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子」也很高大上,「吃酒」吃得更豪爽!

黔江話,屬於西南官話的一種,確切地說,是四川方言川東片區重慶方言的一個分支。由於其境內的土家族、苗族均有自己的語言 ,因此黔江方言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今起,本報推出名著裡的黔江方言。

在黔江當地,方言使用頻率多且很有代表性的,有兩個:“麼子”和“吃”。

當“你在搞麼子” “下午吃麼子”這些熟悉的語句在你耳邊響起,也能讓遠行千里的你能夠認定——那就是你的老鄉。那麼,“麼子”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用現代漢語來說,即“啥”“啥子”“什麼”等。“吃”在黔江,是享用食物的通用語。那麼,它們到底是“土得掉渣”,還是“深藏不露”呢?記者不妨從一些名著中,來看 “麼子”“吃”的高大上。


“麼子”也很高大上,“吃酒”吃得更豪爽!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是晚清文學家吳趼人創作的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麼子”的身影,就藏在這部小說的第五十一回:此時當差的早把一盤湯,送到那姑娘跟前。督辦便道:“請吃湯。”那女子又掩著口,笑了一會道:“我們湯是喝的,不是吃的。”又道:“拿盤子盛湯,回來拿麼子盛菜?”說罷,拿起湯匙喝湯,卻把湯匙碰得那盤子砰訇砰訇亂響。喝完了,還有點底子,他卻放下湯匙,雙手拿起盤子來喝,恰好把盤子蓋在臉上。

原來,“麼子”“吃”一詞,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早就有它的身影。

在黔江,當地人口語中用“麼子”的頻率現在依然很高,不過在黔江周邊一些鄉鎮,“麼子”一詞發生了些許變化。以黎水鎮竹園村為例,當地村民口語中用“麼爾(音)”代替“麼子”。在石家鎮,“麼子”搖身一變,變成了“hòng子”。不管是“麼子”、 “麼爾”還是“hòng子”,其都融入了黔江人的生活中,一說,你就懂。

關於“吃”,黔江人通常有三:吃飯、吃菜、吃酒。如“晚上請你吃酒” “明天去吃酒席”等。老黔江人對酒,從來只用“吃”不用“喝”,彰顯豪爽之氣。


“麼子”也很高大上,“吃酒”吃得更豪爽!


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就在《水滸傳》第二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就有黔江方言“吃酒”的聲影。說“吃酒”的,還是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的魯智深,你說豪爽不豪爽。

在該章節中,原文記載如下——

魯達道:“灑家要甚麼!你也須認得灑家!卻恁地教甚麼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灑家須不曾少了你酒錢!”

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攪官人吃酒?這個哭的是綽酒座兒唱的父女兩人,不知官人們在此吃酒,一時間自苦了啼哭。”

魯提轄道:“可是作怪!你與我喚得他來。”

酒保去叫。

不多時,只見兩個到來∶前面一個十八九歲的婦人,背後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兒,手裡拿串拍板,都來到面前。看那婦人,雖無十分的容貌,也有些動人的顏色,拭著淚眼,向前來,深深的道了三個萬福……

這裡邊有何講究,其實與黔江是一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有關。從漢代起,黔江由中央政權派官員直接統治,但到竇群任黔中觀察使(808-811),仍是“言語多重譯”,不通漢話。南卓任觀察使(唐宣宗大中六年至八年,852-854)後,便大力推廣漢族的語言文字,“凡是溪塢呼吸文字,皆同秦漢之音”。官方推廣的漢語言與黔江當地人使用的語言相互交融,形成了擁有自身魅力的黔江方言。

原來,“麼子”也很高大上,“吃酒”吃得更豪爽。黔江人的方言俚語,也有過它們曾經的輝煌。

人行千里,鄉音不改。下期記者將繼續為您解析那些藏身在名著裡的黔江方言……

記者:譚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