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率先完成第三階段3GPP R16及未來的新功能及新技術驗證測試

近日,華為率先完成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面向3GPP R16及未來的新功能及新技術驗證測試。作為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3GPP R16及未來的新功能及新技術驗證測試致力於對5G 三大典型場景在R16及未來標準中將引入的新技術、新功能標準進行預研驗證。華為嚴格依照IMT-2020(5G)推進組制定的《面向R16及未來的新功能及新技術驗證測試方法》規範(簡稱“規範”),成為首個完成所有三大場景下必選測試用例的設備廠商,為將於2019年12月份凍結的3GPP R16國際標準做出重要貢獻。

華為率先完成第三階段3GPP R16及未來的新功能及新技術驗證測試

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面向R16標準驗證評估測試現場

增強移動寬帶(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在R15標準下已經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和驗證,但在R16中仍然可以通過引入新功能及新技術對其進行性能提升,從而支撐更豐富的5G應用場景。華為在R16標準討論中提出一系列候選關鍵技術如多碼字、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調參考信號)優化增強、下行信令設計增強接收機等,這些技術的運用將會大幅度提升多用戶MIMO下系統性能。目前試驗表明,華為通過這些新技術帶來的系統頻譜效率最大可達258bps/Hz的業界記錄,與R15標準的技術相比,全網系統頻譜效率提升了50%以上。

在低時延高可靠(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場景下,在完成單站下靜止多點測試後,華為首次進行了移動多站組網場景下各種包大小業務的時延及其可靠性測試。通過Polar編碼、優化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混合式自動重傳請求)技術及結合UCNC(User Centric and No Cell, 以用戶為中心網絡)聯合優化設計,測試結果表明:在超過一公里的5G宏站連續覆蓋區域內,空口傳輸延時低於1ms的同時,傳輸可靠性高於99.999%。

在驗證關鍵技術和網絡性能優化技術的同時,華為也對未來5G應用做了積極探索和驗證。在本次測試中,針對uRLLC使能場景之一NR V2X(New Radio Vehicle-to-Everything, 車輛外聯)通信,通過Uu和SL(Sidelink)空口一體化設計,驗證了車載新架構,在多Modem間協作及多車協作下,針對目標車輛,尤其當目標車輛接收信噪比不高時,通過協作(SL)可以提升接收信噪比並改善吞吐量,為uRLLC使能場景之一的廣覆蓋應用奠定了基礎。

針對《面向R16及未來的新功能及新技術驗證測試方法》中定義的海量物聯網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場景,華為在已經具備針對小包業務通過SCMA技術支撐上億的極限連接能力,進一步結合3GPP標準情況,針對上行大連接視頻傳輸,採用上行NR空口,讓視頻業務流暢運行在5G網絡上,在本次試驗中利用已經完成5G使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校園應用演示,展現5G使能強大的智能校園功能。

華為無線CTO及5G首席科學家童文博士表示,“5G從技術上有三個方面的提升:極致的速率,極低的時延,海量的連接。華為在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中,從這三方面積極進行探索和反覆驗證。在2017年第二階段測試中已經取得超過ITU(國際電信聯盟)定義的指標的結果。在第三階段測試中,華為繼續對R16標準進行先行探索和驗證,截止目前取得一定的成果,使得我們離5G更大的願景更進一步。”

5G正處於標準確定的關鍵階段, 2018年6月,全球第一版5G 標準R15發佈, R16標準 SI/WI啟動。2019年12月將完成滿足ITU(國際電信聯盟)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標準。華為持續為R16標準化做好全面準備,支撐5G增強技術的標準化,在系統性能提升領域不斷探索,通過開展更多的5G典型應用融合試驗的研究,促進5G業務和應用發展,為各個垂直行業提供優質5G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