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上推薦閱讀《飛向太空港》導讀

語文八上推薦閱讀《飛向太空港》導讀

《飛向太空港》精導精練

李鳴生,1956年生於四川,當代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三連冠得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首席紀實作家。

李鳴生主要從事航天等高科技題材的創作,其數百萬言的"航天七部曲"(《飛向太空港》《澳星風險發射》《走出地球村》《遠征三萬六》《中國長征號》《千古一夢》《發射將軍》)等作品在海內外有著廣泛影響,被文學界稱為"中國航天文學第一人""繼徐遲之後中國第二個寫科技題材的佼佼者"。除獲得三屆魯迅文學獎外,他還獲得過其他20多項全國、全軍文學獎,是中國獲獎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國作家文庫》《中國報告文學精品文庫》《中國60年報告文學精選》《21世紀中國最佳紀實文學選》等。

作品概述

《飛向太空港》是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它以作者實地採訪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為支撐,全景式地描繪了1990年4月7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場,成功用"長征三號"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設計製造、由總部設在香港的亞洲衛星公司購買和經營的"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太空的全過程。刻畫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作品以歷史的筆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學的手法講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繪細節,表達情感,可讀性強,字裡行間洋溢著樂觀、自豪的情緒。

序章 本文參考消息

序章以參考消息的形式,對1990年的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狀況進行了介紹:歐洲空間局"阿里亞娜-4"運載火箭發射兩顆日本通信衛星失敗,美國"亞特蘭蒂斯"航天飛機發射衛星失敗,美國"大力神-3"運載火箭發射"國際通信衛星-6"失敗。這三次航天發射的失敗給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蒙上了陰影。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中國宣佈將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的決定,為全世界所矚目。

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門前

一、西昌:同步衛星的故鄉 西昌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成為中國航天發射的理想之地,西昌衛星發射場保持著連續6次成功發射衛星的記錄。在此情況下,西昌衛星發射場開始承攬外星發射業務,國內外來賓紛紛前來參觀並對西昌寄予厚望。

二、發射場:原始與現代同構的神話 西昌衛星發射場處於荒僻、原始落後之地,發射場的科技工作者居住條件極其簡陋,物質生活極為艱苦,但在面對突發的泥石流災害和"亞洲一號"衛星的發射準備工作時,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展現出崇高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犧牲精神。

三、酒吧:一箇中國人與三個美國人的對話 作者對三位美國休斯公司的專家進行採訪,以外國人的視角談了對中國以及西昌的印象和感受,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一些傳言和負面的認識,並對中美第一次空間技術合作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和良好的祝願。

第二章 歷史,從昨天的彎道走來

四、20世紀的中國與美國 回顧中美兩國在20世紀的交往,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使得兩國的關係陷入了泥淖;尼克松總統訪華和鄧小平訪美后,兩國間的政治交往越來越密切,文化交流也越來越深入,為兩國空間文明的交往做了鋪墊。

五、舉起火箭的大旗 在1984年,中國尚需向外國購買衛星並花錢請人發射,但同時我們也有了發射衛星的能力,等到了1988年,我國已經逐漸具備了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上官世盤、烏可力、陳壽椿等人就是扛起這面大旗的旗手。

六、序幕在戴高樂機場拉開 1985年6月,中國帶著自己的同步通信衛星和"長征三號"火箭,參加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拉開了中國空間技術走向世界的序幕。並在隨後的國際空間技術會上,向世界正式宣佈了中國航天發射的價格和服務內容,中國邁開了打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的步伐。

七、天時·地利·人和 在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大力神-34D"火箭、"德爾塔"火箭和法國的"阿里亞娜"火箭在發射時相繼發生爆炸。美國和法國的這4次航天發射接連遭遇失敗,迅速改變了世界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的行情,為中國的火箭打入國際商業市場帶來了契機。

八、周遊列國的中國專家們 中國抓住歷史機遇,到美國進行遊說,由於不瞭解美國的商業規則,也由於外國的偏見,我們既受到禮遇,也遭遇了數不清的不解、白眼甚至嘲弄。但經過中國專家的努力,最後還是獲得了一些有識之士的理解,和幾家公司簽訂了一些訂座協議和發射合同。

九、軌道大轉移

中國貧窮落後,百廢待興。改革開放後,科技基礎依然十分薄弱,我國的火箭發射也僅僅停留在科研試驗階段。面對大好的國際機遇,我們開拓國際市場任重道遠,但又是必由之路。專家和領導高瞻遠矚,果斷決定了要實現軌道大轉移。

