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爲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臥龍先生諸葛亮,是現在的山東臨沂市人。三國的時候他任蜀漢的丞相。其實諸葛亮也算是“官二代”或者官幾代,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曾經在朝為官。魯迅曾經評價諸葛亮說他聰明的程度已經快趕上神仙了。他用起兵來出神入化,是那個時期有名的軍事政治家。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歷史上關於他的趣事還有說他的妻子是一個極醜之人,但是很有才華。相貌雖然和孔明不相配但是才華可以,但是也有人說他的妻子是一個很美麗的美女,只不過因為一些相鄰的嫉妒才被傳說成醜女,也或者是為了襯托出孔明不以貌取人故意貶低她的美貌?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更廣為人知的故事,也是三顧茅廬成語的來源,當年劉備在新野屯經過司馬徽和徐庶的推薦,劉備非常想要得到諸葛亮的扶持,想要和他交談一番,但是徐庶說:孔明先生您可以去找他絕對不可以讓他屈尊來到這裡。後來的故事眾所周知劉備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都沒有見到本人,堅持不懈再三求見才和孔明見到面。見到諸葛亮以後,他請教說:“現在的世道漢室已經開始衰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我有想要拯救人民的想法但是無奈能力有限,先生有什麼辦法可以幫我?”於是諸葛亮向他講述了自己“三分天下”的計策,此說後來也被收錄到《隆中對》。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諸葛亮做丞相的這些年,不因公徇私,心繫百姓,謹慎用權,為了國家盡心盡力,真正做到了知法守法,就算是自己的親人犯罪,也依然會懲罰,再小的犯罪都要懲處,不論多小的功勳都要表揚,這樣蜀國上下都對他心服口服,對他又尊敬又害怕。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在經濟方面,諸葛亮曾指示建造“山河堰”工程,直到現在四川地區最大的水利工程還是它。農業方面鼓勵農民,歡迎遷入人民,使這裡人越來越多,糧食也越來越多,各種因素相互促進,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在軍事方面更是被贊鬼才,他的八陣圖和治理軍隊的辦法被唐太宗多次讚揚,在兵器上的發明更讓人驚歎,他改良的弓弩可以十箭連發。有名的赤壁之戰更是使他一戰成名,劉備從夏口失敗以後,諸葛亮到柴桑與魯肅結交,聯合抗曹,最後使用火攻的辦法使曹軍敗北。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只有54歲,他去世的時候還在兩國交戰中,當司馬懿帶領士兵追殺的時候,卻看見諸葛孔明端端正正坐在車裡軍旗飄揚,嚇得司馬懿趕緊退兵,於是後來的故事裡就有了死諸葛嚇跑活司馬這件事。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他對蜀漢可以說是盡心盡力,被託孤後的孔明意識到阿斗才能有限,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這最後一計更可以稱得上是絕妙。諸葛孔明在蜀漢的地位很崇高,為了不讓自己死後的棺材受到打擾,他安排了很多自己的衣冠墓,用來打亂敵人的搜尋。因為作為政治家,得罪的人肯定不少,顯而易見的就是曹魏政權,古人覺得屍體被侮辱是極其恥辱的,就像順治對多爾袞做的,鞭屍洩恨。孔明的屍體葬在漢中定軍山的一個地方,但是沒有人知道確切的位置。墳墓上既沒有高高的土包,也沒有種下一些樹木。現在的武侯墓裡只有一副棺材,我們考古學家說這只是他的衣冠冢,真正的葬身之處還沒有被發現。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我國的史學界推測,當時諸葛亮應該給劉嬋發了一雙密信,信裡用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的方式寫了他真正的葬身之處,據說抬棺材的人當時從成都開始往南走,一直走直到繩子斷了,我操繩子在哪裡斷裂,孔明的屍體就埋在哪。當時劉禪為諸葛亮選了四名身強體壯的士兵,只不過沒想到這四個人抬著棺材一直走,走了幾天幾夜繩子都沒有斷裂,他們覺得一直這樣走下去也不是辦法,索性隨地將棺材埋藏在地下就回去告訴劉嬋說完成了使命,但是劉嬋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那個繩子不可能這麼快就斷裂,於是對這四個士兵嚴加拷問判處了欺君之罪,不知當時是不是太生氣了,他竟然忘了問到底埋在哪裡,四個人已經死了。

諸葛亮為了蜀國盡心盡力,他的最後一個計策是計劃他自己的事

或許這正是孔明的計謀?他知道繩子不容易斷裂,算出了抬棺材的人會因為筋疲力盡放棄抬棺材,而劉嬋會因為暴怒處死他們,算計到了人心人性,這樣相當於被滅口了,還真就沒人知道他的真正葬身之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