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運營與設備產業地圖

5G離商用已經越來越近,被5G所吸引投身其中的企業、行業也越來越多。從2015年提出5G需求到展開5G關鍵技術研究測試,再到2017年12月NSA、2018年6月SA版本的5G標準相繼凍結,在短短的三四年間,“5G之花”逐漸綻開,業界已經能夠提供全套商用設備。數據顯示,截止到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北美、日韓運營商計劃在2019年開始提供5G通信服務,我國三大運營商也精心佈局,希望在2020年提供正式商用的5G。

5G的發展速度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5G能做的事也超出了人們在2G、3G、4G時期積累起來的認識。從火熱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正在興起的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5G應用範圍的擴大,不僅需要網絡能力適應各個行業的需求,更需要5G能夠在萬物互聯網的關鍵垂直領域實現深度融合。

5G產業地圖,也因此而繪製。從運營商的佈局,到設備、芯片、終端企業的產業進展,從ITU定義的5G三大場景,到5G在各領域中落地的現狀,這張產業地圖,力求抓住5G發展關鍵點進行勾勒,為業界提供參考。

5G運營與設備產業地圖

  海外運營商步伐加快

美國四大運營商展開5G佈局。美國運營商從2017年就開始積極進行5G試驗探索,截至目前,該國四大電信運營商均已有明確的第一階段5G部署計劃。

2018年下半年,AT&T計劃在印第安納波利斯、亞特蘭大、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納什維爾和舊金山推出5G業務。藉此,AT&T希望成為全美第一個推出5G業務的運營商。此前一年,AT&T在得克薩斯州、密歇根州、印第安納州等地推出了5G固定無線試驗。

Verizon在2017年已成功完成在11個市場的5G居民應用試驗,商用推出將基於用戶體驗。最近,Verizon宣佈2018年將在美國3~5個城市推出5G居民寬帶服務,最初將選擇加利福尼亞優先部署5G。提供的服務包括寬帶、移動通信、物聯網、3D和虛擬現實等應用。

2017年,Sprint宣佈與軟銀、芯片製造商高通合作,利用2.5GHz高頻段開發5G解決方案,實際部署時間確定為2019年下半年。此外,Sprint將使用愛立信的大規模MIMO解決方案,作為縮小4G與5G差異的橋樑。通過容量的增加和提供高速數據服務,達到有效支持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各種需求的目的。此外,Sprint正在與其RAN供應商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合作,在Sprint的2.5GHz頻譜實現5G NR的端到端可用性。Sprint 5G市場化的初步途徑是部署2.5 GHz Massive MIMO,以達到2018年實現商用的目的。

T-Mobile早前宣佈2020年將實現5G的全國覆蓋。愛立信、諾基亞、英特爾等將與T-Mobile合作開展5G部署,使用600MHz無線頻率,到2020年完成實時的、移動的全國5G建設。T-Mobile希望使用低、中、高頻段完成室內外的5G網絡建設,低頻段是600MHz,比中頻段速度要快2倍。

日、韓運營商在發展5G上也十分積極。

9月6日,韓國電信運營商韓國通訊公司(KT)宣佈將在2018年12月首次進行商用5G信號發射,並將在2019年3月針對普通消費者進行商用化服務。此前,該公司曾先後在平昌冬奧會、韓朝首腦會晤、雅加達亞運會等在傳輸、轉播及網絡服務上試驗5G技術。

NTT DoCoMo已經開展了多項5G試驗,在東京Skytree Town試驗5G毫米波系統,作為日本內務和通信部(MIC)提倡的5G實地試驗的更廣泛推動的一部分。在日本橫濱使用39GHz毫米波段進行了長距離5G移動通信聯合現場試驗。

SoftBank在5G領域也非常活躍。日本電信公司最近與華為簽署合作伙伴關係,向其企業合作伙伴展示潛在的5G用例。軟銀說,它正在計劃研究5G技術的各種實驗,並計劃在2020年左右推出5G商業服務。

KDDI參與了5G試驗,主要是愛立信和三星電子。去年9月,KDDI與愛立信簽署協議,在日本全國許多城市測試4.5GHz頻段的概念驗證。KDDI和愛立信表示,他們計劃在4.5GHz和28GHz頻段的各種用例中進行大量測試,包括5G和LTE技術之間的互通。

5G運營與設備產業地圖

三大運營商全面佈局

  中國運營商在近期也公佈了自己的5G計劃。

中國電信:5G“三朵雲”

