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乳汁淤積的五個最常見餵養方式,你中了幾個?

雖然乳汁淤積並不都是因為日常哺乳習慣引起,但一些不太好的方式確實會更容易引發乳汁淤積。如果媽媽能避免不當的哺乳,儘快調整,能有效的保護乳房、保障寶寶的口糧。

一、頻繁使用吸奶器

引發乳汁淤積的五個最常見餵養方式,你中了幾個?

使用經常使用吸奶器追奶,或長期瓶喂的媽媽要注意了,錯誤的使用吸奶器,比如喇叭口不合適、吸奶時間長、吸力大等,也會讓乳暈乳頭紅腫、脹硬。乳暈乳頭出狀況後很可能會進一步演化為乳汁淤積,出現“總吸不乾淨”,“吸奶量變少”的表象。於是有的媽媽趕緊增大馬力,或者延長吸奶時間,而這些恰恰進一步加重了乳暈紅腫脹硬的情況,淤積加重,吸奶量也進一步減少了,進入了惡性循環。

二、長時間“掛喂”

引發乳汁淤積的五個最常見餵養方式,你中了幾個?

很多奶少的媽媽想要追奶,聽說掛喂追奶有效果,便急於嘗試。於是在“並沒有區分自己的奶少是具體什麼原因”、“掛喂到底適不適合她”的前提下,媽媽就開始了辛苦的掛喂。媽媽們對掛喂的理解,往往就是長時間的讓寶寶掛在胸口吃奶,殊不知一旦出現錯誤掛喂,長時間低效率的吸吮不但不能刺激出更多泌乳,還會讓單次餵奶時間變的特別長。

在長時間的被吸吮,被浸泡下,嬌嫩的乳頭很容易就會出現磨損、腫脹。出奶口磨損後重新癒合容易長成小白泡,或形成小白點,這就徹底堵塞了出奶口,牽連對應的整個乳腺管裡的乳汁都無法正常移出,這就形成了乳汁淤積。

三、為了睡的好,含乳睡

引發乳汁淤積的五個最常見餵養方式,你中了幾個?

有的媽媽發現寶寶睡的不夠沉,不夠久,或者一拿掉乳頭就醒,為了能讓寶寶睡的好,媽媽情願會讓寶寶一直含著自己的奶頭。四五十分鐘,甚至更久之後,媽媽很快會感覺乳頭疼痛,乳暈也不可避免的腫脹了。乳頭的破損很快會帶來小白點、小白泡等,形成乳汁淤積。淤積後又會讓寶寶吃奶變的更加不耐煩,或者吃的更頻繁,這又會進一步加劇乳頭破損,紅腫,乳汁淤積愈演愈烈。

四、奶衝讓寶寶吃奶不敢長大嘴

引發乳汁淤積的五個最常見餵養方式,你中了幾個?

寶寶含乳時,一旦媽媽的奶陣來了,奶水會一下子噴進寶寶嘴巴和喉嚨,很容易嗆到寶寶,讓寶寶不舒服。所以避免被嗆,聰明的寶寶便會在下次含乳時,故意將嘴巴張的小一點,含乳淺一點,這樣就能避開衝出的乳汁了,而媽媽也會感覺到寶寶並沒有含深。但是這樣寶寶便會一直淺淺的喊著乳頭,不停的摩擦乳頭,時間長了就會乳頭紅腫,進而引發乳汁淤積。

五、頻繁主動餵奶

引發乳汁淤積的五個最常見餵養方式,你中了幾個?

有的奶多的媽媽喜歡按時餵奶,或習慣用奶安撫寶寶,也有自認奶少的媽媽為了追奶,就容易出現頻繁主動嘗試餵奶的情況。因為寶寶並不是真的餓,而媽媽認為寶寶“應該餓了”、“應該餵了”,於是出現頻繁嘗試餵奶,導致寶寶出現厭奶的表現。輕度厭奶的寶寶便會“含乳頭-吐乳頭-含乳頭-吐乳頭”,不好好吃奶,乳頭乳暈在反覆吐含的過程中,會出現紅腫,繼而擠壓乳腺管,使它變窄,乳汁便更不易排出來。這時即便寶寶餓了,也不容易吸出淤積的乳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