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我們的身體大部分時間是處於餐後狀態,如果餐後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會成倍增加。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餐後血糖高(大於10.0mmol/L)是大多數糖友都在經歷的控糖難題,其實想要降低餐後血糖真沒有那麼難,下面就教你10個方法,效果不比吃藥差。

1.食不過量,七分飽(控制總能量)

飲食最關鍵,食不過量是基礎。我們平時常說的食不過量,就是"七分飽",那怎麼判斷自己已到了七分飽呢?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就是,當吃飯速度明顯慢了,對食物沒有了強烈想吃的慾望,胃裡也還沒有感覺滿,處於可吃可不吃的狀態,就是七分飽。

如果此時放下筷子,既能讓你在4個小時後不會感覺餓,也不會因為多吃而引起餐後血糖波動。

2.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說到飲食搭配,很多糖友都知道要"主食定量、粗細搭配、葷素合理,多吃蔬菜,適量水果",卻也經常一份米飯就一份土豆絲吃,這種實際上是屬於"主食加主食"的吃法,也不利於控制餐後血糖。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因為山藥、土豆、蓮藕、南瓜等屬於澱粉類蔬菜,糖尿病患者不應該把它們當作蔬菜食用,而應作為主食。當菜餚裡有這些食材的時候,要適當減少當餐的主食量才行。

比如:吃了100克土豆就要少吃50克米飯,這樣才能做到主食攝入充足但不過量。

3.調整進餐順序

有助於餐後血糖平穩的進餐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飯前喝一點湯,開胃;

●再吃點蔬菜,以綠葉蔬菜為主,蔬菜熱量低但飽腹,吃過蔬菜後,胃就被佔了點容量,飢餓感就不明顯了;

●接著吃魚、蝦、肉類等葷菜,就不會食不知量,既保證了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也限制了脂肪的攝入,又能滿足口腹之慾;

●最後再吃適量的主食。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這樣素菜→葷菜→主食→素菜→葷菜的進餐順序循環,就把主食裹在食物中間消化,延緩吸收,使餐後血糖更穩。

4.延長用餐時間

如果吃飯速度過快,胃來不及消化吸收,大腦的感覺就會慢一拍,等大腦真正發出"吃飽了"的信號時,基本上是進食過量了。

而細嚼慢嚥能讓唾液和胃液充分消化食物,還能讓大腦及時感應"我吃飽了"的信息,避免因狼吞虎嚥而食不知量。

>建議

糖尿病患者每餐的進餐時間保持在20-30分鐘左右,這樣食物總攝入量就能得到控制,讓餐後血糖平穩一點。

5.堅持餐後運動

從吃第一口飯開始,約1小時後血糖達到最高峰,此時需要足量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然而糖友因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餐後1小時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以降低血糖,就時就需要通過運動消耗能量,改善糖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來降低餐後血糖。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建議

糖尿病患者從餐後1小時開始運動,運動強度是心率保持在170-年齡的水平,並堅持20-30分鐘,就可以有效降低餐後血糖。

6.增加日常活動時間

工作繁忙的糖友,上班沒空,下班懶得動,血糖就管不住了。

>建議

這類糖友通過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運動,比如如午餐後快走10分鐘;平時少開車多騎車或走路;少乘電梯多爬樓梯;飯後不做"葛優躺"等等。

休息日約上三五好友去騎自行車、游泳、登山、打籃球等運動,這類有氧運動不僅可以輔助降糖,還能鍛鍊心肺功能。

總之,糖尿病患者要減少靜坐少動的時間,能站就不坐,能坐就不躺,能跑就不走就對了。

7.增加力量鍛鍊

力量鍛鍊也叫無氧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糖友忽視,其實它可以鍛鍊運動部位的肌肉,可以促進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餐後血糖等,好處非常多。

>建議

糖友在堅持有氧運動的基礎上每週再進行2-3次的肌肉力量鍛鍊,包括俯臥撐、舉啞鈴/槓鈴、深蹲等運動,每次20分鐘左右。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要問降糖效果哪家運動強?有氧運動+力量鍛鍊,效果最佳!不過,每個糖友的身體情況不一樣,在做力量鍛鍊之前最好諮詢一下專業的教練、運動康復師或者有經驗的健康管理人員。

8.不熬夜,不貪睡

夜間睡眠不足會導致夜間皮質醇水平升高,使體內激素髮生改變誘發胰島素抵抗,引起血糖波動。而睡懶覺又會使糖尿病病情加重,使血糖出現波動。

因為人體血糖有幾個高峰值,凌晨4點到上午9點,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時段,假如早晨沒有按時起床,沒有按時吃飯,整個白天的血糖規律就會被徹底打亂,接著引起血糖明顯升高,結果會加重血管內皮的損傷。

>建議

糖尿病患者每晚的睡眠時間在6-8小時為佳,不要熬夜,更不要貪睡。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9.改善失眠

有人說得了糖尿病也相當於落下了一塊"心病",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糖友就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現失眠。由於血糖波動引起的失眠,更需要放鬆心情,積極控糖了。

如果因糖尿病併發症而引起的失眠,首先要加強控制血糖,延緩病情進展,並尋求醫生的幫助,對症治療;

如果由精神壓力、抑鬱、焦慮等原因引起的失眠,可以找同為糖尿病患者但樂觀、病情穩定的朋友傾訴,或結伴外出旅遊,或睡前聽點舒緩音樂等各種方式來緩解壓力,又或者尋求心理醫師的幫助,一定可以慢慢解決的。

10.調節心情

患病使糖友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又容易引起機體的應激反應,促使體內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糖友要告訴自己:控糖要在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心情不佳時可以聽聽音樂,可以外出旅遊,可以學點新鮮的知識和技能等,規律的生活節奏都能幫助緩解不良情緒。

其實控制餐後血糖真的不難,勝在落實從外(吃飯、運動)到內(心理調適)的細節把控。上面介紹的這十個方法,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細節,如果堅持使用以上方法後血糖水平依然沒有改善,這時才需要請醫生調整用藥。

>>內分泌科王醫生點評:控制餐後血糖並不難,既有藥物相助也有生活方式上的技巧,其實後者更重要。(諮詢微信:tys2830)

控制餐後血糖的10個方法,效果堪比藥物

國慶長假來了,飯局是不是會多起來呢?

審稿:李梅博士,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內科主任,天津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糖醫生健康管理(Diabetes_doctor),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可靠、實用的糖尿病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