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報告稱「過去二十年5億多中國人躋身中產」,擁有6.12萬資產就是中產,你怎麼看?

王執臣


我相信安聯的統計數據是經過推敲的,但是我對這個所謂“中產階級”的標準表示懷疑。

以歐洲國家的社會福利,7600歐元大概屬於中產階級。因為歐洲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人們大可以盡情消費,不需要存那麼多錢來應對將來的不時之需。能有錢積攢下來的人,應該是收入比較高的,因此列為中產階級也不算錯。

而咱們天朝,大家都知道,所有一切都處於初級階段。6.12萬元的存款或者其他金融資產對我們來說,真算不上中產。為什麼?首先我們不敢花錢,我們的金融資產是從牙縫裡省出來的,而不是真正收入有多高。——我們節衣縮食,不就為了房子住的好一點,孩子的教育好一點,醫療條件好一點。其次,我們的錢是資產增值來的。人民幣升值了,導致我們的錢折算成歐元更多了;房價漲了,導致我們的資產升值了。實際上,我們的收入有沒有比花費增長更快?——大家心裡都明白!再次,作為中產應該是幸福感最高的人,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住著價值幾百萬的房子,卻天天擠地鐵啃包子,偶爾出去瀟灑一下回來得吃幾天泡麵,這達標的五億人裡面有多少是這樣的?這種狀態談何幸福感!

最後,我對這個“造富運動”吐槽一下。的確,這些年很多人都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好處,其中不乏一些人從普通民眾成為頂尖富豪。可以,對於更大多數的普通民眾來說,這更是“造負”運動。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這些年來身揹負債的人數比2000年之前的多了N倍!這一點從最近的統計數據可以得到印證:有調查機構統計顯示,我國家庭槓桿率近年來逐年攀升,2006~2016年槓桿率從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達到50%上下,10年間增長3倍!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光看題面,可能會引起一片帶有懷疑的驚呼:這怎麼可能?其實,這裡的“資產”指的是淨金融資產,沒有包括車子與房子。

所謂的金融資產,就是可以用於投資的現金資產,包括存款、股票、理財等。不包括房子、車子這樣的大項。

如果一家4口人,其中2人能邁入中產水平,那麼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就是12萬左右。這樣的家庭,作為中產來說,也是比較靠譜的。

但這需要一個前提,就是在金融資產之外,已經解決了住房問題。

如果沒有解決住房問題,那麼個人擁有6.12萬資產,算不得中產,要知道,現在上海的房價55818元/平方米,也就是6.12萬元只夠買1平方米的房子。如果這樣的資產算中產,這樣的中產水分也太大了。

中國有5億多達到安聯的中產標準,這個數據應該也是可信度。不說別的,工商總局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全國實有市場主體9814.8萬戶,其中,企業3033.7萬戶,個體工商戶6579.4萬戶。這些個體戶與企業所有人,基本上都達到中產標準。看看身邊,開店的小老闆,6.12萬的金融資產還是有的。

再比如,一個工商銀行,也是一個市場主體,好吧就算各個分行、支行也是一個主體,也就2000多個,但工商銀行至少造就10萬個中產。像工行一樣大的市場主體,在中國數量也不少。

然後龐大的公務員系統、事業單位等。

從經濟發展來說,中國在過去20年確實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果,GDP躋身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居民收入也是節節升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飛躍式進步。這是事實,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巨大體現。

總而言之,在過去20年,中國人收入普遍提高,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有目共睹。

不過,我們也得看看居民負債情況。央行公佈的2017年數據顯示,2017年底,居民住戶存款總額達64.38萬億元,而居民貸款餘額也達到40.5萬億元,二者相減得出淨存款23.88萬億,這個數字比上一年年末還少了2.54萬億元。

雖然安聯在這份報告中指,“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人佔了全球造富運動的80%左右。”但應當看到,房地產佔到中國家庭總資產的75%,安聯說的這麼大量的“中產”,實際上大多數人也是被房地產所“綁架”。

