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服务提供体系,提升服务水平,苏州工业园区各社区就一直致力于不断丰富和规范社区服务场所的使用,着力改善社区生活环境,从多方面加强社区服务场所建设,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而这也符合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完善和改进硬件设施配备

群众文化扎根于社区,要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社区硬件设施的配套问题。园区各社区成立的时间有先后,成立早的社区配套设施设备越来越难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园区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对于老旧社区配套用房、设备的改造升级,尽可能地使其符合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为基层公共服务的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与之相对,新建的居委会也都会在筹建之初将这些所需设备配齐到位,以便推动新建社区居民的融合和社区氛围的营造。同时,园区每年也积极组织进行健身路径的申请以及安装工作,满足老年朋友的健身需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硬件配置。

健身设施 李玮晨摄 图片来源:苏州工业园区

二、丰富和规范文化教育活动

除了硬件配置的提升,社区作为公共文化的基层载体,也向居民提供了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由于资源有限,社区与更专业的志愿力量携手,开展了教育活动,如邀请清源华衍到社区开展水资源教育活动,为社区带来专业的科普资源。除此之外,还有语言类公益课程、少儿故事会、养生讲座、手工活动等多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性功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居民活动的增加,对于社区用房的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为此,社区明确了预约制,并将居民的预约使用时间排成表格并张贴,让这些团队的活动更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实验 李玮晨摄 图片来源:苏州工业园区

三、增添和强化个性化标签

在基层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除了共性的大众文化,也需注重小众、特色文化的推广。每个社区由于自身的居民构成、周边环境不同,都会有自身特色。将这些特色元素整合,形成自己社区的个性标签,将给居民们带来更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交流大趋势之下,居民们的相互交流也多了起来,这种对于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也将在交流中得到强化,并激发他们进行投身于社区精神文化氛围打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及了要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而对于基层而言,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的提供,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软硬件并重、兼顾个性化将成为提升居民对社区生活环境的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