十、面對世界的挑戰 初次涉足國際市場,我們遭遇了極大的兆戰:與兩家公司簽訂的板上釘釘的合同無疾而終,其他公司也對中國的火箭發射技術充滿了狐疑。中國為自已的草率和不成熟交了學費。但是我們還是等來了美國"亞洲一號"衛星的發射合同。中國急需向世界證明自己。

十一、外交場上的風雲 就衛星商業發射服務問題,中美之間進行了兩輪會談:第一輪在北京釣魚臺舉行,未能達成一致協議;第二輪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以孫家棟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面對美方的挑戰,克服種種困難,最終雙方簽署協議文件,談判最終取得成功。

十二、布什:不願得罪十億中國人 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終於迎來了第一份真正的外星發射合同。但是,正值此時,北京天安門發生的政治風波,影響了合同的正常履行。再次經過艱難的外交斡旋,布什總統終於批准了亞星的出口許可證,中國發射外星的條件成熟了。

第三章 衛星,一次總統待遇的遠行

十三、起飛,波音747 在美國休斯衛星公司和亞洲衛星公司對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進行嚴格的評審檢查後,"亞洲一號"衛星搭乘美國休斯公司包租的一架波音747飛機,享受著總統般的待遇,並在中國海關、邊防及首都機場的密切配合下,順利運抵中國北京。

十四、護送升降平臺 為了把專門裝卸衛星及設備的大型升降平臺從北京運抵西昌飛機場,中國調動多方資源和力量,從中央到地方,鐵路公路聯運,沿途軍民配合,築路炸山,終於比原計劃提前一天安全到達西昌。

十五、健力寶與《上甘嶺》 中美雙方的技術工作人員精誠合作,面對惡劣的環境氣候條件,連續工作近5個小時,最終圓滿完成了亞星的卸貨工作。美方衛星專家熟練的叉車駕駛技術給中國駕駛員上了生動一課,而一聽健力寶則見證了中美雙方科技工作者的高尚品德。

十六、美國"新娘",入了中國"洞房" 為迎接"亞星"的到來,中方應美方要求,專門為"亞星"建造了標準的衛星測試廠房,滿足了對方近乎苛刻的要求。在護送"亞星"到廠房的過程中,中美雙方工作人員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彼此感染,讓人動容。

第四章 火箭,另一個偉大的文明

十七、歐亞大陸怪圈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直到16世紀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火箭技術最為發達的國家,但是在隨後的400年裡,中國關閉了大門。火箭技術在傳入西方後被不斷改進,最終成為19世紀最為先進的武器。西方用這個武器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落後的中國開始反過來向西方學習新的火箭技術。

十八、起飛,在新的地平線上 現代意義上的火箭最早產生於一戰後二戰前的德國。希特勒政府研製的火箭技術,還沒來得及形成戰鬥力,就在二戰結束後分別被美國和蘇聯搶奪去了。美蘇兩國經過進一步研究,基本壟斷了火箭和導彈技術。中國奮起直追,在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自力更生,火箭、衛星技術直追西方,振奮了國人。

十九、"長征三號"和它的夥伴 "長征三號"火箭是多用途大推力三級火箭,它的研製歷經10年,任新民、謝光選、王之任等科學家嘔心瀝血,為"長征三號"的成功研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用聰明智慧和堅韌執著詮釋了中國航天人的精神。

二十、苦戀:中國箭與美國星 由於技術壁壘,中國的火箭設計沒有按照國際標準,箭星無法合體,中美雙方的技術協調會先後進行了多次。這個過程,既是相互磨合的過程,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過程,更是雙方友誼逐漸加深的過程。雙方經過反覆的磋商和技術攻關,最終完美實現了箭星合一,為下一步的發射工作奠定了基礎。

第五章 我們都是地球人

二十一、同一世界,兩種活法 中美第一次合作,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合作,還有很多生活習慣上的協調。首先是飲食習慣的巨大差異,西昌的川菜不合美國人的胃口,其次賓館因其服務習慣也不會為客人洗褲頭這類私人物品。中美生活文化的差異帶來了碰撞,也使得兩國的技術人員更進一步加深了理解。

二十二、倫巴、探戈與辣椒、蒜苗 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中國的工作人員下班後常見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學習,或者是種地,安排好一家老小的生活;美國人則是娛樂。由於西昌沒有夜總會等娛樂場所,中方便組織了中國姑娘們陪美方工作人員跳舞,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再一次強烈衝擊著中國人的生活觀念。