所以,房地產增強居住屬性、減少投資屬性,甚為必要。


波士財經


對這份報告提供的數據。沒有任何異議,也不表示任何懷疑。但是,有兩個問題需要提出來商討:一是6.12萬處於中產的什麼水平,結構如何,有多少可以用於消費;二是6.12萬的購買力如何,相當於二十年前的多少。

事實上,所謂中產,決不是看資產、收入水平,還要看形成中產這段時間的價格、資產結構、消費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如果變化不是很大,當然這樣的中產是有含金量的。否則,就值得探討了。

從6.12萬的收入含金量來看,應當說,是是實在在形成的,是收入增長帶來的。但是,這些收入大多形成了資產,而不是過去的銀行儲蓄。數據顯示,銀行儲蓄增速降至四十年來新低。其中,房產是最主要的資產。而房產的形成,則主要是房價上漲過快的原因。也就是說,收入的含金量並沒有同步提升。

從購買力來看,很顯然,目前的購買力與二十年前是存在差距的,住房、醫療、教育都出現了價格大幅上漲現象,導致收入中能夠用於一般消費的部分減少。因此,實際購買力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6.12萬的中產標準,也就失去應有的價值了。


譚浩俊


對於安聯的報告,應該會有一個充分調研的過程,同時也會做好全方位的分析,而不是草率下結論。然而,對於“過去二十年5億多中國人躋身中產”,而擁有6.12萬資產就屬於中產的結論,卻反映出幾個問題。

第一、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富裕者越來越富裕,窮者越來越貧窮,而數據上也顯得有所失真。

第二、中產的覆蓋範圍太寬廣,而中產階層的上限以及下限的差距很大,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範圍界限。

第三、對於國內真實通脹率以及普遍中產的焦慮仍未充分認識,即使擁有6.12萬資產,實際上也無法抵禦房價、房租、日常生活成本壓力等負擔因素,資產提升未必代表著越幸福。

第四、國內有太多的偽中產階層,而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層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郭施亮


希望這個報道和衡量標準不是溫水煮青蛙而捧殺我們的軟刀子吧。

每每各種機構提及的中產階級時都說XX資產等等的話,包括我們自己的報道也這麼說。為什麼大家考慮問題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個和資產差不多的詞,只多一個字——“淨資產”呢?

專注於金融知識普及,讓知識深入人心,如果覺得回答的不錯,歡迎點贊,評論,更多精彩財經知識,請關注我。

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就是這一字只差,會發現我國的居民的所謂的中產就會下降一大半,甚至更多。因為淨資產是資產減掉負債,我國居民的負債率因為房貸等問題,是非常高的,雖然住著幾百萬的房子,卻也還著幾百萬的貸款,而房子的價值會隨著市場膨脹或者縮水,但貸款不是,貸款永恆的存在著,所以,這個淨資產的說法是值得關注的。

因此,我個人認為,說中產必須說可支配的資產也就是淨資產才可以,這樣才能讓人關注到我們居民的抗風險能力,從而減少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而不要麻痺自己,覺得生活的很好,而沒有了危機感。

同時,我個人認為,中產也是中等產出能力的意思,很多人的收入甚至不及社會平均收入更別提是中等偏上的收入,而單純的依靠資產和淨資產來衡量,而缺少了造血能力的指標——收入,那麼這個衡量也是不完整的,讓人放鬆警惕的。

所以,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衡量各種收入群體的完善的評價標準,以幫助更好的制定社會福利措施和經濟制度,只有自己瞭解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規則裡,才能讓我們國家強大起來。


張小帥說理財


又在下套了!

中產,我們應該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理論中確定自己符合實踐發展的評估指標體系!

中產,從農業上應該是中等產量的農場主家庭,,;工人,企業家,公職員,,,,。

應該是有實物產品及商品,還考慮△價值產出,和利潤增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