到最後,還想說,我就是那個本科來自二流大學的學生,我一直在用自己笨拙的努力,實現著自己的小小理想。

我考上了研究生,通過寫文實現了簽約,準備著自己的新書,研究著老師分配的課題,認真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我做的,在別人眼裡都不算什麼,也許我努力的終點,最後也只是別人的起點。

但我就是愛文字,就是不服輸,他們都說這是死路一條,但我就想把我愛的事情做到極致。

我承認,二三本大學的我們,也許在專業知識上比不過名校生,但我們也有自己最特殊的優勢。

人生路漫長,最終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