中國電信5G網絡演進總體遵循三大原則:一是多網協同原則,5G和4G、WLAN等現網共同滿足多場景業務需求,實現室內外網絡協同;同時保證現有業務的平滑過渡,不造成現網業務中斷和缺失。二是分階段演進原則,避免對網絡的大規模、頻繁升級改造,保證網絡的平穩運營。三是技術經濟性原則,關鍵技術和方案的選擇,需要基於技術經濟比較;網絡建設需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固移資源協同和共享,併發揮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國電信在業界首次提出了“三朵雲”的5G網絡架構,由接入雲、控制雲和轉發雲共同組成。接入雲實現業務的接入和流量吸收,控制雲實現網絡功能集中控制和能力開放,轉發雲則實現流量高速轉發、流量直達。未來的5G網絡是全面雲化、應用融合的智能新網絡,基於NFV/SDN架構,支持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新特性。中國電信將成立5G創新中心,全力做好5G研究創新;打造5G示範工程,開展17個城市規模試驗;按照總體規劃,加快各項準備,力爭到2020年實現5G規模商用。

在5G終端策略上,中國電信繼續堅持5G全網通、創新泛智能發展策略,更加註重AI賦能、體驗提升、協議互通、安全增強,為業界在芯片/模組、射頻天線、全網通終端以及智能應用等領域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中國電信將聯合終端芯片、品牌廠商、儀表廠商等,成立5G終端研發聯盟,發佈中國電信5G終端白皮書1.0,並啟動行業終端研究。

在創新5G應用模式上,中國電信將強化固移融合、雲網融合,培植5G應用的新動力,年內將成立5G應用創新聯盟,發佈5G應用合作白皮書,重點加強與業界標杆企業合作,有效聚合產業力量。在應用創新上,與聯盟成員充分融通、共享,推進5G發展從連接到聯接,實現萬物互聯;從內容到應用,更加聚焦消費場景;從產品到服務,更加註重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進而打造5G應用新模式。在應用擴展上,與聯盟成員共同打造系列增強型移動寬帶應用、超高清視頻等通用創新應用,以及智慧城市等垂直行業應用,推動5G應用發展邁向新高度。

早在2017年12月,隨著中國電信在蘭州的 5G基站開通,中國電信的5G試點在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等六個城市全部開通。

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中國電信在北京等12個城市開展5G規模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日前,中國電信5G聯合開放實驗室建成首個運營商基於自主掌控開放平臺的5G模型網,正式啟動了5G SA(獨立組網)測試。這是2018年6月3GPP發佈首個SA標準版本後,業界首個運營商組織的基於開源技術、分層解耦全開放架構的5G技術驗證。

  中國移動:四方面推動

中國移動將在四方面推動5G發展:一是打造一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開展TDD/FDD融合組網規模應用,建設超寬帶、智能化、高品質的全光網絡,進一步拓展NB-IoT規模商用。二是打造國際領先的5G網絡,以獨立組網為目標架構規劃5G網絡,推進5G網絡部署雲化,加速推進5G產業端到端成熟,依託5G聯合創新中心以及5G產業研究院,開展智慧城市、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創新平臺和研發應用。三是打造5G+AI智慧運營和服務能力,基於開放網絡自動化平臺(ONAP)推動網絡智能化,推進家庭業務、垂直行業應用智能化升級,全面打造智慧服務體系。四是打造合作共贏數字生態體系,搭建線上線下立體化能力開放平臺,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重點領域,與產業各方共同推進實現開放合作、價值共創、發展共贏。

中國移動的目標是打造靈活、敏捷、多樣的5G智慧網絡。5G網絡可通過虛擬化,採用通用的硬件實現專用網元功能;通過網絡切片,按需調度網絡資源,實現網絡資源編排自動化。此外,中國移動還將同步推動5G終端產業成熟。中國移動聯合全球終端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啟動了“5G終端先行者計劃”,併發布了《5G終端產品指引》。

中國移動的5G終端推進路線是緊貼中國移動的網絡試驗展開的。根據中國移動規劃,網絡試驗從2018年7月開始在外場測NSA組網,從2018年11月開始外場測SA組網,2019年10月進行友好用戶測試。按此進度,2018年底要有首批5G芯片,2019年第一季度有首批5G終端,2019年第三季度有5G智能手機。

中國移動6月份已經推出的《5G終端產品指引》,主要面向規模試驗,11月會推出《5G預商用終端白皮書》,明年6月推出《5G終端白皮書》,這個將面向商用。同時,會進行三次採購,分別會在2018年9月採購測試終端,主要是連接型CPE;2019年2月採購智能手機、連接和融合型CPE、AR/VR;在2019年7月會採購智能手機、AR/VR以及5G模組,並視情況採購無人機、5G PC/平板等產品。

