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學堂——甘麥大棗湯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易·繫辭上》

餘聞方士,或以腦髓為髒,或以腸胃為髒,或以為腑。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素問·五臟別論》

昔黃帝問道於方士,未解其惑,後求教於岐伯。由此而知方士與中醫本就一體。

傷寒學堂——甘麥大棗湯

讀《輔行訣》日久,便想依性味之用,將《傷寒雜病論》諸方歸位五行,以類聚方。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甘草三兩 小麥一斤 大棗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亦補脾氣。

從方名探知,甘草大棗皆味甘善緩,補脾土之藥,可安中養血,益氣力;浮小麥味苦善降,補肺金斂降不足。肺在志為悲憂,在聲為哭,婦人悲傷欲哭者,髒燥使然,重用小麥之斂降,則津液得降化腎水而潤,甘草、大棗培土生金之法。

由此,甘麥大棗湯,補肺類方,位屬西金。補肺者,善瀉肝也,則甘麥大棗湯之用亦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