二十三、有車不坐要騎車 美方工作人員在工作之餘的消遣方式之一就是騎車旅遊,尤其是在環境非常優美的大涼山中,因為這既可以娛樂健身,又可以欣賞沿途的風土人情。但是出於對對方安全的考慮,一開始中方沒有答應美方騎車旅遊的要求。後經協商,中方才同意了美方的請求。有車不坐要騎車,這再一次衝擊了中國人的生活觀念。

二十四、迴歸自然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周圍是自然風光異常優美的地方,不僅僅開放旅遊的地方讓人著迷,未開發的地方更令人神往。面對如此美麗的自然景觀,中方工作人員更加關心的是職稱的晉級、轉業等實際生活問題,而美方工作人員則渴望爬山,去和大自然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彝族百姓交流。在兩種生活理念的碰撞中,美方人員終於理解了中方工作人員的堅韌和無私奉獻精神,併為之感動。

二十五、既是朋友,又是對手 在安裝調試"亞洲一號"的過程中,中美雙方密切合作,但是也互相進行技術防範。中方嚴格遵守安全協議備忘錄,讓美方放心,同時中方也十分注意防範自己的技術外洩。這樣的合作關係既是朋友也是對手。

二十六、"國際標準"與"家傳秘方" 在合作過程中,美方一切按照國際標準,而由於中國與世界隔絕很久,很多方法都是土辦法,但是我們還是按照美方的要求在衛星測試廠房的溫度、溼度上予以保證,空調、供電等完全按照美方的要求予以配合。在運送危險物品時,中方工作人員的勇敢和能幹也折服了美方人員。

二十七、英語:溝通世界的橋樑 由於兩個國家長時間的隔絕,語言成了雙方合作的最大障礙。中美雙方互相不能理解對方的語言,造成衛星發射基地的工作效率低下。而在生活中,即便是小到上廁所一類的事情,也會因為缺少翻譯而造成很大的麻煩。

二十八、從要走,到再來

在中美雙方的合作中,通信工作的落後使得美方大為不滿。從生活通信到工作通信,中國落後的通信狀況很難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美方在瞭解到中方遇到的困難和為此付出的努力後,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並積極想方設法予以協助解決。

二十九、西裝·領帶·先生和小姐 在"亞洲一號"衛星發射前的準備過程中,每天都要開兩次協調會。一開始由於雙方的意見相左,會議時間長,也常常吵嚷不清。隨著合作的加深,協調會也越來越和諧。中方的工作人員在著裝、稱呼上跟國際接軌,也越來越習慣和外國人打交道了。

三十、打賭:一隻烤鴨 中外7方的協調會是真誠的,也是友好的。隨著合作的深入,中外工作人員加深了友誼。但是衛星發射受到天氣的影響很大,對天氣預報的準確性要求極高。面對中方對一個月之後的天氣預報,美方的江·可達先生不相信,也不服氣,與中方的胡世祥賭一隻烤鴨。

三十一、"老外"採訪備忘錄 作者採訪了"亞洲一號"衛星發射主任江·可達、美國休斯公司首席科學家斯坦豪爾、美國國防部官員蘭國思三位外國主要工作人員。他們由衷地讚美了中方的工作精神和技術上的嚴謹,也十分坦誠地談了中國的問題,比如某些技術上的落後、交通不便以及法律制度不夠嚴格等問題。

第六章 跨越國界的飛行

三十二、人與上帝的較量 衛星發射對天氣條件的要求極高,世界上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的發射事故很多。以美國為例,僅從1986年1月至1987年6月的5次發射失敗來看,均與氣象有關。"亞洲一號"衛星發射的日子選擇在4月7日。吳傳竹作為天氣預報專家,內心極為煎熬。因為通過對17年的歷史資料的統計計算,4月7日這天,17年中有11年都是壞天氣!

三十三、發射日,一個留給明天的問號 在"亞洲一號"衛星發射日的選擇上,中方建議4月5日或6日,美方不相信中方在一個月之前的預測,以4月7日為發射日進行各項準備工作,亞星公司以4月5號是清明節等為藉口而堅持4月7日,中方無奈接受。

三十四、緊急氣象會 4月7日中午12點半,發射基地的主要領導召開了緊急氣象會議,聽取吳傳竹對氣象情況的預報,以決定第三級火箭燃料加註與否。然而複雜多變的氣象狀況讓人不敢貿然下決定。最後根據吳傳竹的大膽預測,決定進行火箭燃料加註。

三十五、加註!加註! 發射程序進入倒計時4小時,第三級火箭燃料的加註正在進行中,這時,天空中出現了雷電,在危急時刻,胡世祥果斷下令關閉了發射平臺。在雨中,火箭燃料加註兵完成了燃料加註。倒計時80分鐘,天氣狀況惡化,雷聲滾滾,雨聲陣陣,發射程序被迫中止。

