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扬名日本

清朝末年,朝廷认识到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开始选派学生留洋,通过人才培养巩固皇权统治。

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开始只在现役军人中选拔,到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由各省督抚保荐,学生也可以入军校。

日本军校分为三级,初级的成城学校、振武学校,属于预科。中级的士官学校,培养下级军官。高级的陆军大学,不对中国留学生开放。

蔡锷、蒋百里、张孝准三人是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的同学,由于学业优秀,被称为“中国三杰”。其中,步兵科的蒋百里以第一名成绩毕业,获日本天皇赠赐佩刀。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青年蒋百里

日本士官学校为了不再发生这样的事,从此以后将中国留学生和日本学生分开授课。

同期的中国学生还有李烈钧、张澜(民盟主席)、许崇智、蒋尊簋等。同期的日本学生也出了几个后来诧叱风云的人物,如荒木贞夫、小矶国昭等。后来侵华的一大批日军高级将领如冈村宁次等都是士官校友。

在强手如林的精英中间,要脱颖而出,三杰该有多优秀。

据李宗仁回忆,骑兵科的蔡锷上马是先抽马、让马跑起来,然后从马后追上去,双手拍马臀飞身而上,绝尘而去。把李宗仁一行看得目瞪口呆。①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青年蔡锷


步兵科的蒋百里骑术同样精湛,骑马时不用马鞭、马鞍和缰绳。几年以后在德国军队实习,一位德国教官看他走路的步态,就判断出他精于骑术。

留日期间,他们受到先进思想的洗礼。由于蔡锷的老师梁启超也流亡在日本,他们与维新派走得很近。蒋百里还拜梁启超为师。

学成回国,正值清末大练新军,他们立即被各省都督抢去。蔡锷辗转湖南、广西去了云南,蒋百里和张孝准去了东北,都以二十几岁的年龄进入政治核心圈。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张孝准

辛亥革命爆发,蒋百里已是二品顶戴(副部级)军官,蔡锷担任云南新军协统(旅长),张孝准回到家乡湖南任职。

此时的“中国三杰”都是身在高位,心忧天下,对终结帝制建立共和国充满热情。清朝送出去的留学生恰恰成为了帝制的掘墓人。

蒋百里看好未来的革命党,劝说挂名学生李华英(字小川,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南下加入了同盟会,在黄克强领导的陆军部工作。

蔡锷与云南新军青年军官于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日(农历九月初九)率兵起义,被推举为云南都督。

客观地说,当时的形势关键有二:其一,满清皇朝尽失民心,人人喊打。其二,北洋新军势力强大,掌控全局。

所以,当以汉人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人以逼退皇帝为条件荣登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虽然不甘心,也是无可奈何。从满清体制中独立出来的各省都督,多数都认可袁世凯。

此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民族矛盾转化为民主矛盾。在仍然充满浓厚帝制思想氛围的中国社会,保持帝制思维定势的官员和民众开始尝试西方民主制度。

通俗地说,就是皇帝没了,官员并不知道该怎样做官,民众也不知道怎样做民众。这就注定体制的探索充满血腥。

好吧,故事就从这开始。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聚首北京以后


当外部的压力消失,北洋内部开始分裂。对这一点,袁世凯认识并不清醒。

袁世凯实施高压政治的同时大力笼络新人。蒋百里先后被任命为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总统府军事处一等参议。其他留日学生也都给以高官厚禄。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袁世凯

袁世凯任大总统后,肆意破坏民国制度。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响应者并不多。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人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

李小川随黄克强亡命日本,三杰之一的张孝准与他们在东京汇合。

据蒋百里回忆,“二次革命”中保持中立的蔡锷被召至京城,被任命为统帅办事处处员。但从蔡锷年表来看,蔡锷这时是站在袁世凯立场上的,曾出兵四川镇压造反的军队。②

蒋百里身在总统府,他的立场至少是不反袁。

到此为止,袁世凯地位稳固,不仅北洋重兵遍布全国,也得到蒋百里、蔡锷等军界新兴势力拥护。三杰有两位被掌握在手心里。

蒋百里住在东城锡拉胡同,蔡锷住在西城棉花胡同。两个日本士官学校的老同学现在又成了总统府的同事,你来我往,经常聚在一起叙叙旧。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梁启超


此时的梁启超是他们两人共同的老师,虽然不及戊戌变法时候炙手可热,在中国的政坛上仍然很有影响力。关键是他依然热心政治。

如果这时候的袁世凯能顺应历史潮流,用军事强权作保障来推进中国的民主制度,至少有二十年的黄金机遇期,可供中国现代化转轨。那么,袁世凯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孙中山有眼光没实力;袁世凯有实力没眼光。

