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军渡君:陆吾;美编:汤圆花生馅;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连队主官指的就是连长、指导员。

连长、指导员可以说是连队的“领头雁”,战士的“主心骨”,既要带领全连官兵按纲抓建,开展好日常军政工作,又要事无巨细的照顾全连官兵的日常生活。

曾几何时,连主官在基层还是硬当当的一块招牌,能干连主官的干部都不是无能之辈,敢把上百人的连队交给你,绝对是领导放心的人。想干愿干连主官的也是大有人在,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随着这几年一些新情况的出现,新局面的形成,连队主官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甚至在一些单位是频频遇冷,哪怕是多拿800元岗位津贴,也没人愿意接手,连主官的位置成了烫手的山芋。

我也曾经担任过3年的连主官,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01 无形的压力与责任倒挂,心累成为常态

连队主官的压力大,由来已久,军报上曾经有个调研,对某部104个基层单位208名主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00%的基层主官表示有压力,其中22%的表示压力"非常大",57%的表示压力"比较大",14%的表示压力"一般".只有7%的表示压力"较小"。

军改后,连队的任务比以前更加繁重,节奏也明显加快,除了日常的训练、教育外,各种大项活动、演练也纷至沓来,要求、标准也是一个高过一个。

随着训练任务的中心地位得到了大幅的加强,训练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其他工作也是高标准、严要求,甚至连续几个星期都没有休息, 基层官兵连轴转的现象并不罕见,对主官工作统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连队工作的方方面面,上级布置的林林总总,连主官都是最后的执行者。有的要亲力亲为、有的要筹划部署、有的要检查督促,稍有不慎,通报批评接踵而至。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随着这两年问责力度的加强,连主官更成了“背锅”的最佳人选

以前单位里有个领导“创新”了倒查四级的管理模式,只要连队战士犯了错误,班长、排长、连主官三级一个也跑不了,被通报、大会上做检查一度时期成了主官必备工作。

当下,主官的责任被无限放大,问责是有增无减,连队训练成绩上不去要被处分、出现安全隐患要做检查、人员违纪、卫生检查出问题、个人教育笔记本不完善、甚至是炊事班人员不穿工作服等问题也要主官出来说个一二三。

有时候看着手上拿着的成片的通报问题,聆听着各级领导的教育批评,再看看身边那些让人不省心的战友,主官是既生气又无奈,既委屈也迷茫。很多时候,连队已经做了具体的工作,已尽了应负的责任,主官牵连被处理、成绩被否定、年终评先靠边站、只能心塞、心累。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02 繁杂的事务,精力消耗殆尽

连队主官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时刻警惕’,即使个人能力再强,精力再旺盛,也难以应对一个接一个的任务,难以招架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

“当前部队经常是工作压茬进行,各项任务抢时间、抢人员、抢保障。不光是基层,机关也像是“一辆失控的火车”,任务一项接着一项,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大家苦不堪言。

而主官作为具体执行者,一些事情是需要的是部署筹划、而更多的事情需要的是亲力亲为,比如说参加各种会议,曾经最多的一天,我参加过7个会议,有上级的电视电话会议、本级的部署会议、营连的会议、业务口的会议,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对于基层连队的官兵而言,其实怕的不是训练有多苦、有多累,而是无穷无尽的折腾,各种临时的任务安排。永远翻不好的菜地、参加不完的活动、背不完的应知应会等等,这些很多都是临时的任务,形式大于内容的折腾,干扰了连队正常的工作节奏。

连主官在这些活动上不仅要带头参加,还要做好其他人的工作,调节情绪,很多时候上级不满意,战士有怨气,往往受着夹板气,有苦说不出。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03 晋升的优势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明显

这几年,上层对提拔使用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年限作了明文规定,没有基层营连主官经历,原则上不能有晋升旅团主官的资格;没有基层主官的经历,原则上没有调机关的资本……如此种种。

在选任干部时,政策倾向基层,要求有基层的经历,非常必要。

毕竟,没有基层的经历,永远不会知道基层真正的样子,“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在基层干过,进了机关才能会为基层着想,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制定的计划、规定才不会好高骛远。

但理想总是那么遥远,我们的文件、规定永远留了个后门,“原则”上更多的时候成了摆设。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这几年,我见过一些优秀主官原地踏步五六年,也见过没有一天基层经历的干部在机关晋升提拔,甚至有一些“只见其名,不见其人”的基层“镀金”干部,没有在连队出现一天,提职却毫不耽搁。

连主官的优先使用,为什么有时候只是看上去很美?

关键还是在于人治的思维太重,连主官远离领导,没有机关干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工作中的问题更容易传到领导耳朵里,造成了不好的印象。而机关干部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接触多,自然感觉用的“顺手”,习惯了以后,提职自然是水到渠成。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04 最关键的,得到与付出不成比例

连主官,能得到什么呢?最明显的就是岗位津贴,这是当前连主官最看得见摸着的比他人要多的实惠,可这份800元的实惠究竟有多少吸引力呢?

相比得到的,付出的则更多。

军人也是人,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在利益面前,也会有自己的考虑,这无可厚非。

连队的正常运转需要全连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连队“带头大哥”的全力付出,不仅承担着训练、管理、教育等所有工作的责任,还要操心一百多号人的衣食住行,又当爹又当妈,耗费的精力绝非一点半点。

对于家庭,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对于两地分居的家庭而言,从来都是手机里的“爸爸”,而且经常属于“不在线”的状态。即使是随军了,也是几天见一面,照顾妻子、教育孩子,根本没有那个时间。

在连队,是单位领导,在请假、休周末、评功评奖等实际利益上,又得发扬多少风格,出让多少利益呢?没完没了的督导检查评比汇报,没完没了的整顿清查试点集训,没完没了的考核比武拉动演练,又有谁关心过主官快绷不住的神经呢?还要时刻担心手下给你冒了泡、闯了祸,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又有谁了解呢?

五年的排长,八年的连长,未来的路一眼望到头,继续走下去只能是从失望到绝望,既然可以选择,费力不讨好的 “主官”位置还是不去也罢,或许,这正是当前一部分排长的心里所想。

多800元岗位津贴的连队主官,咋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