三十六、中國,敞開了漢唐的胸懷 為了這次衛星發射,中信公司董事長榮毅仁、亞星公司總裁薛棟、香港大亨李嘉誠都來到了外賓觀禮臺觀看此次發射。周圍的百姓也自發地來到發射場附近的平臺觀看發射,遠在香港的亞星公司同樣在關注此次發射。面對發射程序暫時中止,大家一片焦急。複雜多變的天氣狀況在考驗著中國航天人。

三十七、推遲打開發射窗:由於突發的天氣狀況,第一個發射窗口過去了,第二個發射窗口時間太短。在吳傳竹等氣象專家的準確判斷下,衛星基地領導當機立斷,決定抓住第三個發射窗口的80分鐘,在9點半左右進行發射。火箭發射進入80分鐘倒計時。

三十八、壯懷激烈 儘管有氣象專家的預測,但是天氣狀況的複雜讓發射現場的人們十分揪心,離發射窗口越來越近,而天空還在下著小雨。從最高指揮官到西方科學家,從外賓到中國普通民眾,都十分焦急地等待著預測中的那片雲空的到來。

三十九、升起了,二十五億人的衛星 晚上9點,氣象條件就如吳傳竹等專家預測的那樣準時轉好,火箭發射進入30分鐘倒計時。9點30分,在萬眾矚目之下,"長征三號"火箭託舉著"亞洲一號"衛星升空,星箭分離後起旋,順利進人預定軌道,發射成功。

四十、月光下的宴會 巨大的成功,是對忘我工作的航天人的最好獎賞。中國從此打開了火箭發射的國際市場,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為這次發射付出了無數努力的人們在歡慶,全國人民在歡慶,凡是為此次發射傾注了巨大熱情和希望的中外人士在歡慶。

尾聲 走向新大陸

"亞洲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讚揚。衛星的製造方休斯公司更是對中方的技術和效率給予高度評價。這次成功發射使得整個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但這只是我們開拓宇宙空間的開始,人類在這條道路上會越走越遠。

作品通過對此次衛星發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國航天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新徵程,歌頌了中國航天人風雨同舟、以身許國的萬丈豪情,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的工作作風和不計得失、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作品還對這次航天發射過程中的中外合作進行客觀真實地報道,對東西方文化、思維習慣、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異進行了理性分析,並對中外在航天領域的成功合作進行高度評價並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書寫中國飛天夢的基礎上,發出"我們都是地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呼聲,體現了作者對人類明天的生存和發展的終極關懷。

片段欣賞

(一)

據傳,50年代還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1954年召開的日內瓦會議期間,有一次中國總理周恩來在酒吧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相遇。周恩來主動伸出手去想同杜勒斯握手,杜勒斯卻把臉一轉,故意裝作沒看見,巧妙地拒絕了周恩來的握手。而周恩來伸出的手則順勢朝著服務員一招,不失風度地說:"小姐,請給這位先生來杯可樂,賬記到我的頭上。"說罷,周恩來微微一笑,信步離去。

【賞析】細節描寫,表現了周恩來總理在國際外交場合具有的高超外交智慧。

(二)

西昌機場位於離西昌城約六公里的天王山下的小廟鄉,故俗稱"小廟機場"。小廟機場始建於1932年,是國民黨川康邊防軍修建的軍用簡易機場。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的西昌行轅徵調西昌、冕寧、普格、德昌等地一萬多民工,將機場改建成七百米乘五十米的泥結礫石跑道,開闢了飛機疏散道,還利用天王山的地形挖掘了幾十個飛機掩體戰壕。1940年,由中國航空公司開闢了一條重慶—成都—西昌—昆明—重慶的環形航線,同時也作為國民黨空軍的疏散機場。1958年,正式開闢了西昌—成都的航線。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為備戰備荒,小廟機場作為西南地區的一個軍事重地,又有了一番重大的擴建。據說,小廟機場的擴建計劃,還是當年的"林副統帥"林彪親自審核批准的。

【賞析】歷數小廟機場的歷史淵源,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三)

於是,1990年春節前三天一個風雪瀰漫的夜晚,由三十一人組成的護送升降平臺的運輸隊,從成都緩緩出發了。

十二輛摩托車兵分兩路,率先開道;後面緊跟的是開道警車,清道車和指揮車;接下來是載有升降平臺的大拖車;最後壓陣的是十幾輛工具車。風雪中,隊伍小心翼翼,浩浩蕩蕩,頗有"壯上一去不復還"的悲壯氣概。