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考虑问题的落脚点终究会回到旧体制上去,袁世凯开始开历史倒车。引爆点在于他要当皇帝。

这下,他犯了众怒。不仅梁启超代表的维新派和孙中山的革命党在反对袁世凯的问题上立场一致,连北洋内部的军阀也有很多反对。

袁世凯复辟的野心路人皆知的时候,孙中山、黄克强决定联络革命志士推翻袁世凯。

两人商量决定,让张孝准给蔡锷和蒋百里写一封密信,派李小川秘密回国策动讨袁。

袁世凯防范很严,特务密布全国,大肆屠杀反对派。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智勇双全的反袁行动


一九一五年五月,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条约,丧失民心。八月十四日,杨度在北京组织“筹安会”,公开鼓吹复辟。军界开始骚动。

反袁时机已到。

受孙中山和黄克强委派,李小川以请求恢复留日官费的名义到了北京。李小川先见了总统府一等参议蒋百里。蒋百里暗中安排他单独去见蔡锷。

李小川找到蔡公馆,看见大门口一个人身穿雪青色纺绸衫,身材瘦长,来回踱步。看见李小川,问他找谁。李答“找蔡将军”。

那人把李小川引进内室,低声说:“你是李小川先生?我就是松坡呀!”

李小川将张孝准的密信交给蔡锷,蔡锷看了后说:“你回去告诉润农(张孝准子润农),他所谈的事我完全明白了。”

之后,蔡锷与蒋百里、梁启超秘密商量反袁对策。

蔡锷本来很自律,为了骗过袁世凯的耳目,此后忽然变成了京城逛窑子的风流客。

小凤仙隆重登场。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小凤仙,杭州人,年二八,瓜子脸,两虎牙,色纯白,体态轻盈,远望若仙子。工谈吐,精戏曲,解书史。整个一东方美女。

蔡锷终日流连八大胡同不回家,与小凤仙或品茶奏乐,或外出纵马驰骋。③

袁世凯并没有放松对蔡锷监督,仍然对蔡锷家进行了突击搜查,幸好没有搜到任何证据。

不久,蔡锷因小凤仙与夫人闹翻,夫人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京城。不知道蔡锷是与夫人合演双簧,还是夫人确实被蒙在鼓里,反正她们母子安全离开魔窟。

十一月中旬,蔡锷抱着必死的决心逃离京城。出发前与部下一起照了一张像,作为不成功就成仁的最后纪念。

蔡锷携小凤仙到火车站,小凤仙诀别而返。这一分手,二人竟成永别。

梁启超有个老当差曹福,是天津人。曹福多买了一张去天津三等座的火车票,先上车。

蔡锷化装躲开特务后成功上车,接过曹福的车票,仍然装作互不相识。

曹福一路护送到天津。

蔡锷出站后立即到意大利租界与梁启超汇合,晚上蔡锷下榻于日租界同仁医院。

到达天津后,蔡锷以养病为由致电袁世凯请求辞职。袁世凯知道笼中鸟已飞,但仍然希望劝返蔡锷,就派蒋百里赴津。

蒋百里将计就计,到天津后在得意楼旅馆和蔡锷作彻夜长谈,研究讨袁军事计划。

蔡锷请蒋百里仍回北京探听袁世凯虚实。

蒋百里回京向袁世凯报告在天津没找到蔡锷。袁世凯开始对蒋百里起了疑心。

按照计划,张孝准从日本赶到天津来迎接蔡锷。两人化装后东渡日本。

蔡锷的行李箱里有文凭、勋章、委任状等等个人物品。蔡锷把箱子交给张孝准,预写了多张给袁世凯的明信片。

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凯接受帝位。

张孝准提着装有蔡锷物品的行李箱就开始了日本旅行,每到一地,给袁世凯寄出一张明信片,制造出蔡锷在日本的假象。而真正的蔡锷,已于十二月十九日经香港、越南抵达云南。

云南都督唐继尧等军官都是蔡锷旧部。唐继尧等军官自筹安会闹剧后,都愤慨异常。留日同学王伯群将蔡锷在天津写的一封信早于蔡锷五天送到,促唐继尧下定反袁决心。

蔡锷本来是想秘密返回云南,不料消息早已传遍。云南所有码头、车站、旅馆都有民众静坐等候。“抵滇之日,儿童走卒群相告语,欣然色喜。” ④

此时的北京,蒋百里的夫人左梅眼见得丈夫的师友、学生都先后出京加入到反袁阵营,住宅附近常有鬼鬼祟祟的人。

蒋百里把写好的五封信交给夫人,“我到南京就有电报来,那时候我已经脱离险境了。你接到我的电报后,就把这几封信发出。”说完就悄然离去。

天亮后家人不见蒋百里,都来询问。夫人淡淡地说“他约朋友一大早就逛十三陵去了。”

