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房企在中原遇到拿地难,闲置地块成肥肉或遭围猎

这是一个老新闻了,地块也多是“老”地块,恐怕有的都五年醇酿十年窖藏了。只不过,这些土地大多不在哪些志在必得要盖房子的开发企业手里,而是有可能在那些踌躇满志的开发商手里,当然,也有可能卖个关子,在某些“新”开发企业手里。

这是一场土地争夺战!为存在而战!为争议而战!当然,也为正义!

破茧成蝶迎春风,长缨搏虎终有日。就看想要地的一方(开发商)想不想、愿不愿意找门路、用套路去取?!

1

据多家媒体报道,新近的一次土地整治数据显示,全国闲置土地超200万亩,全国土地市场进入大整肃时间。

众所周知,以稳定房价为主要目的的房地产调控正在由需求端转向供给端,而土地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显然直接影响着开发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产品的供应。

多数房企在中原遇到拿地难,闲置地块成肥肉或遭围猎

配图


一些信息源显示,多个城市楼价横盘、滞涨甚至下跌!

另一个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一些城市土地供应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已经合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却长期闲置,暗流涌动,被企业囤而不建,肝脑投机,设法变相,画地为己。

对于“囤地”这一长期寄生在中国土地市场上的顽疾,业内意见颇大。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分别发文出手整治。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对于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要依法依规收缴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对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应分清责任,按规定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几个月,来自河南本地媒体及行业报媒中国房地产报的报道:河南省政府关于全省闲置土地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涉嫌闲置土地21.28万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到全国总量的1/10。

21万亩土地搁在那,对于河南开发企业而言,显然是一场排号分享、坐待品鉴的盛宴,向往者众,无论食者是主还是客!

有关土地市场的风向依然。8月初,自然资源部提出各省对已经合法批准的用地进行清查,并要求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及处置情况纳入督察工作重点,随后,地方政府便开始响应,对久拖不决的闲置土地“动刀”。

事实上,向“闲置土地”亮剑并非首次。

此前,国土部将全国闲置用地详情交付银监会,到多部委出台楼市新政打击囤地炒地行为,再到国土部每年例行检查,并开展专项整治,联合“围剿”囤地、囤房的行动。

2017年8月底召开的全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上,国土资源部称将在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开展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大检查。3个月后的12月29日,国土部公布了此次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总,111个城市超五万宗地块被查。

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2017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的公告》也显示,国土督察机构2017年督察新发现闲置住宅用地3148宗,23.8万亩。从2009年到2017年的8年间,我国闲置住宅用地的总量增长了58%。

显而易见,监管层早在2008年年初便出台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而于实际,在地方执行层面似乎难言顺畅。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失于宽泛和一些地方政府怠于贯彻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土地市场,不啻于任何一场阵地战。土地市场,也是一场战争!

2

土地市场很有故事。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土地供应不断,土地出让收入大涨,地价、房价也在上扬,甚至出现价高价更高的局面;另一面则是大量土地闲置,也为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此为日积月累的“土地乱象”。

曾有开发商分析,不排除有地方政府与有些开发商已经形成了利益联盟,明知开发商在囤地,却对开发商的所作所为“睁只眼闭只眼”。

那么大的地块,能看不到?又不是根针!

有人认为,如若按照河南省涉嫌闲置土地21.28万亩,占到全国总量的1/10来推算,全国涉嫌闲置土地总量已经多达200万亩。

某一方面,河南土地闲置数据领先,似乎成了全国闲置土地测评的参照。

据介绍,7月25日举行的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河南省政府《关于限制土地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显示,河南省涉嫌闲置土地21.28万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郑州、洛阳、南阳等5个省辖市涉嫌闲置土地较多,约占全省闲置土地总量的68%。

《报告》显示,根据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涉嫌闲置土地(指供地后到约定开工时间年后达不到开工标准的土地)21.28万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到全国总量的1/10,问题十分突出。

