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中國從這裡趕超日本 中日圍棋對抗賽回顧(上)

  明天,第23屆三星杯十六強戰即將打響,八場角逐中,有五場中韓對抗、兩次中國內戰,只有一場中日對決。

  中韓對抗成為世界棋壇主旋律已久,曾號稱“圍棋王國”的日本風流已散。想當年,中國棋手要是能從日本九段手上贏得一盤勝局,整個中國棋界都會為之沸騰……

  不可否認,現代日本圍棋對中國圍棋的成長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兩國棋界的團體對抗曾是國際賽事中最令人激動的篇章。這華章之中除了流芳至今仍令我們念念不忘的中日擂臺賽,還有一項中日對抗賽——早期稱為中日友誼賽,這項賽事始於1960年6月,距今五十八年,同樣值得我們記憶並且感懷。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中國從這裡趕超日本 中日圍棋對抗賽回顧(上)

    1960年代,中國從慘敗起步

  1959年,日本自民黨顧問松村謙三先生訪問中國,與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談及圍棋,松村說,日本棋界元老瀨越憲作先生表示:“為了圍棋的普及和發展,我願意埋骨中國。”深受感動的陳毅元帥當即回應:“我的棋雖然很差,可是很喜歡圍棋。瀨越先生的大名如雷灌耳,如果他真能到中國來,那實在太好了。”於是,中日圍棋交流賽得以敲定。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中國從這裡趕超日本 中日圍棋對抗賽回顧(上)


    瀨越憲作先生

  起初的中日交流賽冠名為“中日圍棋友誼賽”,那時中國圍棋水平無法與日本相比,處於完全的受指導地位。

  1960年6月,首次中日友誼賽在中國北京、上海、杭州三地舉行,來訪的日本代表團陣容強大,團長是瀨越憲作名譽九段,團員包括當時日本棋界的兩位“超級棋士”橋本宇太郎九段和坂田榮男九段,以及兩位中堅高手瀨川良雄七段和鈴木五良六段,這個陣容顯示出日本方面對中國棋界的尊重。中國方面出戰的主力是以南劉北過為首的老一輩棋手,所有比賽以中國棋手受先的棋份進行。

  比賽共進行了五輪三十局,中國棋手意料之中的慘敗,只取得2勝1和26負1未終局的成績。其中兩盤勝局,一為王幼宸力克瀨越憲作先生,一為劉棣懷勇挫瀨川良雄。此外,黃永吉戰和瀨越,顧水如先生與瀨越先生的對局因兩老身體原因未終局。這一年,少年陳祖德和吳淞笙都參加了比賽,兩人相繼不敵瀨川良雄,陳祖德還敗給坂田一局。

  坂田榮男在輕取當時中國最強的過惕生之後,倨傲表示:“對手只是受先還是無法抗衡的。”這也是當時中日兩國圍棋水平的真實差距,在坂田這樣的頭銜王陣前,中國棋手擺上兩子怕都難覓勝機。

  1961年,日本代表團再次訪華,可能是摸清了中國棋手的底細,這回陣容明顯削弱,曲勵起八段領軍,小山靖男七段和伊藤友惠五段輔佐,還有兩位業餘棋手菊池康郎和安藤英雄。

  這一年的比賽,中國方面堅持分先對弈,並採取中國規則。伊藤友惠老太太八戰全勝,把南劉北過等中國老棋手殺得片甲不留,被中國棋界稱為“國恥”。陳祖德和安藤英雄大戰五局,三連敗後兩連勝,嚐到了在國際比賽中贏棋的滋味。中國隊總成績5勝1和34負,有4盤贏的是業餘棋手,完全不是對手。

  1962年,中國圍棋代表團首次訪日,從此兩國開始互訪。中國代表團由黃永吉、陳祖德、過惕生、張福田、陳錫明組成,取得了12勝23負的成績,比起前兩年有了長足進步。尤其陳祖德四勝三負(包括兩局受二子勝),勝率過半,引人矚目。

  1963年日本代表團訪華,陳祖德受先戰勝杉內雅男九段,成為中國現代圍棋史上一座里程碑。此後數年,中國棋手在交流賽中表現漸趨穩定,勝率多數可達三到四成。1965年,陳祖德又分先擊敗巖田達明九段,再創歷史。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中國從這裡趕超日本 中日圍棋對抗賽回顧(上)


     陳祖德受先戰勝杉內雅男

  1966年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之後,因為中國國內複雜的政治形勢,中日圍棋交流賽一度中斷。

  縱觀1960年代歷次中日交流賽成績,中國隊從慘敗起步,隨著陳祖德為代表的年輕棋手迅速成長,逐漸能對日本隊形成一些威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首次訪華的代表團,其餘各日本隊出場陣容都不能代表當時日本圍棋最高水平。他們覺得,派出“非頂尖”棋手已經足以壓制中國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