成都至西昌,全程五百多公里。一路山勢險峻,坡陡路窄,全是蛇形公路;且正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霜雪遍野,途中若有任何一點因失,必將車毀人亡。

【賞析】交代了沿途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惡劣,說明運輸面臨的巨大危險,也側面烘托了運輸人員戰天鬥地、不畏艱險的堅強意志。

(四)

此時,數千公里之外的南太平洋海面上,"遠望一號""遠望二號"兩艘航天測量船早已悄然駛進了赤道附近的預定海域,正嚴陣以待,迎候"亞洲一號"衛星的隨時到來。

兇險的海面上,風高浪急,波濤洶湧,唯有頭頂的星空,顯得格外明朗。洶湧的海濤將"遠望號"一次次地拋起,再一次次地扔下,大有要一口吞掉之勢。但兩艘"遠望號"依然屹立海面,如同兩座礁石,任憑海濤的沖刷、風浪的拍打。

【賞析】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描寫數千公里之外的海洋測量船正在特命的狀態。

(五)

地下指揮所。

電子倒計時計算器在默默地走著,走著。

發射,在迫近,迫近!

"各號注意,一分鐘準備!"

01指揮員穆山站在發射控制臺前,聲音洪亮而豪邁。

最關鍵的時刻到了,專家們全都站了起來。

任總的手指又在下巴上抓來抹去。

謝總的雙手也在胸前搓揉起來。

【賞析】句式短小,獨立成段,有利於表達緊張的情緒。

(六)

狂歡的人群並不知道,雖然火箭已經上天,但這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火箭上天后,一級、二級能否正常分離,第三級火箭能否在空中二次點火,火箭和衛星能否按時起旋,起旋後的火箭和衛星能否成功分離,這每一個壞節都還懸在空中;只有這每一個環節都順利完成後,中國的這次發射才算大告成功!

因此,當不少人都在歡呼成功時,沈榮駿、胡世祥等人的臉上仍不見一絲笑容。沈榮駿兩眼平視,凝視著大屏幕,一動不動,其思維彷彿始終沿著火箭的軌道在滑行;胡世祥的襯衫早被汗水溼透了,他直愣愣地盯著大屏幕上緩緩蠕動的火箭飛行理論軌道曲線,同樣全神貫注,一動不動。

【賞析】特寫鏡頭。科學家表情嚴峻,他們眼裡的發射成功是普通民眾所不能瞭解的。

精要練習

1.《飛向太空港》的體裁是 ,這是一種介於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之間的文章樣式,

_________是用文學手段處理新聞題材的一種文體,它的基本特徵是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性。

2.西昌是________自治州的首府,具有亞熱帶高原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只有十七攝氏度,故"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季春",享有" _________"之美稱;又因為一年四季,絕大部分時間都可見到碩大明亮、圓潤清澈的月亮,故又被稱為美麗的"___________ "。

3.1984年4月8日,中國的"__________ "運載火箭在西昌把中國的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送上了太空,震動了世界。

4.自中國宣佈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起, _________便成為中國政府批准的經營運載火箭發射服務、衛星合作業務的唯一機構,這是一家全國性的具有法人資格、獨立經營權的工貿結合、技貿結合的進出口貿易公司。

5.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自己的火箭、衛星等高科技產品,送到了國際航展會上,_________是1985年6月在 __________舉行的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

6."亞洲一號"衛星,是由美國 ________公司設計產的一顆國際通信衛星。

7.不願得罪十億中國人,最終做出批准"亞洲一號"衛星出口許可證決定的是美國總統_______ 。

8"亞洲一號"衛星準備發射期間,困擾中外雙方的最大的問題是________ ,因此在發射基地最為繁忙的工作人員是__________ 。

9.1990年4月7日,西昌衛星發射場用" _________"火箭成功發射_________標誌著美國與我國正式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

10."亞洲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大人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的結果,其中擔任發射現場總指揮的是________,指揮長是________ ,副指揮長是________ ,氣象處處長是_________ 。

11.1990年在中國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之前,世界航天界發生了哪幾件航天事故?

12.西昌作為理想的航天發射場在地理條件上有哪些優勢?

13.為什麼說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災年"?

