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座水上古村落,紅磚古厝羣如迷宮,建築格局500年不變

但凡能完整保留下來的古村、古鎮,都有著共同的修建風格和文化魅力。在福建,有一座明清時期的水上古村落,一幢幢完美的紅磚古厝整齊劃一,有著極致的對稱美,修建格式500多年堅持不變。

福建有一座水上古村落,紅磚古厝群如迷宮,建築格局500年不變

01

閩南第一村

這座古村落就是埭美村,處於九龍江南溪下流,有保存完整的閩南古修建群,為陳姓聚居地,被譽為“閩南第一村”。從高處望去,埭美村紅磚瓦、灰白牆、燕兒尾,典型閩南修建風格撲面而來。如今,埭美村仍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模樣,當代居民過著寧靜的日子,閒時泡茶,農忙曬穀。不管風景還是習俗,都是原生態的。

福建有一座水上古村落,紅磚古厝群如迷宮,建築格局500年不變

福建埭美村始建於明朝,至今有560年的歷史。先來看看埭美村的修建風格與格式,古村莊四面環水,村落由族員統一規劃,統一修建,全村260餘座修建佈局合理,整齊有序。當地百姓中流傳一句話“有埭美的厝無埭美的富,有埭美的富無埭美的厝”。

跟著時間的推移古厝有所磨損,但從古厝精巧的結構和裝修,仍然能聯想埭美村當年富甲一方的輝煌。儘管“富甲一方”蹤跡難尋。但古厝的硬山燕尾式屋脊,紅瓦屋面,石砌牆體,精湛的裝修工藝,木雕、磚雕、泥塑等在梁、拱、窗花等構件上的運用令人拍案叫絕。

02

修建格式500年不變

500多年前村裡就制定了一套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其間一條便是:制止更改修建格式。幾百年來村民們恪守祖訓,古老的一概向北,現代的一概向南。沒有更改過整個村落的修建格式,使得埭美古厝名揚一方。

可以被世人讚揚的紅磚古厝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建成的,埭美古厝有嚴格的修建標準,屋脊有必要採用燕尾脊,且絕對不超過祖厝;風格嘛,當然得是典型的閩系紅磚修建,因為這是老祖宗們通過不斷驗證,最終設計出來的最適合閩人日子的房子。

埭美村有兩座祠堂,前祠堂保存較為完整,其間祠堂大埕的四根旗杆,是埭美社人才輩出的史記;後祠堂建於明朝時期,這也是一塊風水寶地。聽說此房得了個“蜘蛛穴”,夏天的時候,整座房子沒有半隻蚊子。

在這裡,每一棟古厝的邊門都對著邊門,前門都對著後門,假如你有足夠大的魅力,讓村裡每一棟房子都打開門,那麼就會形成一條毫無阻止的大道,從村頭走到村尾,順便看一看哪家姑娘最美麗,還有比這更爽的嗎?

現在全村276座古厝,從明清時期保存至今的就有49座,統一朝北,其他後面修建的古厝,則統一朝南。古厝依照“九宮”格式排列,就是第一排先橫著造九座,後面的對準第一排,每一座都保持在一條平行線上。

這樣,整個村子就是一座迷宮,有無數出口,卻永遠無法找到目的地。就像人生,迷迷茫茫,徘徜徉徊,前方總有希望,卻永遠不知要如何抵達。

福建有一座水上古村落,紅磚古厝群如迷宮,建築格局500年不變

03

屋角如燕子凌空飄動

二百多座古厝傍水而建,佈局呈軸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排列整齊,埕巷垂直,前後左右有機銜接等特色,屋頂多為硬山式曲線燕尾脊,紅瓦屋面,石砌牆體,裝修工藝極為精湛,六十多座古厝坐南朝北、形狀、鉅細近乎一致,新厝坐北朝南,假如從村頭新樓高處望去,宛如閩南古厝的“兵馬俑”群 。

福建有一座水上古村落,紅磚古厝群如迷宮,建築格局500年不變

埭美村最讓我驚奇的美景就是這一條又一條的東西走向的村道,或者稱為埕道更精確,從村北往南,一排古厝(每排有10至20座)隔一條埕道,古厝在北,新厝在南,古厝前的埕道有10至20米,新厝前的埕道比較窄5米左右。走在埕道上一眼望去,無比壯觀!其次是厝與厝之間的巷道,儘管寬度只有2米左右,卻非常垂直,一眼望去,屋角燕尾脊鱗次梯比,如同有無數燕子凌空飄動,這是埭美村最靚麗的風景線。

埭美村不愧是水上古村落,滄桑的老屋,斑斕的古牆,老巷,古井,古傢俱,古老的水溝,崎嶇不平的古道,所有這些無一不滲透著閩南古厝的共同神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