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 時娜 張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前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27日在第五屆嶺南論壇上,對暫緩註冊制改革、“十三五”規劃綱要刪去“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內容和新三板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左小蕾稱,資本市場發展越來越複雜之後,把一些基本常識性的(原則)都忽略不計,這個風險非常大,建議要回歸常識,對註冊制、戰興板等有更深的認識。
對於註冊制改革,左小蕾認為證監會此前表態稱需要研究非常有必要,也有道理,市場不應將註冊制改革想象得太過簡單。
左小蕾表示,目前全球大部分成熟的金融市場,除了美國,諸如倫敦、巴黎、香港、法蘭克福、新加坡等成熟市場都未採用註冊制。單純地以市場化發行體制改革來定義也不夠準確。而美國的註冊制也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其背後強調的是真實、準確、完備的信息披露標準,包括人數多達3百多人的龐大的聆訊委員會以及嚴格的聆訊標準,以及一定的聆訊程序。而不應將註冊制改革簡單地理解為將證監會的審批權力下放到上交所、深交所,因此註冊制改革一定需要配以嚴格、成熟的監管體制,這也是為什麼證監會表示需要做研究的必要原因。
談及戰略新興板,左小蕾稱,從資本市場多層次的角度來看,建立一個全新的戰興板,不是太必要。因為目前國內不同概念、板塊和規模的上市公司已經有了對應的上市市場,大公司、小公司對應主板、中小板,創新公司對應創業板,戰興板的概念與創業板有重合,“從一開始就覺得沒太有必要再批一個新的概念(板塊),過度的炒作不利於資本市場真正的發展”。
左小蕾指出,當時提出戰略新興板的一個出發點是因為國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機會,股票價格上不去,所以給這些公司一個迴歸國內資本市場的機會,但這個出發點經不起推敲。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常識性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在海外成熟市場上市的公司會價格上不去、不受投資者歡迎或者無法獲得資金配置。“很有可能是大家對公司的成長不是很看好,這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用腳投票的原則。如果是這樣的話,把它放到國內市場上就能夠做好嗎?這是公司本身的問題,不是轉換到不同市場就能改變的。” 左小蕾稱。
此外,在論壇上,左小蕾還談及目前存在的把三板變成場內市場的強烈傾向,她表示,新三板的發展要把重點放在場外多層次接力式的資金支持體系上,來支持更多的公司來三板掛牌,但是要切忌頻繁地換場交易,否則從三板作為孵化器的定位來說將會是失敗的。
而對於新三板分層制度。左小蕾認為,新三板其實相當於一個孵化器,在此上市的企業大多是不盈利的創始企業,其中不乏科技類公司,因此並沒有必要專門在新三板裡再設立一個科技創新板。如果新三板需要分層,可以考慮按融資階段分層,如天使融資階段、風投融資階段以及私募融資階段等,這樣可以更準確地向投資者釋放出這些公司的成長階段,形成一種場外多層次接力式的資金支持體系,幫助新三板更好地發揮作為孵化器的市場作用。
閱讀更多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