14.簡述參加"亞洲一號"衛星發射前"中外七方協調會"的各方代表。

15簡述"亞洲一號"衛星多舛的命運。

1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的題目。

發射場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應該說,發射場四周的山,才叫真正的山。那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而今剛剛被人發現。如果你身臨其境,便會看到,滿山是樹,滿山是綠。幽谷是墨綠,坡地是深綠,山巔是翠綠;還有那數不清、看不盡、聞不夠的山茶,杜鵑、蘭草、野莓以及山泉、若蘚、溪流、深潭,無不飄蕩著綠的色彩與綠的韻味。而那山、那水,那花、那草,與當今中國最現代化的發射塔架和指揮大樓同處一體,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幅絕妙的稀世奇圖。

倘若漫步于山野之中,你會看到半山腰上的彝家山寨,山寨升起的裊裊炊煙;你會聞到野花的芳香,泥土的氣息;同時你還會聽到清泉的叮咚,松濤的轟鳴,山風的低語,小鳥的輕吟,以及那松針尖上的露珠灑落在野花的脖頸或蘑菇的頭上時所發出的"滴答""滴答"的聲響。於是漸漸地,你會忘掉現代都市強加給你的種種憂愁與煩惱、名利與慾望,彷彿自己又回到了嬰兒的搖籃,全身心地進入了一種物我兩忘、心無旁騖的玄妙境界。

(1)這兩段文字描寫了西昌衛星發射場周圍的景色,請簡要概括其主要特點。

(2)作者運用了多種手法來描寫西昌發射場周圍的美麗景色,請舉例分析。

1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的題目。

美國人被允許爬山,如同中國人領到了出國護照。

這天,上官世盤親自陪同幾位美國專家爬山。美國專家個個像剛剛逃高校門的孩子,見到什麼都高興,見到什麼都新鮮。他們一路遊山玩水,一路該笑風生,一路還談"亞洲一號"衛星。不知什麼原因,中美雙方平時在小會議室裡扯不清的問題。這天在自然界這個"大會議室"裡,卻談得很是順當,十分投機。

他們不知不覺便在深山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一個彝家山寨,見幾位彝族老鄉正在地裡種土豆,幾位美國人由於好奇,便上前同他們攀談起來。

"老鄉,你們知道我們是誰嗎?"一位美國專家不知出於什麼心理,指著自己的鼻子,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

翻譯許建國先生後來說,當時他心裡直犯嘀咕,這深山溝裡的老鄉沒文化,萬一說出叫人笑話的話,豈不有損咱們中國人的形象?但他作為翻譯,又必須忠實於原話。

"我們知道。"一位彝族兄弟回答說,"你們是美國人,到這兒來發射衛星的!"

美國專家愣了愣,忙上前熱情地握住了這位彝族兄弟滿是泥巴的手,頗有點異國遇知音的味道:"老鄉,你們真辛苦呀!

"不不不,我們不辛苦。"彝族兄弟瀟灑地在屁股上拍了拍剛同美國專家握過的手,說,"你們為了世界的友誼,大老遠從美國那邊跑到這兒來發射衛星,你們才辛苦!可惜我們山裡人窮,拿不出什麼好東西招待你們。"

當翻譯將這番話譯出時,美國專家們呆住了!他們既感到驚喜,又感到驚奇,彷彿今天遇上的不是一個彝族兄弟,而是一個黨支部書記。

後來,這位中年彝族兄弟還把美國朋友請到家裡做客。當美國專家發現羊圈裡有一隻白色的羊羔正偎在母羊的懷裡吃奶時,非常高興。他們圍著羊圈,用手輕輕撫摸著羊羔,不停地學著奶羊"咩咩"地叫。

一位美國專家抱起羊羔,對彝族兄弟說;"朋友,你把這隻羊羔送給我行不行?"

上官世盤後來說,"我當時一聽,心裡一下就有點緊張了。因為老鄉養一隻羊不容易,但美國人張口就說送,你說是送還是不送?如果同意送吧,老鄉家裡很窮;不同意送吧,外國朋友又提出來了,這事咋辦?"

"可以送給你。"彝族兄弟說話了,"但這頭小羊正在吃奶,你抱回去沒奶,養不活。"

"那怎麼辦呢?"美國專家攤攤手。

彝族兄弟說:"這樣吧,小羊你就不要了,我把這頭大公羊送給你!"說著,彝族兄弟將另一頭大公羊牽在了美國專家的手上。

美國專家一下被感動了,感動得竟不知說什麼是好。片刻,美國專家說:"這樣吧,我還是要你這隻小羊。不過呢,你先替我養著,待明年我來這兒發射衛星時,再帶回美國去。"說罷,美國專家哈哈大笑起來。

彝族兄弟說:"好,這隻小羊就算你的了。我一定替你養好,你明年來這兒時,可別忘囉!"