從2018年到2019年,推進5G終端基礎通信能力成熟和探索5G應用場景、終端形態將是中國移動在5G終端發展上主要聚焦的兩大任務。

目前中國移動在物聯網領域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商用的公眾物聯網,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OneLink目前連接數超2.65億個,月均API調用58.5億次。中國移動的物聯網能力開放平臺OneNET,目前終端連接超4700萬,聚集了7.5萬名開發者。

中國移動不僅成立了5G聯合創新中心,還在全國建設了14個開放實驗室,並準備發起成立5G創業基金,來支持5G的創新和創業。

  中國聯通:16城試點

中國聯通近期加快了5G推進步伐,2018年規模試點已開展,2019年預商用,2020年進行規模商用。中國聯通已在16城市開展5G規模試點,15省MEC邊緣雲創新啟動。5G試點城市與業務分別為:瀋陽做工業控制,天津做智慧交通,青島做智慧港口,南京做智慧教育,上海做邊緣計算,杭州做電子商務,福州做智慧安防,深圳做智慧金融,北京做智慧奧運,雄安做智慧城市,鄭州做智慧園區,成都做智慧醫療,重慶做車聯網,武漢做智慧水利,貴陽做智慧足跡,廣州做智慧物流。

中國聯通5G建網策略上,其5G網絡將以剛剛凍結的SA為目標架構,前期聚焦eMBB(增強移動寬帶),持續保持中國聯通在3G和4G時代的網絡速率優勢,為高清視頻、VR/AR遊戲娛樂、車載影音、智能家庭等大流量高帶寬應用提供全方位的網絡支持。後續將結合技術標準和生態系統的發展進程,積極引入uRLLC(低時延高可靠)和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技術,提供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支持。

中國聯通與眾多合作伙伴積極營造5G產業合作新生態。中國聯通發佈了5G網絡切片、CUBE-RAN等六本白皮書,以及中國聯通物聯網合作開放平臺、中國聯通網絡編排器等六項5G創新成果。

今年6月28日,中國聯通與騰訊成立5G聯合創新實驗室,在核心網新商業模式、邊緣計算、網絡切片、高精度定位等領域開展研究、試驗和應用孵化;與百度成立5G+AI聯合實驗室,致力於車聯網、AI、大數據等領域的創新產品、商業模式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成立5G技術聯合實驗室,在5G的核心技術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研究,建立5G技術在野外科學臺站及科學考察等領域的應用示範。同時,攜手互聯網公司、設備及芯片廠商等啟動5G網絡切片合作伙伴計劃;與中科院、格力、北汽福田、Intel、富士康等四十餘家單位共同成立中國聯通5G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推動供需對接、知識共享和優勢互補,促進5G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

中國聯通在8月初成立的5G創新中心將作為該公司5G創新孵化的前沿陣地,針對垂直行業創新及重點合作,在5G創新中心內設立15個分中心。垂直行業創新初期聚焦十大重點行業,實現方案及產品的創新,重點戰略合作主要借力混改股東以及行業具備技術優勢的領軍企業開展重點專項合作。

這15個創新中心有十個聚焦垂直行業,包括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有5家是重點戰略合作,分別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和華為合作成立。為了更加貼近重點行業客戶,創新中心將在除北京之外的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成都等7個城市設立辦公區域。

5G運營與設備產業地圖

設備市場五大玩家

在3G、4G市場中,華為、中興、大唐是我國三大無線通信設備企業,他們在移動通信的技術創新能力、產業支撐能力、標準化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目前大唐電信集團與武漢烽火通信集團合併,使其整體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而愛立信、諾基亞也在北美市場收穫5G訂單,開啟了新一輪產業增長週期。

目前,華為與全球領先的運營商在一些發達城市部署了超過50張5G預商用網絡。

在端到端設備上,華為於2017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推出了全球首款5G終端——預商用CPE,成為5G成熟的里程碑事件。華為計劃9月30日推出基於NSA標準的端到端5G商用系統,2019年推出基於SA標準端到端5G商用系統。

在終端上,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5G商用CPE,2019年上半年推出5G Mobile WiFi,2019年下半年推出5G智能手機。在今年IFA展上,華為推出了麒麟980,明年5G終端將在麒麟980和華為5G芯片——巴龍5000基礎上打造。

生態提前構築也是5G成功的關鍵,華為針對5G應用建立的X Labs實驗室的產業合作伙伴已經增至283家,目前有4個特別興趣小組,49個合作項目。

面向5G R15版本,華為通過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包括3D-Shaping、上下行解耦和C-RAN架構等來應對5G部署中出現的挑戰,以端到端的商用產品包括無線網、核心網、承載網和終端等產品迎接5G商用部署。面向R16版本,華為將加強跨產業協作,深化與5GAA(5G汽車聯盟)、5GACIA(5G智能製造聯盟)和5GSA(5G切片聯盟)等為代表的垂直行業組織間的深度協同。

