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上次我们曾推送过一篇

《人物 | 他是澳洲第一位华人大律师,当过中国驻澳总领事,堪称“澳洲版张弼士”》

讲述了麦锡祥一生都在为中澳关系发展作出贡献,

帮助同胞伸张正义的故事。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麦锡祥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同样在“白澳政策”下,

为了同胞的利益而奔忙、拼尽全力的先贤

——梅光达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梅光达像

梅光达于道光三十年(1850)诞生于

新宁县端芬乡龙腾里一个小业主家庭,

父亲梅扩远凭着

加工广东传统工艺装饰品的技术,

在山底墟开了一间小店,

艰难地维持全家的生活。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梅光达故居 | 图源 江门新闻网

远赴重洋

咸丰九年(1859),

年仅9岁的梅光达告别悲痛而又无奈的父母,

随其叔父等乡亲远渡重洋

开始了他漫长的海外移民生活。

他们到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阿拉顿矿区之后,

与同行的乡亲马上进入到各个矿场,

彼时,尚需大人们呵护的梅光达经叔父联系,

到了英格兰人汤玛士·福斯特的杂货店当杂工。

得到奇遇

梅光达以他的勤奋赢得了福斯特的信任,

将每日记账记日志的工作

逐渐交给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少年。

受采矿人的影响,

年幼的梅光达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采矿发财致富

当杂货店的伙计绝不是他到澳大利亚来的目的,

所以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自学地质学知识

这位勤恳忠诚、聪明好学的东方少年

引起了常来杂货店的英格兰人

爱丽丝·辛普森夫人的喜爱,

在征得经营金矿的丈夫同意后,

梅光达被辛普森夫妇收为养子

这一奇遇改变了梅光达后来的生活。

良好教育

来到辛普森家,梅光达开始接受严格的西方教育,

在养母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基督徒。

随着年龄增长和养父矿场业务的扩大,

他更多地协助养父管理矿场,担任翻译,

沟通200多位广东籍矿工与场主的联系。

同时他自学的地质学知识也给自己带来了财富,

在养父的矿场拥有了自己的股份。

1871年,也就是他21岁那年,

梅光达加入了澳大利亚籍,

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

1877年养父去世后,已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他

放弃了与养母一块去澳大利亚北部发展的计划,

继续留在矿区拓展自己的事业。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梅光达在他的一家店铺前留影

商业发展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年轻时的梅光达 | 图 @张子涵

1882年,梅光达的事业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他由阿拉顿矿区迁到悉尼,

开始了向商业发展的计划。

他一方面开设进口商行和百货公司,

源源不断地从祖国输入丝绸和茶叶,

从事中澳贸易;

另一方面开设了

中国茶楼、酒楼,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矿场和商业的成功发展,又为梅光达

向学校、教会、慈善机构捐款,

从事公益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是名副其实的澳中贸易开拓者。

美好伴侣

1886年,一位端庄的英格兰女教师

玛嘉烈·斯卡利特不顾家庭的激烈反对

毅然接受了梅光达的求婚,

这位出身名门的闺秀

后来成为梅光达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以及维护华侨权益活动的坚定支持者。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梅光达与妻子玛嘉烈.斯卡利特 | 图 @张子涵

三次回国

从1859年至1903年的44年间,

梅光达曾三次回国考察商务和返故乡省亲,

并多次会晤清廷官员,反映保护侨胞的意见。

梅光达第一次回中国省亲是在1872年4月,

也就是他入澳籍后的第二年。

此次回国,也为他之后回澳转而经商,

大力拓展澳中贸易坚定了信念。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1890年代中期梅光达的家庭合影 | 图源 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

1888年11月,梅光达携妻女第二次返乡。

并拜会了两广总督张之洞,

向他报告澳国日益猖獗的排华情况,

请求清政府与英国政府交涉,

设法废除苛禁,保护在澳侨民;

他还同张之洞陈述了

中外大势、发展外贸以强国富民的想法。

然而由于当时的国情问题,并无结果。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梅光达家庭及产业 | 图 @张子涵

1894年,梅光达第三次回国,

计划把澳大利亚的羊毛进口到中国,

以拓展中澳贸易。

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社会政局动荡,

梅光达的贸易计划无法实施,

于是黯然返回澳洲。

爱侨护侨

梅光达时刻关心华侨的命运,

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力,

经常向澳国政府或政要反映华侨的意见和呼声,

要求改善他们的待遇。

还利用各种场合,

申明反对种族主义的“白澳政策”。

1883年,他被聘任新南威尔士调查委员会委员

负责调解欧洲工人与华侨之间的纠纷。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梅光达的会客室 | 图 @张子涵

光绪十四年(1888年)8月,

梅光达联合岑植棠、刘光明、叶维利等

26位澳大利亚商民,

写了《梅光达等澳洲商民禀陈受虐事呈总署函》,

建议政府在各埠设领事馆,“永远保护”侨民。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身着满清官员服饰的梅光达 | 图 @张子涵

光绪十五年(1889年)3月初六,

梅光达又以个人名义写了

《新金山华商梅光达请于澳大利亚

奏派领事保护华工致总署禀文》。

英年早逝


1902年8月19日,

梅光达在办公室被一名白人暴徒袭击成重伤。

1903年7月26日在悉尼病逝,终年53岁。

出殡那天,3000多名悉尼华侨和市民自发地

为这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

反抗种族歧视的斗士送葬,

悉尼《公报》赞扬梅光达是

“一位世界性人物”

人物|澳大利亚第一位华裔公民,中澳华工的“守护者”—梅光达


看过麦锡祥那篇文章的小伙伴们知道:

麦锡祥彼时也在为“设立中国领事”而奔忙,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梅光达1903年逝世后,

是麦锡祥接过了这根“接力棒”,继续保护侨民,

使得清政府终于在1909年,

于墨尔本设立了第一个领事馆。

此前,直至梅光达去世,

澳华侨同澳政府间的交涉及华侨之间的纠纷

均由梅光达作代表出面调解,

他事实上是在履行中国领事之职责。

1903年2月,驻悉尼法、德、美、俄、日

等20国使节签署证书证明,

承认梅光达为事实上的中国领事。

联邦政府总理巴登领衔,

新南威尔士州长、大法官、悉尼市长及议员等24人

也联名出署证书,证明梅光达在华侨中享有崇高声望,

接受他为华侨的代表,处理有关涉侨的事务。

一位华裔能被各国使节及澳国政府的认可,

给予如此崇高的荣誉,这在海外侨领中是极少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