然後,美國專家一手拉著彝族兄弟的手,一手抱著小羊,照了一張相。

從山上回來後,美國專家無論大會小會,逢人便講:"哎,有錢人吧,還老摳;沒錢的人吧,還特講義氣。這兒不僅山好水好,人也好!"

(1)中美雙方平時在小會議室裡扯不清的問題,如今卻談得很是順當的原因是什麼?

(2)彝族兄弟最感動外國專家的是什麼?

1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的題目。

"各號注意,五分鐘準備!"

"五分鐘準備!……五分鐘準備!……"

口令聲通過無線電波,傳向西安,傳向北京,傳向太平洋,傳向數千裡航線的每個崗位,將人們的心一下懸吊起來。

於是,歷史在這一時刻,留下了無數真實而難得的鏡頭——

鏡頭之一

指揮控制中心。

數百名中外來賓湧出大廳,匆匆登上樓頂;擔任現場直播的各種攝像機,紛紛打開了鏡頭。

鏡頭之二

發射場。南山坡上。

夜幕下,冷風中,幾十名衣服單薄的少先隊員頭緊緊抱成一團,個個凍得瑟瑟發抖。但一雙雙天真好奇的眼睛,始終緊緊盯住發射場上那個龐然大物。

我鏡頭之三

發射場。東山頂上。

一個四歲左右的胖男孩,騎在父親的脖子上,兩手抓住父親的兩個耳朵。父親站在一個坡坎上,齜牙咧嘴地盯住發射場。忽然,小男孩叫了起來:"爸,我要撒尿!我要撒尿!"

父親:"兒子,馬上就要發射了,你再憋一會,回去爸爸一定給你買美國巧克力!啊?"

兒子:"爸,什麼叫美國巧克力?"

父親:"哎呀!我的小祖宗,別說話了,火箭馬上就要點火了!"說著,在兒子屁股上擰了一把。

兒子"哇"地哭了起來。

鏡頭之四

西昌。小廬山。

一座古老的寺廟前,十幾個和尚和尼姑圍作一團,眼睛全都痴痴地望著發射場的方向。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尼姑,雙手合十,舉在胸前,嘴裡輕聲地念著:"阿彌陀佛!阿你陀佛!"身邊,幾炷香火在晚風中輕輕搖曳,緩緩升騰著出家人善美的祝願。

鏡頭之五

遼寧。鞍山。

一位曾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生活了八年的退伍女兵,正在家裡目不轉睛地在看著電視上的實況轉播。看著看著,她的身子不知不覺便從沙發上滑落下去,然後雙膝跪在地上,直愣愣地望著電梘屏幕上的發射現場,滾燙的淚水忍不住湧滿眼眶……

鏡頭之六

北京。中南海。

鄧小平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收看著發射實況,一邊大口大口地吸著香菸。突然,屏幕上推出一個特寫:煙霧纏繞的火箭上,"中國航天"四個大字赫然在目!鄧小平馬上緊緊盯住屏幕,夾在手指的香菸懸在半空,一動不動。

鏡頭之七

北京。國防科工委指揮中心。

國務院總理李鵬、國務委員鄒家華以及來自各方面的專家和負責人等,端坐在指揮大廳,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大型顯示屏幕。

鏡頭之八

香港。亞洲衛星公司會議展覽中心。

幾百名中外人士再也坐不住了,全都紛紛站了起來,伸長脖子,焦急地望著巨幅屏募上裹著煙霧、託著衛星的"長征三號"火箭;旁邊,幾十桌等著慶賀"亞星"成功發射的宴席,早已準備就緒。

鏡頭之九

美國。洛杉磯。休斯公司總部。

幾十位美國專家坐在燈光柔美的測控大廳,焦急地等候著東方峽谷中那輝煌的一瞬。

忽然,麥克風裡響起斯坦豪爾從中國西昌發射場傳來的聲音:"洛杉磯,我是西昌。衛星將按時發射,請做好跟蹤準備!"

一位美國專家激動地回應道:"西昌,我是洛杉磯。一切準備就緒!"

(1)衛星發射前5分鐘是人們心情最為緊張的時刻,作者為什麼用分鏡頭的方式來描寫全球各地對這次發射的關注?