華為推出的3D-Shaping主流解決方案包括64收發和32收發Massive MIMO AAU系列,均具有三維立體的波束賦型能力,能在樓宇密集的商業街區靈活精準地控制小區覆蓋。在於近期完成的深圳5G體驗園區測試中,華為3D-Shaping對單小區的容量提升達到高於10Gbps。

中興通訊正在和全球20多家運營商進行5G的測試和驗證,其中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Telefonica、Orange、意大利Wind Tre和OpenFiber、比利時Telenet、馬來西亞Umobile等。

在5G產品方面,中興通訊已經推出了5G低頻基站、高頻基站、快速部署基站、室內覆蓋和模擬終端等全系列、全場景商用產品,是少數具備端到端支持能力的設備商,可以支持5G商用網絡的早期部署。

2017年底,中興通訊與中國移動、高通聯合進行了全球首個符合3GPP標準的互聯互通測試(IoDT)。2018年3月,中興通訊攜手中國電信、百度在河北雄安新區完成了基於5G網絡實況環境下的無人駕駛車測試,這是國內首個在5G環境下完成的無人駕駛,後續,三方還驗證不同類型信息在5G網絡中的表現。

2018年3月底,中興通訊聯合中國移動在廣州成功打通了基於3GPP R15標準的5G First call,正式開通5G商用系統規模外場站點。

中興在經歷過“窒息性”制裁後,目前在國內5G技術實驗的測試中已經趕上進度。9月中旬,在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測試中,中興通訊率先完成3GPP R15 NSA模式下4.9GHz外場測試。至此,中興通訊順利完成NSA 3.5GHz和4.9GHz系統的室內和外場測試,下一步將全面開始SA室內功能和外場性能的測試。

受益於北美市場,愛立信已經從運營商手裡獲得大額5G訂單。近日,愛立信與T-Mobile簽署了一項價值35億美元的多年期合同,為T-Mobile在全國範圍內部署5G網絡提供支持。根據協議,T-Mobile將利用愛立信5G產品組合來擴展現有的LTE容量需求,把全國範圍的LTE Advanced網絡升級到5G。

為增強5G傳輸能力,愛立信結合瞻博網絡(Juniper Networks)和ECI的傳輸技術,增強端到端移動傳輸解決方案。愛立信著眼於無線和核心功能之間的傳輸,提供專用於回傳和前傳的傳輸產品組合。據稱,愛立信的旗艦型移動回傳產品Router 6000可同時滿足近60家運營商的需求。同時,超過110家運營商還在使用愛立信的5G-ready微波技術——MINI-LINK解決方案。

愛立信的物聯網平臺方案已經進入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物聯網整體佈局。位於南京的愛立信智能工廠,首先嚐試部署了基於NB的聯網設備,包括聯網螺絲刀和其他工具,顯著提高了投資效益和生產效率。同時,愛立信也在探索利用5G連接機器人和處理器,以應用於智能製造。

諾基亞也在北美市場獲益。諾基亞與T-Mobile也簽署了價值35億美元的多年期協議,該協議將加速全美5G網絡的部署。諾基亞將為T-Mobile提供全套端到端5G技術、軟件及服務組合。

T-Mobile將採用諾基亞端到端5G技術、軟件和服務組合中的多個產品,包括商用AirScale無線平臺和原生雲核心、AirFrame硬件、CloudBand軟件、SON及5G加速服務。諾基亞和T-Mobile將利用5G研發、測試並推出面向企業、智慧城市、公用事業、運輸、健康、製造、零售、農業及政府機構等多個垂直行業的下一代連接服務。

目前,諾基亞與全球主流運營商開展了50多個5G試驗項目。諾基亞基於AirScale的5G NR系列產品可以提供更高速度、更大容量和更低時延,並可接入更多類型的業務,通過靈活多樣的選擇降低了5G推出的成本。

2018年7月20日,大唐電信集團和武漢烽火集團合併正式成立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以下簡稱“中國信科”),目前正處於內部資源整合過程,並已經針對5G產業化、商業化做出調整。

據悉,武漢虹信總經理羅昆初出任大唐移動董事長,同時出任公司黨委書記,大唐移動原執行副總裁孫曉南、大唐電信集團法律與知識產權部總經理張雪紅為董事。同時,孫曉南還將出任公司總經理。該調整主要從整合中國信科無線業務資源的角度出發,羅昆初還兼任武漢虹信總經理。

大唐電信集團在無線移動通信與核心網有較強競爭力,烽火科技集團在光通信傳輸、NFV/SDN等方面亦有明顯優勢,兩者結合將使中國信科集團具備5G端到端的競爭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