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最近读了《菊与刀》这本书,一部关于研究日本文化双重性的经典作品。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在想,日本人在看到美国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时是否会认同。但从本书在日本的销量来看,日译销量已经突破230万册。

书中的内容也被日本教科书引用,所以可以推测这本书是得到了日本民众的广泛认可,尽管仍有日本学者对本书的片面性提出了质疑。

本书的作者同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与日本作出了对比,并对中日文化存在的差异做了简单论证。

其实我一直好奇,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不过是我们瞧不上眼的土匪而已,缘何一百多年的发展就将我们甩开?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鬼子”来了留学生超市

作为一个东北人,从小对日本“鬼子”就没有好感,所有凶残的词汇都可以用在他们身上。

直到我在留学生超市工作过三年时间,接触了几个日本的留学生,感觉对日本人的形象认知与我在抗日剧中所接受的并不一样。

看过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我方才发现电影中所呈现的与我过去的认知存在差异。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用姜文导演的话说:“我觉得通过拍一部电影过嘴瘾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讨点好,但是事情过去之后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观众真正进行思考。”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让我觉得颠覆,进而反思过去那段历史。

如果我也活在那个时代,是否也如电影所呈现的那样麻木无力?还是我能如神剧中男主一样练就一身手撕鬼子的本领?

现在想想我们的某些抗战神剧,放在国内播放无异于耍嘴炮式的大快人心。积极的作用是提示我们勿忘国耻,但消极作用更加明显。

一方面,违背常识的虚假宣传会让人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这种片子在日本以段子的形式传播开来,进而引发了日本民众对我们大规模的嘲讽挖苦。

我们希望通过战争片呼吁日本认清历史,反思罪行,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对方当成了笑柄。

我们对历史的思考显得过于单薄、片面,也没有准确掌握对手的文化思潮。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关于底线的道德差异

日本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了其民族性格中的固执与善变。日本杂糅了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与西方的自由民主意识,在日本传统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加工形成了现有的日本文化。

基于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于中日而言是有相似性的。但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也是导致两国文化差异的根源。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我们的忠孝是有底线的,而日本没有底线。我们的忠孝的底线是“仁”,这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根基。

日本的无底线忠孝,比如效忠天皇、参拜靖国神社、男女地位不平等都与这种无底线息息相关。

在日本,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战士是光荣的、值得尊敬的,即使是双手沾满了无辜百姓鲜血的杀人魔王。

又如书中阐述:“婚姻的真实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任何其他目的都歪曲了婚姻的真正意义。”

日语中的“爱人”意思就是“相爱的人”,注意不包括妻子,“爱人”和“婚姻”是割裂的。之前看过渡边纯一的几部小说,基本都是男主与他的“爱人”的故事。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日本人坚信,“只要是本性使然,就都是合理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性”驱使下的变态综艺节目与情色影视行业高度发达就可以说得通。

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又是一个反方向。

总之,关于“仁”、“爱”的内涵,中日差距是颠覆性的。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等级意识的渊源

“弱肉强食”是日本人所普遍接受的等级意识。

等级意识可以涵盖到日本的家庭、学校、职场、社会,甚至是国际关系。战争中他们对我们同胞的歧视,以及战败后甘愿屈服于美国,都是等级意识所驱动。

就目前来说,虽然日本天皇的等级权威是象征性的,但这种权威可以凝聚各个等级,集合成整体力量。

在我们国家也是存在这样的等级观念,只是我们缺少了整合集体力量的信仰。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等级意识从最初的“礼”演变成后期的“辱”。

宋朝以前,跪礼还是一种礼仪。从元朝开始,等级观念开始根深蒂固,到达清朝时期达到顶峰。

行跪拜礼经历了由再拜到三拜再到五拜三叩、三跪九叩的演变。从行礼的复杂程度就反应了这种礼仪所带来的时代气质。

一句“男儿膝下有黄金”早就表达出了这种下跪的屈辱。

日本的跪拜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一种礼仪沿用至今,当然这与日本一直单一民族发展有关。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对于我们而言,告别了跪拜才能真正站起来。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发展背景的历史性

书中认为,“明治维新的革新之处在于明治政治家们根本没把自己的人物当作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是当作一项事业,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

当时的日本政治家极其重视工业发展, 而且要举国之力将工业进行到底,在工业发展成熟之后再交给市场或者企业。日本的成就便在于以最小的挫折和浪费建立了它认为必须的工业。

从这一点出发,像极了我们的国有企业成长历程,可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似乎总是依赖国家的拐棍,始终不能独立行走。

明治维新在最开始推行改革的时候,各个阶级都不满意,理由也很是粗暴,大家宁愿安于现状。

二战后,美国和西方的学者对日本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处理方案。

“除了对日本民族斩草除根外,没有其他办法。”或者是“日本只有自由主义者当权且推翻现有政府,才能拯救自己。”然而日本选择效忠天皇,进而几乎以创造奇迹的方式引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日本的自救方法就是发挥全体国民的力量,激发国民本该具备的战斗力。

一份来自1944年7月的报纸记录了如下内容:“我觉得振奋民心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言论自由。最近几年没,日本国民没法坦率的说出心底的真实想法。他们担心一旦触及某些话题就会遭受责怪,他们顾虑很多,只顾做表面文章,长此以往变的懦弱胆小。这样的话,我们永远不可能发挥全体国民的力量。”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师夷长技以自强

今年918当天的钓鱼岛对峙,见证了我们目前的关系。无论一衣带水还是军国主义,我们与日本都不可能友好。

日本人谦虚的形象让我印象深刻,事实上他越是这样温文尔雅,就越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握刀的右翼分子不过是几个小丑,赏菊的绅士才是我们真正的决战对手。

我们铭记历史的方式应该更加深刻,反省那些与丧心病狂的日本兵相对应的,是鲁迅先生笔下麻木不仁的国民。

我们不需要一边高喊爱国口号,一边砸向日本轿车,或者为所有主张向日本学习的人,不加区分的贴上“精日”标签。

我们应当认识到,如果对手的优点是我们所欠缺的,那么这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一个人需要像保养他的剑一样保养他的品格。但无论如何,他那光明的、闪光的灵魂依然藏在锈迹下面,他需要做的就是打磨抛光,使之再度生辉。”

日本人坚信一种理论:“世界上有两种机遇,一种是我们赶上的,另一种是我们创造的。”

我们已经赶上了世界发展红利的机遇,接下来就是要依靠我们自己创造的机遇来发展。我们也要坚信自己的理论,就是我们可以靠着自己的智慧走出未曾问津的新路子。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时候,要警惕民族中心主义,一切还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需要联合我们每个人的战斗力,从而凝聚出中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图片/网络 文中仅代表作者观点 转载后台留言

—— 点击 阅读原文↓,查询法律读库历史推送——

解锁日式无底线“变态”——《菊与刀》读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