据悉,涉嫌闲置土地面积较多的有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安阳市、信阳市等5个省辖市,约占全省闲置土地总量的68%;闲置土地面积较多的省直管县(市)为邓州市、汝州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住建部就房地产市场调控问题约谈了海口、三亚、烟台、宜昌、扬州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住建部要求地方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增加住房及用地有效供应。


多数房企在中原遇到拿地难,闲置地块成肥肉或遭围猎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时常开展清理并查处闲置土地专项活动,效果如何,不言而喻,一个事实是,地方土地闲置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在一些城市,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3

“手有余粮心不慌”。土地是基础,资金是发展。没有土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报道显示,河南省造成闲置土地形成的原因主要在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

其中,政府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非净地出让导致交地时间延迟;城市建设规划不断调整;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只要一项出现问题,都会造成项目无法按时开工。

而企业方面的原因包括,部分企业因追求利益最大化申请调整规划,或拖延时期,导致土地闲置

个别企业围地圈地、炒地皮谋利造成土地闲置;一些地方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放宽项目预审限制条件,企业前期超需求拿地,后期因资金不足而中断建设;因市场需求变化,原定项目发展前景不足,企业放缓或停止项目建设,造成土地闲置

有业内人士指出,截至2017年底,60家上市房企总土地储备规模为22亿平方米,开发商囤地的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长期性,是一种主动的长期储积行为,这么做的动机不排除就是逐利。

至于郑州市场哪些地产商以上述“借口”和招商名义“拿地”?这里不做赘述,也不点名,权作人情。

业内人士担忧,一旦监管不到位而造成囤地行为野蛮生长,等再严加整治而需要耗费更多精力人力,治疗效果则更悠长。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原则上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的开发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年。一旦闲置数年“囤地”,按时入市的商品住宅项目就会相对减少,事前地方政府制定的有效的供给计划就会在实际供需中造成偏差,甚至造成供求紧张,推高房价上涨预期,以至于引起房价上涨。

事实上,“囤地”也为一些地产商带来了后期的丰厚谋(牟)利。并不排除一些尝到甜头看到有地产商因“囤地”尝到甜头的地产商而效仿,从众。

那么,如何让这些被认定的闲置土地按照法律法规尽快上市?或者被政府(无偿)收回?这才是大家关注的。具体地产商名号和项目名字这里省略。

既然不点名了,那就再稍微的深入说一下。

比如,某企业囤地,等着土地价格上涨之后直接转手,或者以合作、联合开发名义进行,很多时候,比吭哧吭哧违规销售卖房子要来钱快(多、成撮)。

比如,有地产商即便拿到土地证,有的仅仅拿到土地意向,但实际尸位素餐、雀占鸠巢,接下来就整个拿证流程,整个规划,或开个研讨会、或搞个开工仪式,但后续问题一直不愿前行吗,努力了 但努力事事拖延。

当然,这只是臆想和举例,或许事实中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严重,还要具有战术战略迷惑性。

来早不如来巧,来巧不如讨巧,讨巧不如施孬。世上挣钱的套路千千万,但就囤地,哪个账目算的划算,不是很难,尤其是在金融杠杆和金融产品横行的楼市快餐时代。

也许,土地闲置一直是个问题,具体有多少?多少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有多严重?也许没人一丝一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


多数房企在中原遇到拿地难,闲置地块成肥肉或遭围猎


但,世上就怕认真二字。

如果认真起来,这些地块则可如期按约进入市场,也可进行收回再出让,对于其他等待拿地的开发商和购房者而言,对于市场产品上市供求关系而言,不啻于一个有效的数据分析依据和结果。

战争是残酷的,有时候需要面对面肉搏、巷战,有时候要面对心机婊、美人计、套路满满。

战争是乏味的,有时候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不会发自内心的那么的开心。

房地产市场,也是一个强者生、弱者亡,智者兴、愚者衰的时代,弱肉强食、销售为王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数据指标。犹如一张大旗,迎风扑棱棱招展,观者望之,进入眼帘的更多是轮廓和气势,上面的旗号或许在多数人眼里暗淡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多少英雄气在楼市变换的时空里纵横驰骋、虚无英名!

抢者为王!

土地之困局,也是一场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