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龍之主,君王氣度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覺山隱窯戊戌年重器,傳承三千年君王獨享夔龍紋飾,由青銅器入青花瓷,歷經數月打磨終成,敬造五件美物,盡展王者之氣韻,皇家之氣場。古物新生不易,願與玩家共鑑。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一個有文化的民族,

一定有自己的圖騰。

華夏民族自幼年之時,

便選擇了龍作為崇拜之物。

從信馬由韁的隨性描繪,

到墨守成規的寫實刻畫,

差不多經歷了五千個春秋,

才慢慢成為炎黃子孫的信仰與象徵。

所以,

龍與龍紋對我們來說,

再熟悉不過了。

就瓷器而言,

從古至今官民兩窯所造龍紋器物,

不勝枚舉。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覺山隱窯同樣對其情有獨鍾,

雲龍、應龍、波濤龍、海水龍,

逐一應現在青花上,

有一相熟的老友用心攢齊了一套,

也是很具價值又有趣的收藏。

林林總總畫了這麼多龍,

元龍也好,明龍也罷,

雖然神形各異,

可都是身披金鱗、霸氣外漏。

不過這次我們不想再循規蹈矩,

而是嘗試著把目光投向更遠更寬廣之處,

很幸運,

老天爺以驚喜犒賞了登高眺望的勇氣。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夔龍,上古神獸。

唐代《龍經》記載:

“夔龍為群龍之主,飲食有節,

不遊濁水,不飲濁泉。

所謂飲於清遊於清者。”

夔龍清高脫俗,

既為龍主,

也是龍之尊者,

地位至極。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因此,

古人認為夔龍具有別龍不及的神性,

對其異常崇拜,

由此將它演變為一種紋飾,

而夔龍本來的樣子早已被淡忘的無影無蹤,

只留下這象徵王權和神權的圖騰。

大約在商晚期至西周時期,

青銅禮器和祭祀器和上常有夔龍的形象。

至高無上的神威和尊貴,

也使得夔龍紋一直是歷代君王的專屬紋樣,

甚至將相都不可隨意使用,

民間更不能逾越染指。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今天覺山隱窯將這款高古紋飾

由青銅器移繪青花瓷,

厚重滄桑之餘,

更多了一份靈韻。

尤其當我們把五件套全部擺在眼前時,

君王氣度撲面而來,

不僅令人稱歎:

穿越三千載,依然光彩照人,唯此夔龍紋。

青銅紋入瓷,

動手之前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和揣摩,

從成堆的資料開始,

歷經反覆試畫調整,

終於成形。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夔龍紋為主題,

輔以如意雲頭、蓮瓣紋、

卷草紋、回紋等,

王者氣場猶在,

更添幾分清雅。

如此美麗的紋飾,

只做一件器物實在可惜。

所以我們便設計了五件,

組成一套,

也算不辜負一番良苦用心。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蓋碗和杯子是茶器經典組合,

先前入手過「雪村訪友圖杯」的朋友,

一定知道這款器型的杯子喝茶有多舒服。

用心考較過的唇觸感和持握感,

您定會有所感知。

這套蓋碗卻是第一次示人,

器型依循古制,寬口深腹,

上手很踏實。

底足處巧藏心思,

微撇唇邊不僅整器視覺效果極好,

放置在桌案也更穩妥。

而我們也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

去做這些小小的改變,

為玩家打造一隻更順手的蓋碗。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五件套中最有賞趣的要數花盆,

一盆一託,夔龍在上,蓮瓣在下,

盆口外侈,下承如意雲頭,

紋飾與造型清雅雋秀。

幾株小竹入盆,

陳設於書房作為清賞,

可自成一景。

草木香,書卷氣,

妙趣橫生。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水盂與壯罐屬於文人雅物,

最宜擱在茶席案頭,

喝茶賞器,

古雅照今人。

顏值之外,

別忘了它們還是實用器皿,

貯水倉茶都極好。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一套五件,賞用俱佳。

可惜,燒製成品率很低,

每一套都彌足珍貴。

如果有緣擁有,

要好好愛惜,

只要願意,

相信這是一套可以陪伴您很久的美物。


群龍之主,君王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