(2)九個鏡頭具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1.報告文學 新聞 文學

2.涼山彝族 小春城 月亮城

3.長征三號

4.中國長城工業公司

5.巴黎

6.休斯

7.布什

8.語言溝通問題 翻譯

9.長征三號 亞洲一號

10.沈榮駿 曲從治 胡世祥 吳傳竹

11.①1990年2月22日,歐洲空間局"阿里亞娜-4"運載火箭,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發射場升空後不到兩分鐘爆炸。

②1990年2月28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航天飛機施放的一顆偵察衛星在空中遭到解體。

③1990年3月14日,由美國"大力神-3"運載火箭發射的"國際通信衛星-6",升空後未能按預定時間同第二級火箭分離。

12. ①這兒地處橫斷山脈南段的西緣,緯度較低,離赤道較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發射衛星時,可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利於把同步通信衛星送入三萬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

②此外,火箭從這兒發射起飛後,按設計的航向飛行,整個航程可以避開大中城市,不會危及沿途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③這裡氣候宜人,空氣潔淨,為火箭、衛星的測試工作,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溫度、溼度和空氣潔淨度。

13.因為在1986年世界航天界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故:

①1986年1月28日在美國肯尼迪航天發射中心發射的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生大爆炸。②1986年4月18日,美國"大力神34D"火箭在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攜帶一顆價值五千萬美元的軍事偵察衛星發射升空,幾秒鐘後爆炸。

③1986年5月3日,美國用"德爾塔"火箭發射一顆氣象衛星,因火箭發動機的故障而失去控制,升空後僅九十一秒便被地面指令炸燬。

④1986年5月31日,法國"阿里亞娜"火箭繼1985年第十五次飛行爆炸後,在第十八次飛行中又不幸慘遭爆炸,發射被迫停止十六個月。

14.中方是: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萬源公司和長城公司。外方是:美國休斯公司、亞洲衛星公司和加拿大太列公司。

15."亞洲一號"衛星,原名叫"西聯星六號"是由美國休斯公司設計生產的一顆國際通信衛星。①1984年2月3日,"西聯星六號"由"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射上天。但因有效載荷輔助艙的火箭發動機提前熄火,未能進入預定的同步轉移軌道,最後被擱淺在遠地點為一千一百九十公里、近地點為二百五十公里的橢圓軌道上,從此開始了在太空的漂泊流浪之旅。

②為"西聯星六號"承擔保險的倫敦梅利特保險公司,向西聯公司支付了七千五百萬美元的賠款,衛星歸屬於梅利特保險公司。

③1984年秋,梅利特保險公司與美國宇航局以及休斯公司達成了回收和修理"西聯星六號"的協議,並於11月4日,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將"西聯星六號"衛星收回。

④"西聯星六號"回收後,梅利特保險公司以五千萬美元轉賣給了美國特雷衛星公司。

⑤特雷衛星公司同中國長城公司簽訂合同,擬在1988年韓國舉行奧運會前將這顆衛星發射升空,但特雷公司因破產而無法按期付款,衛星又歸回到梅利特保險公司手中。

⑥亞洲衛星公司從梅利特保險公司手中購買了"西聯星六號"衛星將它重新命名為"亞洲一號",並最終由中國"長征三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16.(1)山水蔥綠,植被豐富,自然環境優美;恬靜祥和,自然淳樸,人文環境優美。

(2)①比喻。"一座座山如同沉睡千年的少女",把未被現代文明打擾的群山比作"沉睡千年的少女",十分形象地表現了群山的自然美和純淨美。

②排比。"你還會聽到清泉的叮咚,松濤的轟鳴,山風的低語,小鳥的輕吟,以及……"作者滿懷驚喜,描寫了周圍環境的清幽,讓讀者感到了景色的豐富層次。

③對比。作者把發射場周圍的自然景色與現代化的發射塔、大樓相對比,把平靜悠然的生活與現代都市的生活相對比,突出了此處景色給人的心靈震撼。

17.(1)周圍環境優美,是美麗的景色讓談判的雙方都放鬆了緊張的心情,從而能夠更多地去理解對方,諒解對方,所以平時扯不清的問題,現在卻能談得順當了。

(2)①彝族兄弟體諒外國專家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進行衛星發射的辛苦;②彝族兄弟非常淳樸,重感情,講義氣。

18.(1)採用分鏡頭方式描寫的原因有:①分鏡頭描寫是為了張弛有度。非常緊張的描寫當中用分鏡頭的方式,可以緩解讀者的緊張的情緒,使讀者能夠冷靜客觀地看待這個重大的歷史時刻。②分鏡頭的描寫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展示不同地域的有關各方以及旁觀者們對於此次發射的高度關注。③採用分鏡頭描寫的方式,也與此次發射是一次國際合作有關,涉及中國、美國和香港地區。

(2)①跨區域廣;②涉及的生活人群廣;③發生在同一時間;④都是特寫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