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每到中秋节前后,关中道上的农户们就开始忙活了,玉米成熟了,要收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玉米连成一片绿森森的海洋。恍惚之间,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景象了。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玉米,小麦收割完以后,都在麦茬地里种玉米。玉米生长快,成熟周期短,从种植到收获大约一百多天。每户种植基本上都是七、八亩,十来亩。对于农户来说,玉米的用途很广泛,可以直接售卖,可以加工成糁子食用,也是猪、鸡、牛、羊等家禽的主要饲料。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玉米棒子成熟以后有一尺多长,玉米颗颗饱满、金黄金黄的,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记得小学暑假作业里有个谜语是这样写的:一个孩子生的俏,头上戴顶红缨帽,衣服穿了七八层,全身都是珍珠宝。这则谜语把玉米描述的淋漓尽致。现在的玉米品种繁多,有普通玉米、糯玉米、水果甜玉米等等。记得小时候玉米的品种不多,好像是叫陕九和户单(音是这个,字不一定对)。那时候父亲还专门给我们讲过它们的区别:户单棒子短而粗,颗粒扁平,皮薄,质地疏松,适合加工饲料;陕九棒子长而瘦,颗粒圆润,皮厚,质地精密,适合吃糁子、打豆豆(爆米花)。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那时候,我们都是瓜天少地的学生,无忧无虑、精力旺盛。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撂,就大步奔向田里,帮助父母收玉米。玉米晒干后,母亲会把精选的玉米用簸箕簸干净,收拾好。拉在架子车里去大队碾糁子。那时候,全村人都争先恐后的抢收玉米,看谁家能争在第一名把新糁子吃上,这好像是一种无比的荣耀。每当娃娃们剥玉米偷懒的时候,我妈就会说:“麻利仓仓剥,你看对门你三妈屋把新糁子都吃上了,明早了我到你三妈屋给咱挖一碗糁子先潵上,咱赶紧碾下了再给还……”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碾的糁子根据外形大小分为:大颗糁子和细糁子。一般大颗糁子适合天气炎热的时候煮着吃,里面放点黄豆、绿豆、花生等等,汤多糁子少,放凉一些,喝着合适。细糁子大多数就是秋冬季节的早餐。潵糁子有讲究,不是随便往锅里一扔就行的。糁子含糖量稍高,属于凉性,胃不舒服的人不能吃太多,所以做的时候用筷子蘸一点碱面搅进去,这样吃了以后可以中和胃酸,避免胃酸过多引起溃疡。首先等水烧开后,把火调小,边往锅里洒糁子边用勺子搅动,不能让糁子粘成疙瘩;然后大火熬煮到汤溢起来时,关小火,慢慢熬煮,并不时的搅动。搅的时候用勺刮着锅底,这样不易粘锅,不易烧糊。一锅糁子做出来大约需要近一个小时,小火慢熬出来的糁子,吃起来才更粘糯更香。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糁子碾回来晾在通道里出风一下,然后装进塑料袋子就可以长时间存放。一到农历九月份以后,每天早上吃糁子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然。糁子的做法有很多种,总体分为两种:稠的和稀的。稠糁子做的时候加红芋疙瘩、红小豆、黄豆等等,稀糁子也可以加各种豆类,而我们法门周边的人,在深秋、初冬、寒冬腊月直到过年都喜欢早上咥一碗热乎乎的稠糁子,就上各种配菜简直就是聊咋了。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糁子的配菜看起来都是一些普通的农家菜,但要好吃也很讲究。比如:凉拌萝卜丝,白萝卜丝凉拌的时候用盐、十三香、菜籽油直接拌匀放一会儿就可以吃了,脆生生滴很爽口。红萝卜丝里面放上盐、十三香、生姜末、酱油、鸡精,葱花,把油烧热一泼,再把农家醋放油锅里一炝加进去,拌出来的菜很入味。炝完之后的醋香味沁人心脾,令人无限回味。也有把芝麻焙干放蒜窝里砸成末儿,拌到菜里,那吃起来简直就是满口留香。另外,秋季种的油菜幼苗长到大约十公分高的时候,我们就要把瘦弱的拔掉,留下健硕的苗子待来年开花结籽,这叫定苗。拔掉的油菜苗又嫩又新鲜可不能浪费了。洗干净后放开水锅里煮熟,挂在杆子上晒成菜干(我们农村人把这菜叫“要紧菜”)。冬季里没有菜的时候,把菜干用热水泡软,切碎,放上上面提到的各种佐料,用热油一泼,就着一碗热乎乎的糁子,整个人立马从头到脚都热乎起来了,顿感六神归为。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我们大人娃娃都爱吃糁子。每天早上去学校前,母亲必将一碗热腾腾的糁子和一碟子配菜放在案板上,她边收拾厨房边说:“赶紧趁热吃,今早是你们最爱吃的豆豆糁子,吃完去学校就不冷了。”我们姊妹几个边吃边说笑,母亲看着我们吃,其乐融融。吃完糁子,锅底的糁子呱呱特别香。洒上菜水水,嚼起来那叫一个劲道,像牛筋一样。小时候我们为了抢着吃呱呱老打架,我妈见状就说:“女娃娃不要吃呱呱,吃了呱呱脸皮厚滴很,不知道羞。”我想大概不是这样的吧,肯定是因为呱呱太香,她怕我们打架不好拉架才这样说的……

我们农村人一大早起来,碰见了打招呼:“七爷,你吃了么?”我七爷拉着架子车里面装着炕眼灰正往地里走,他就会笑着说“哦,孙娃,额吃了,咥了一碗热糁子……”你看,这好心情就是一碗热糁子带来滴!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冬日里,太阳暖烘烘滴照着墙脚,村子里的人都喜欢把饭端着、靠着有太阳的墙、蹴成一排排,边吃边谝……你往碗里看: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糁子,有的是红芋糁子、有的是豆豆糁子、有的是纯糁子……现在农村人都不种那么多玉米了,也不养那些猪、鸡、牛、羊了。玉米糁子在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但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觉得买来的糁子没有当年那么粘糯了,也没有当年那么香了。也有的人在老家独独种一小片玉米,就是为了一家人能吃上甜香的糁子。

我有位初中同学老韩,年轻有为,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代表。去年年底,他参加座谈会,我们有幸偶遇,刚好到了中午饭点,他说不想去吃会议安排的自助餐了,于是拉着我去镇里的一个农家乐,然后酣畅淋漓地咥了一碗热糁子。那厨师就是地道的老家人,地道的菜籽油泼的萝卜丝、炸的馍片,再就上一碗热糁子简直美翻了。我一直纳闷:他居然可以找到能吃上最地道的玉米糁子的地方!现在想来估计就是这浓浓的糁子情结,让他找到了这么个去处吧。

我的玉米糁子情结

以前有人说:做豆腐的才是人生的赢家,做嫩了就卖豆腐脑,做老了就卖豆腐,放坏了就卖臭豆腐,摇烂了就卖豆腐乳……我觉得潵一锅糁子才是真正的赢家,做稀了可以泡上油炸馍片吃,做稠了就着萝卜丝吃,粘锅了铲下来吃呱呱,等不到放坏就被人抢着瓜分光了,你们觉得呢?

大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一碗热乎乎的糁子才是我的最爱!真可谓:玉米糁子萝卜菜,热气腾腾咥一碗。满面红光把神安,五脏六腑都舒坦!

注:玉米糁子,普通话读音是玉米糁(shen)子,兴平人读作玉米zhen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