蒋百里北京东门出城,骑驴到廊坊,转坐三等座的火车到天津,再转车南下南京到广州。梁启超这时是两广司令部的参谋长,任蒋百里为出师计划股的主任。

十二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滇军连续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

二十三日,唐继尧致电袁世凯,要求取消帝制。二十四日,蔡锷、戴戡致电袁世凯,要求取消帝制。

同时蒋百里夫人接到蒋百里安全到达南京的电报后,寄出那五封信。那五封信是寄给总统府诸位要人的。给袁世凯的信劝他及早回头取消帝制。给徐世昌、段祺瑞等人的信请他们为国家多多担当。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出兵讨伐袁世凯的联名通电。

十二月二十五日,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武装讨袁。蔡锷为护国第一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爆发。

远在北京的八大胡同也得知了这一消息,老鸨对小凤仙说:“老蔡也能造反呢!”小凤仙一笑而已。⑤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一日,护国军占领四川叙州(今宜宾)。

二十七日,贵州宣布独立。反袁的滇军入川,袁世凯的心腹陈宦举义旗欢迎滇军、称兵独立。

三月二十二日, 在国际国内形势逼迫下,袁世凯不得已取消帝制。但护国军坚决要求袁世凯退位。

此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为报陈宦背叛之仇,唆使川军拒绝蔡锷的滇黔军。北洋重武将军周骏与川军刘存厚合力进攻成都,驻重庆的曹锟相呼应。

李小川以老同学身份劝阻刘存厚不要被北洋军所利用,按兵不动。

蔡锷赶走周骏,川军迎接护国军进入成都。

六月六日,内外交困的袁世凯一命呜呼。

七月六日,四川局势已定,北京新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电报催促蒋百里尽快入川。

蒋百里回到上海安顿好家人,即由长江入川。和蔡锷会面时,蔡锷的喉结核已经严重得不能发声。

蔡锷命李小川为督署副官长,蒋百里任总参议,戴戡代理省长。

八月七日,北京政府批准蔡锷请假治病。⑥

“再造共和”中的“中国三杰”传奇

令人感叹的结局


一九一六年八月九日,蔡锷和蒋百里乘红船前往下江,船头竖“四川督军兼省长蔡”一面大旗,沿途常有土匪鸣号想要打劫,看见旗号都悄悄收兵。

蔡锷和蒋百里经重庆、武汉到上海,东渡日本求医。沿途重庆驻军陈宦、湖北督军王占元等盛情款待,人人都以一睹蔡锷这位再造共和的元勋为荣。

此时蔡锷已经病入膏肓,住进日本九州福冈医院。十一月八日,蔡锷病逝,年仅三十五岁。

蒋百里亲自料理蔡锷的身后事。一九一七年,蒋百里万里扶棺护送蔡锷回到湖南长沙岳麓山安葬。

此后,四川发生兵变,川军杀了蔡锷留下来治川的戴戡等人,李小川在云南唐继尧手下终究无法施展才华,慢慢淡出。

张孝准回到家乡湖南,任过湘岸榷运局长。一九二五年因脑溢血逝世,终年四十四岁。

蒋百里接受黎元洪的邀请任总统府顾问,直到北伐成功后进入南京政府才有所作为。一九三八年任陆军大学代校长时因心脏病去世,终年五十七岁。三杰之中,蒋百里最长寿。

总之,三杰都是人中之龙,聪明、勤奋这些人才的基本条件他们打小就有,品德、见识、勇气这些成才的特殊要求他们也都具备。

在清末民国时期,政治人物走马灯似的轮流亮相。“中国三杰”抱着一颗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勇敢承担匹夫之责,在反袁护国的历史拐点上挺身而出,发出耀眼光芒。

匡扶共和,是三杰联手的得意之作,足以笑对历史。

参考书目:

沈云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七十三辑》《蒋百里先生传》陶菊隐 文海出版社;

《蔡锷自述》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年

①腾讯《大家》微信号2016-12-04羽戈:《蔡锷,一个隐忍的革命者》

②《蔡锷年表》记载:“1913年8月,川军第三师师长熊克武在重庆讨袁独立。蔡锷奉袁世凯命,派兵入川,镇压熊克武部”,《蔡锷自述》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年

③《蔡松坡之轶事四则》《长沙日报•文艺丛刊》(1916年11月12日),《蔡锷自述》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年

④《致梁启超书》(1916年1月5日),《蔡锷自述》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年

⑤《蔡松坡之轶事四则》《长沙日报•文艺丛刊》(1916年11月12日),《蔡锷自述》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年

⑥《蔡锷年表》,《蔡锷自述》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