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人生路,壯志未酬辛棄疾,今又讀其詞,又生多少嘆?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寫下“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的狂妄詩句,北地遺民奮起反擊,組成了聲勢浩大的起義軍。

雖然已再無金人懼怕的岳家軍風采,卻出了一位大喊殺賊的詞人——辛棄疾

68年人生路,壯志未酬辛棄疾,今又讀其詞,又生多少嘆?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年輕時候不懂得愁的滋味,只是一味登高望遠。登高望遠,沒有憂愁卻為了寫詞勉強的說愁。

到了現在,終於體會到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沒有說。想說卻沒有說,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辛棄疾,自號稼軒其曾言“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後世的蘇辛詞派,影響深遠。

他的祖父辛贊曾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在完顏亮大舉南侵時,年僅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

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而到後來,當他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時、“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23歲的青年,毅然率領五十餘人孤軍奮戰,深入五萬敵後,生擒首腦,千里歸宋,何等的豪邁雄壯,何等的氣吞山河!

68年人生路,壯志未酬辛棄疾,今又讀其詞,又生多少嘆?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如果說蘇軾是文壇中的不世英傑,那麼辛棄疾便是武林中的文章魁首,他是真正在戰場上喋血過的,寫出的詞自有一股殺伐之氣。

68年人生路,壯志未酬辛棄疾,今又讀其詞,又生多少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可是,一瞬間的驚豔之後,便沒人再將他放在心上。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早已經沒有了鬥志,於是,

幾十年來,他一直在這樣一個令人絕望的環境中掙扎著,抱著北伐的信念,直到垂垂老矣。

68年人生路,壯志未酬辛棄疾,今又讀其詞,又生多少嘆?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公元1204年,65歲的辛棄疾在鎮江擔任知府,壯志未酬,只能懷想著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嘆大好河山日漸淪喪,哀生年不遇明珠委塵。三年後,辛棄疾過世,臨終仍在大喊“殺賊”。

然而就如同陸游期盼的“王師北定中原日”終究不會來臨一樣,這一句垂死的呼喊,再無人回答。如同這一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道盡了多少辛酸?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在一個偏安的時代,想做英雄竟不可得,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他少年時候是霍去病,有著馬踏祁連山的遠大志向,現在老了,自比廉頗,卻有誰來當趙王?


(如果您喜歡小編的文章,點個贊給我個鼓勵吧:如果你覺得小編寫得好,轉發分享給更多愛好詩詞的人:如果你有什麼話要和小編說,評論留個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