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老山大血战,解放军3个班坚守阵地打退越军一个营

在1984年至1989年的中越老山轮战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一次当数1984年的“七一二大战”(中方称船头地区防御作战,越方称河江渭川战役)。这一战双方都动用了加强师级兵力,越攻中防,从凌晨至天黑激烈血战14个多小时,消耗5万发左右炮弹,付出总和近4千人的伤亡,战线却基本维持原样,以越军的攻击企图失败而告终。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军集结1万余兵力,突然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4军部队防守的老山一线阵地发动多路猛攻。当时我军前沿最突出、防御态势最恶劣的阵地在那拉方向,这里也是越军的重点攻击方向。

中越战争老山大血战,解放军3个班坚守阵地打退越军一个营


那拉是位于老山以东、盘龙江以西的一个小村庄,在其南侧和东南侧分布着一批海拔3、400米的丘陵山头,被四周巍峨的老山、八里河东山、大青山、小青山和汉扬高地等主要制高点俯瞰。当年4月28日我军发起拔点还击作战收复老山,为扩大前沿纵深、稳固防御态势,又进一步前推占领了那拉地区诸阵地。在解放军老兵口中,这片阵地被称为那拉口子。在越军战史中,则称为300-400 开阔地。

那拉阵地由我第14军40师步兵119团3营负责防守,重点控制146、145、142、149等高地。这一线阵地是我前沿防御屏障,一旦遭到突破,越军就会从中间楔入,拦腰转断我防线,尔后左取松毛岭、老山,右袭八里河东山,整个战局将不可收拾。更加糟糕的是,该地区山头普遍低矮,我军阵地受周围制高点之敌的火力监视和封锁,又同越军前沿紧密接触,缺乏纵深缓冲,防御态势极为凶险。

7月12日凌晨5时许,蓄谋已久的越军突然向老山发动全线反扑。在那拉前沿,越军出动步兵316师174团两个主力营,在炮火掩护下,猛烈突袭我150、169、142、149、146、145诸高地,双方一交手就打得火飞血溅。由于越军多路突击,攻势迅猛,我前沿守备分队兵力较少,因而在一个小时战斗中便丢失了150、169高地和142高地表面阵地。此后,越军将攻击重点集中到149、146、145高地方向。

中越战争老山大血战,解放军3个班坚守阵地打退越军一个营


119团3营8连8班守卫145高地,指战员用步机枪猛烈开火阻敌。同时,坚守左翼146高地的8连7班也以侧射火力支援145高地。在团营炮火和友邻分队的支援下,8连7班击退了第一波扑上来的越军。不久,越军又组织1个连兵力向146高地冲击。8连7班沉着应战,将敌人放近到十几米距离再突然射击、投弹,几分钟就击退了越军的进攻。随后越军以猛烈的炮火轰击145、146高地,并出动两个连兵力分割围攻两个高地。

在敌人火力猛烈下,145、146高地上的工事大部被毁,8连7、8班指战员在烈火燃烧的阵地上坚持死守,同疯狂冲击之敌展开浴血奋战。面对前沿危急形势,119团炮兵群集中两个榴弹炮连火力,猛烈射击145、146高地前沿冲锋之敌并遮断其后路,同时指挥一个榴弹炮连和一个火箭炮连压制周围敌阵地炮火。团首长也命令3营预备队9连组织兵力向前运动,支援一线阵地战斗。

越军174团在历史上屡建功勋,被誉为是“运动战的先锋”,该团官兵堪为骁勇,不顾被我军炮火打得伤亡遍地,仍一次次拼死向上扑。特别是146高地,有些越军已经冲过弹幕突入阵地,与我军展开了短兵近战,局面非常危急。就在这时,我预备队9连3班及时增援146高地,与8连7班联手抗敌,经过激战将越军的凶猛冲击打退。在我炮火和146高地分队的支援下,进攻145高地的越军也扔下一堆尸体败退下去。

中越战争老山大血战,解放军3个班坚守阵地打退越军一个营


整整激战4个小时后,攻击146、145高地的越军174团一个加强营伤亡惨重,无力扩展战果,不得不撤至142高地转入防守。我119团指挥所趁热打铁,指挥一个榴弹炮营火力猛烈覆盖142高地,大量杀伤了敌人,迫使越军不得不向更远处退却。

至此,119团3个步兵班联手奋战,在炮兵支援下牢牢守住146、145高地等前沿核心阵地,毙伤敌100余人,为我军下午收复142等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